日報

晚報:林鄭月娥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2019年9月4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錄影講話,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例草案。

2019年9月4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錄影講話,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例草案。攝:林振東 / 端傳媒

刊登於 2019-09-04

#林鄭月娥#逃犯條例#香港

林鄭月娥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重申不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今天近六時發表錄影講話,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例草案,但重申不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林鄭月娥在近八分鐘的錄影片段中,就「反送中」風波提出四項行動:

  • 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以完全釋除市民疑慮。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將在立法會復會後,按議事規則動議撤回條例草案。
  • 港府全力支持監警會工作,包括邀請海外專家,同時邀請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前高官余黎青萍加入監警會,並承諾認真跟進監警會日後提交的報告建議。
  • 林鄭月娥及所有司長、局長自本月起會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讓社會各階層透過平台對話、表達不滿、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 邀請社會領袖、專家、學者,就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獨立研究及檢討,並向港府提出建議。

就撤回修例以外的民間其餘四大訴求,林鄭月娥堅持釋放被捕人士有違法治精神,有重申認為現有的監警會制度已能作出全面調查,因此不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林鄭月娥承認,回應或不足以平息社會上許多人的怨氣,但強調回應是平衡不同因素後提出,而她亦不能讓暴力持續下去。她承認,當前矛盾反映了長期積壓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涉及社會公義、年輕人機遇,以至公眾參與決策等。

然而,林鄭月娥在片段中亦再度批評香港於過去兩個月來多次發生暴力事件,有人惡意破壞機場及港鐵、堵塞道路和隧道,導致旅客擔心香港安全、而不願到港旅遊和經商,另外在街頭、學校、網上亦有人遭受欺凌、甚至攻擊。她形容這些事件「令每一個香港人都感到震驚和傷心,亦令大家對香港感到焦慮和痛心」。

她強調持續暴力正動搖香港法治的根基,並譴責極少數人挑戰「一國兩制」、衝擊中國政府駐港機構,污損中國國旗、國徽,將香港推向危險境地。她重申暴力絕非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前最迫切的是遏止暴力、捍衛法治、重建社會秩序。

她最後表示,希望四項行動可以為打破困局行出一步,為社會帶來改變。

6月以來,林鄭月娥曾用「暫緩」、「即時停止工作」、「壽終正寢」等字眼

6月9日、約103萬名港人上街遊行後,港府宣布《條例草案》如期於6月12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

至6月15日,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宣佈港府決定「暫緩」修例工作,重新與社會各界溝通,作更多解說及聽取更多不同意見。她當日表明「不覺得在現階段可以就此撤回條例」,否則會向社會發出「條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的錯誤訊息。

6月16日,逾200萬名港人再度上街遊行。18日,林鄭月娥補充指港府「已經即時停止」條例草案立法工作,又稱關於字眼上的問題,已經沒有甚麼可以再補充。

至7月9日,林鄭月娥以「壽終正寢」及「the bill is dead」來形容修例工作,並聲稱這個說法其實和過去所說的沒有甚麼差別,並形容「壽終正寢」是相對斬釘截鐵的說法,反而若說「撤回」、三個月後仍可將草案重提予立法會。

隨着民間多次重申撤回修例以及另外四項訴求,林鄭月娥於上月27日會見傳媒時,明確表示港府並非不回應「反送中」民間訴求、而是不接受這些訴求。她當時解釋,港府已經接納示威者所提出的最重要訴求、即「暫緩」《逃犯條例》修訂;而就其他訴求,她認為港府不應因為示威活動而接受。

多間傳媒自上午陸續發放消息,指林鄭月娥緊急約見建制議員、人大及政協

早自今天上午,《香港01》、《南華早報》等多間傳媒陸續發放消息,指林鄭月娥緊急邀約建制派議員及人大、政協等於今天下午在禮賓府會面,預料是交代即將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例草案。

《香港01》午後引述消息,指林鄭月娥緊急約見建制派議員及人大、政協;報道引述建制派議員估計,林鄭月娥將會宣布正式撤回修例,以緩和當前局勢。

《南華早報》則引述消息指,林鄭月娥將於今天下午正式撤回修例。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解釋,林鄭月娥此舉旨在為當前社會氣氛降溫。

另外,《明報》引述消息指出,林鄭月娥會提出設立一個「真相調查委員會」,但未知委員會將有甚麼權力、由哪些成員組成。

消息刺激恒生指數急升,收市升近千點

受港府可能撤回修例的消息刺激,恒生指數午後一度急升1126點,高見26654點;恒指收市報26523點,升995點、或3.9%。至於國企指數,收市報10288點,升252點、或2.52%。主板全日成交額為1163億港元。

分析指,近期受修例風波及「反送中」示威所影響的地產股、收租股、零售股,今天均有顯著反彈;儘管港府可能撤回修例的消息有利投資市場氣氛稍為緩和,但下一步仍要觀察示威者反應、雙方下一輪行動、香港會否回復平靜等因素。

默克爾即將訪華,德國傳媒呼籲就香港問題向中方表明立場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即將於明天(5日)展開為期三日的訪華行程。德國多間傳媒向默克爾作出呼籲,期望她就香港問題向中方表明立場、甚至施壓。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公布的行程,默克爾將於週五(6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早餐會,當晚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晉晚餐。週六(7日),默克爾會轉往武漢,期間到訪華中科技大學及當地企業。

《世界報》集團總主筆:默克爾應更改行程、訪問香港

德國《世界報》(Die Welt)集團總主筆舒斯特(Jacques Schuster)發表社論,建議默克爾放棄訪華行程中的武漢站,而改到香港。

舒斯特讚揚港人勇於為捍衛《中英聯合聲明》賦予的權利而走上街頭,並形容每日都有人在街頭被拖進「秘密警察」的車輛、甚至丟進牢獄。他又批評中共宣傳機器不時發出解放軍疑似準備開進香港的相片,似乎是在威嚇、令人想像「天安門的屠殺事件」隨時重演。

舒斯特稱,歐盟雖然不夠強大、未足以調派護衛艦至中國沿海,但足以通過經濟制裁和外交手段向中方施壓,向中共表明——極權主義政權需要為在港採取的每一步付出代價。他提到在美中貿易戰之下,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歐盟若加入制裁,勢必對中國構成壓力。

舒斯特亦設想一旦經濟制裁未能促使中方遵守《中英聯合聲明》,歐盟尚可動用「政治武器」,包括與台灣建交、承認達賴喇嘛為西藏「國家元首」等。

舒斯特重申,港人的勇氣、以及對自由的渴求均毋庸置疑,這批港人對德國、歐洲以至西方世界均有好處。他促請歐洲仿傚1970年及1990年代收容俄籍猶太人的做法,為港人提供難民名額、並承諾立即給予公民權。

黃之鋒及居德港人在《圖片報》發表公開信,尋求默克爾幫助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亦刊登旗下六名記者的聯署評論,形容默克爾今次訪華肩負「微妙的使命」。評論文章指出,香港「反送中」運動已持續14週,期間對中方武力鎮壓的憂慮有增無減。文章提到,德國商人在中國從事生意貿易,也難逃中方的政治壓力;商界期望深化經濟合作的同時,也盼望香港局勢儘快恢復平靜。隨着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德國應該把握機會檢討對華經濟關係。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及一批旅居德國港人,則透過德國發行量最大報章《圖片報》(Bild)發表聯署公開信〈默克爾總理,請幫助我們!〉(„Frau Bundeskanzlerin Merkel: Bitte helfen Sie uns!“)。公開信提到,在東德成長的默克爾曾親身體驗獨裁政府的恐怖,港人現時處境一如當年的東德民眾,以非暴力方式公開表達訴求、但遭受獨裁政權的鎮壓,還擔心「天安門事件」會在香港發生。公開信批評中方不守國際規則、一再打破承諾,並提醒默克爾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必須提高警覺。

國泰宣佈主席史樂山將於11月初退休

國泰航空宣布主席史樂山(John Robert Slosar)將於11月初退休,太古可口可樂總裁賀以禮(Patrick Healy)屆時將兼任國泰主席一職。

國泰公告指出,史樂山將於11月6日董事局會議結束後退休。公告引述史樂山表示,擔任國泰主席是其畢生最大榮幸,他感謝國泰團隊在他任內給予的支持,並讚揚員工在充滿挑戰的時刻一直全力以赴、盡忠職守。

公告引述即將接任主席的賀以禮稱,國泰逾70年來一直以香港為家,即使面對挑戰,他對香港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

在「反送中」運動底下,國泰近日成為中國官方施加壓力的對象之一。上月9日,中國民航局向國泰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要求國泰讓有「過激行為」的機組人員停飛中國航線;國泰隨後發表公告,稱會按照中國民航局要求,提交飛往中國、或飛越中國領空的機組人員名單。

近月來,國泰及旗下國泰港龍有多名機師、空勤人員疑因政治壓力而被解僱或主動辭職。上月16日,國泰確認原任行政總裁何杲(Rupert Hogg)、原任顧客及商務總裁盧家培亦雙雙離職。

記協譴責警方近日禁止記者拍攝採訪、並以「阻差辦工」威嚇記者

香港記者協會(記協)發表聲明,嚴厲譴責警方近一週內多次在公共交通工具內執行職務時,禁止在場記者拍攝,甚至拉扯記者、以「阻差辦工」等指控及驅趕記者,做法嚴重損害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妨礙記者履行「第四權」天職。

聲明提到,警方於上週六晚上(8月31日)派出防暴警察及「速龍小隊」進入港鐵太子站和油麻地站,期間無理驅趕在場的多間傳媒機機的新聞工作者,包括記者、攝影師等,隨後更封閉兩個車站,阻止記者進入站內拍攝;警方相關做法,令警員在站內之行為缺乏傳媒監察,導致事後有大量未能確定的消息廣泛流傳,令社會不同持份者之間本已脆弱的信任再受打擊。

聲明指出在週日(1日)黃昏,警方到東涌站月台搜查,期間再度禁止記者到場拍攝,更一度將已進入升降機的記者拉扯回到車站大堂;至警方結束搜查後,才准許傳媒到月台採訪,令市民無從得知警方的搜查情況。至晚間,有記者在調景嶺站採訪警員搜查乘客期間,儘管已出示記者證並表明身份,但仍然遭警員以惡劣態度阻礙,以至搜查、搜袋等,令記者無法順利完成工作。

聲明又提到昨晚(3日)警方在九龍灣截查一輛九巴,在場記者已配合警方、表明可以站在巴士兩側座位以免防礙警方工作,惟警方仍將所有記者驅逐下車,並在巴士四周設置防線,更以可能涉嫌「阻差辦工」為理由、威迫記者退後十米,以致記者無法了解巴士車廂內發生的事情。

記協敦促警方就以上及類似事例提供合理解釋,並再度促請特首林鄭月娥和警務處處長盧偉聰立即行動,制止警隊濫用權力。

何君堯建議保安局協助警察家庭子女到中國讀書、提供大灣區置業資訊

據傳媒報道,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昨日(3日)去信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建議局方對警員及警員家屬提供支援,包括為希望將子女送到中國讀書的警員家庭提供協助,以至為警員提供在大灣區置業的資訊。

何君堯在信中指出,自己近日曾與警察員佐級協會、前線警員及警察家屬會面,了解他們的意見後提出建議。他首先重申,強烈反對成立任何形式的獨立調查委員會。

隨後,他建議由警察福利部向有需要的警察家庭提供短期房屋津貼,讓他們暫時搬離警察宿舍。他又建議加強警察宿舍保安,包括採取臨時或永久措施以提高外牆高度、加強低層單位的玻璃硬度、聘用專業保安人員、派駐足夠警力以保護宿舍等。

他又指出,有相當一部份的警察家庭家長希望將子女送到中國讀書,希望局方能提供協助。另外有警員反映要為未來退休作安排,希望在大灣區置業或得到相關資訊;他因此建議港府在大灣區框架下制訂一些政策或宣傳,以供協助。

「多里安」吹襲巴哈馬造成至少七人死亡,約六萬人急需糧食和食水

一度為五級颶風的「多里安」(Dorian)早前吹襲巴哈馬,至今造成最少七人死亡,逾1.3萬間房屋被毁。國際社會對當地展開人道救援行動,其中國際紅十字會已批准撥款50萬美元救濟災民。

受多里安吹襲下,巴哈馬阿巴科群島(Abaco Islands)陸地成為一片澤國,房屋遭受嚴重損毁;在大巴哈馬島(Grand Bahama),廣泛地區出現嚴重水浸,部份地區水深及胸。據國際紅十字會初步評估,大巴哈馬島及阿巴科群島有逾1.3萬間房屋被嚴重破壞或徹底摧毁,佔該區房屋總數的約四成半,另外約有六萬人急需食物和潔淨食水。

巴哈馬總理明尼斯(Hubert Minnis)形容今次風災是該國歷史上其中一次最嚴重的國家危機,強調當務之急是進行搜索和拯救,並承諾會動用一切資源協助。美國亦已派出海岸守衛隊支援巴哈馬的救援工作。

多里安目前已減弱為二級颶風,惟風速仍然達每小時175公里,暴風圈亦持續擴大。多里安正逼近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喬治亞州,並已為該區帶來狂風大雨,預料亦將沿東岸北上、吹襲南卡羅萊納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美國當局已呼籲四州合共逾200萬名民眾避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