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陸港的不同步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圖:端傳媒設計部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9-08-21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陸盛,回應圓桌話題《一面是排山倒海的譴責,一面仍在尋求更大抗爭共識,你怎麼看連日來的陸港輿論戰?》

對香港青年而言,無須把大陸輿論的話放在心上。

大陸絕大部分人只是從上週起官媒的持續性抹黑報導裏得知香港的消息,對他們而言,香港發生的一切都是所謂惡徒主導的,大多數人對近期以來各種抗議活動的模式、規模和人數都缺乏了解,以為只是部分青年的「惡行」,卻不知道這已經是全港的訴求了。他們也不知道「五大訴求」是什麼,在輿論導向下,他們以為港人此舉出於經濟下行,並將這件事與「港獨」掛鈎,以為這是各類活動的主要目的。

而時間和信息的不同步,也幾乎割裂了雙方理解的可能性。大陸還沒有消化「香港抗議」的新聞,就直接面對了抗議活動最白熱化的階段,而在新聞輿論有選擇性甚至顛倒黑白的情況下,大陸只看到了所謂「破壞公共秩序」和「暴力」的一面,導致大陸反感情緒極速增加。再者,香港警察在大陸形象一向正面,看到民眾和香港警察起衝突,他們所能看到的民眾行為又極端負面,在理智和情感上,都會選擇站在他們所以為的「正義」和「弱勢」的一方。這樣,官方在先天上已然佔領了道德高地。這也解釋了為何大陸民眾輕易就對抗議人群產生了反感情緒。並且,由於長期接受的教育及近期所謂「暴徒」的宣傳,大陸民眾大多數都不覺得在這種情況下警察使用暴力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

可以預見的一件事是,無論此次事件最後如何收場,大陸青年與香港青年之間已喪失了互相理解的可能性。而隨之而來的對香港社會的一些負面評價,也加深了雙方隔閡。極少數支持香港青年的人在此種輿論環境下,也只能一貫地保持沉默,香港青年早期所期望的「反哺大陸」實際不可能出現。

2. ella_hyy、玩具馬,回應圓桌話題《一面是排山倒海的譴責,一面仍在尋求更大抗爭共識,你怎麼看連日來的陸港輿論戰?》

ella_hyy:

作為不斷翻牆兩邊看的人,因為不夠了解,知道信息與溝通有斷層所以也在努力了解,不可否認暴力行為的出現令我非常難受,不論是示威者還是警察的鮮血,都太觸目驚心。同時,也必須說,當你們覺得大陸都被輿論控制,看不到示威者們的訴求及受到的傷害的同時,香港媒體是否又足夠正視警方所受到的攻擊傷害?又是否有去努力傾聽那些希望和平,與示威者不同的聲音?所謂勇武派的轉向真的只是分化而不是變質?希望兩方都能有進一步溝通反思,堅決抵制暴力。作為學習新聞並且剛畢業的學生,不得不說這一次也是我對於新聞媒體這一行業最失望的一次。

玩具馬:

@ella_hyy 我是反修例的支持者,我的好朋友是警察公共關係科的指揮官,我想我能稍稍回應一下你的看法。

1,我承認香港部分媒體存在偏見,但是在6月9號第一次100萬人示威時,絕大部分的媒體都是中立和親政府的,例如TVB,少數反政府的,例如蘋果日報,都在這幾年受到強力的打壓,政府對在他們投放廣告的公司施壓,要不再投放,導致收入大幅下降,香港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正受強力的打壓。

2,現在香港的主要新聞並非報紙和電視,而是網路的實時直播,甚至有不少人在一個畫面看四個不同的直播,所以言論時難以控制,真相比較不能掩埋。因此今天,警察的記者會也不能不否認那少女是很大機會中了警察的子彈。

3,在這場運動中警察的暴力行為超越了很多文明地區的底線,例如在背後無路可走的合法示威區,兩方夾擊的施放催淚彈,幾乎造成人踩人的悲劇。不只一次對著示威者的頭部射擊。對路過的途人或居民用警棍打頭攻擊。脱下女示威者的裙子,抬起雙腳令女示威者的下體暴露。攻擊救護人員。甚至連親政府的TVB的記者也受不了,要質問警察,等等等等。而且一切犯法的行為都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大部分的香港人都不滿和義憤填胸。現在警察在香港的評分只有30多。

4,自6月12號開始,警察攻擊記者,例如對記者噴胡椒噴霧,警棍打記者,用大燈照向記者,推撞記者,辱罵記者,甚至刻意向記者方向射催淚彈,令記者真的昏迷而受傷。在這情況,記者也上街遊行抗議。

5,香港絕大多數的人都渴求和平,100萬人示威了,接近200萬人也和平示威了,6個年輕人犧牲了,天主教,銀髮族,醫生護士,公務員,律師,父母,金融從業員也上街和平的遊行了,默站,唱聖詩,祈禱,唱歌也做了。但是,撤回法案為何不說,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為何不做。我是和平,理性,非暴力,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心中的那一股絕望和被政府漠視的憤怒。

很多時,我並不認同勇武的行為,但是他們的代價是吸有毒過期的催淚煙,是被警察打爆頭,打到骨折而不敢去醫院求醫,是被捉到要最少判10年的刑期。是中彈的風險(超過10個)。而且很多都是十多歲的小孩,他們沒有收錢,而且因為要買防毒面具而要餓肚子。這些都是我們親眼看見的。我們憤怒絕望,所以即使不認同,但是理解他們的暴力。而且,比起來警察的受傷簡直是小巫吧。中國報導的被汽油彈燒傷的警察其實是跌傷的,香港新聞有報,被咬斷手指的警察,那時正對示威者施以酷刑,在挖他的眼睛。我們都不能完全看到事實的全部,但是香港都在看示威的直播,反修例的支持者普遍教育程度比較高,消息經過都要fact checked 。而且,過半數的香港也有參加或觀看示威的經歷。所以香港的媒體,已經是很大程度的還原事實了。

3. LARTISTEDETAT,回應圓桌話題《阿中哥哥只有我們了:國家機構支持出征海外社交平台,你如何看飯圈式愛國?》

首先,我很反感官媒對這種行為的肯定。用非理性的愛國熱情作為主流價值導向,絕對是應當令人警惕的行為。

但我仍希望各位,與其譴責這種明面上看起來都知道是不甚理性的過激行為,不如多關注一下這種事發生的原因:難道沒有官媒的鼓動,這些人就不會產生?端的這篇文章都寫了先是自發行為,後是官方表態支持了。

這種行為確實很幼稚可笑。但在牆內的愛國教育下,各位要求你們所理解的【理性】在這些十幾歲的姑娘上體現未免過於強人所難。何況我們難道沒有理性的聲音?不知各位有沒有翻進來看過微博,對這種不理性的行為的批判不在少數,對官媒的舉動感到無語的更大有人在。若沒有官媒進行引導,所謂的「飯圈愛國」才是真正的少數派。

何況【港人治港】——現實意義上,反對你們的也不可能走上今日的撐警集會,支持你們的也和你們走不到一起,雙方惟發表言論而已。你們想要理性對話?我們多數人也想要。解開誤會是一方面;立場不同,誰不想通過交流拉攏中立派?而這些人只不過是用了很幼稚的方法發表言論罷了。簡言之,這是他們的絕望,他們的無力感,他們只知道這種方法罷了。既然理念各執一詞,這些人,與各位示威者中的【勇武派】又有何區別?不都是與理性的觀點一致但行為過激的人?各位面對【同一方】的過激者,不希望割席,認為做出暴力行徑的人士不過是走投無路,認為他們出發點是好的,現在面對【另一方】的「勇武派」,不知道又有何體會?

最後,信息不對等導致的不理性發言是承認的。但翻出來的人與其說什麼五毛水軍,其實大多都是受夠了牆內一種聲音,出來尋求其他聲音,卻錯把【不同的聲音】當做完【完全的真實】,現在還沒有接受這個現實的人。希望各位不要一邊厭惡牆內因為牆給所有遊行人員扣上港獨帽子,一邊卻看見不同的聲音就直截了當的認為別人是五毛吧。

4. NXL,回應圓桌話題《警方承認在示威現場喬裝成不同人物,是合法卧底,還是違規違例,你怎麼看?》

「卧底」本身的價值依據到底是什麼?或者簡單來說就是有哪一種普世價值,正義還是公平,讓「卧底」本身能夠站上道德的制高點呢?應該從來也沒有,所以那些認為在示威人群中「卧底」觸碰了道德底線的人,應該是忘記了,警察誕生本身的意義,警察是司法權強制力保證的基層力量,或者說的更徹底一點,他們是國家暴力機器的終端。警察這一種職業的設計,和監獄、劊子手是同一種設計理念。認為監獄錯關了好人,或者劊子手錯嶄了無辜的人,就說監獄和劊子手觸碰了道德底線是不合理的。所以一樣也沒有道理談論「卧底」的道德。因為,警察整體的行為本身並沒有道德可言。只有具體到一個警察個人,或者擴展到賦予警察任務的行政權才有道德可言。

對於充當了「卧底」的某一位警察,這本質上是一種職業道德與個人感情的抉擇,就好像拍下了等待兒童死去的禿鷲的那張照片的記者所面臨的困境一樣。當然在具體事件上,根據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的人就會作出不同的抉擇。所以具體到警察個體,本質上所面臨的是一種道德困境,而不是決絕的道德淪喪。如果真的有「卧底」警察的身份被曝光了,他也並不應該承受超過其所為的指責。總不至於,一個普通警察到了事發地點的一棵樹上吊死,事情才會平息吧。

而對於作出讓警察去示威人群中「卧底」決定的行政權,談論道德就不僅僅是道德本身。首先,永遠是那句聽起來像屁話一樣的高調,就是一個好的政府要做到得是良法善治,雖然警察有「卧底」這樣一種工具,是不是應該用在示威人群中就關乎政府治理的能力。其次,道德將會隨着大眾的普遍認知改變,這既有理性的層面也有感性的成分。所謂,理性的道德變化,大體指的是人類對於普遍的人與人之間的相對關係的推理分析,按照邏輯得出的結論而導致的道德變化,例如蓄奴、私刑從道德變為不道德,宗教自由從不道德變為道德。而警察去示威人群中「卧底」目前看來似乎是香港民主進程中的細節,並且按照目前的道德標準,應該還是存有爭議的。所以它基本不牽扯理性層面的道德變化。更關鍵的是大眾對事件雙方的感性認知,換句話說就是民眾更認可警察還是更同情學生,但這種感情又不僅僅取決於「卧底」這件事,甚至有可能來自於一件完全不相關的事。

5. Haidee,回應《媒體觀察:機場風波後的24小時,陸港輿論走向哪裏?》

反修例的大型運動開始於6月,但和平遊行的消息和圖片在大陸社交媒體被屏蔽。彼時我只看到5月17日財新有發出一條報導和修例有關,文中提到一旦修例通過,劉鑾雄會被引渡回澳門受審,底下有評論問「為什麼對於兇殺犯的好法律會引起香港那麼大的震動」。之後再見到的來自大陸的消息就是示威者在入境事務大樓阻礙電梯運行的視頻,配字評論「這種社會真是悲哀」。

反修例運動在進入內地引起討論時就已經被控制在「病態示威,擾亂社會運作」的話語體系中,而且多配以「如何破壞、如何不講理、如何圍困普通市民」的視頻,所以大部分人在不知道為何反修例,不知道已有和平示威遊行但港府卻不回應,不知道612示威者如何被警察對待的情況下,直接給所有的示威行動定下了「暴力」「亂港」的基調,對示威者產生反感和厭惡的情緒。此時「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之類的文章以剖析問題為名唱衰香港,將所有問題推給房價和通識教育的文章則獲得大量轉發,示威者被統一歸類為沒收到良好教育又因買不起房對未來絕望所以被煽動上街的「香港廢青」。

之後衝擊立法會,中聯辦,塗污國徽,將國旗拋入海裏的圖片或視頻又將所有的示威行動貼上了「港獨」「分裂國家」的標籤,以此喚起愛國情緒。元朗地鐵站的攻擊性事件被描述為元朗愛國人士暴打港獨,何君堯被戴上愛國戰狼的帽子,朱凱迪則是「港獨議員」,警察被描述為正義但弱勢的一方,但局面還在掌控之中,因為香港市民都是撐警察的反對示威者的,示威者們是一小撮受到外國勢力煽動或者受到外國資助想要擾亂香港進而破壞中國的港獨分子。而機場被圍困的視頻直接掀起了更激烈的民族情緒,進一步防止了有內地人支持或同情香港的示威者,因為這一次是「內地人受到非人虐待「,而「面對強權卻依然支持香港警察的記者是「民族英雄」。

所有被允許在內地流傳的視頻和圖片(或暴力或血腥但足夠直觀)都可以非常直接快速的喚起最本能的情緒——愛國、反感厭惡示威者、同情警方和受到傷害的內地人,並引起廣泛傳播,不同意見則會很快被刪除,無法影響已經定下的基調,最多隻存在一些零星的文字反駁,但影響力無法和「警察被示威者的汽油彈燒傷雙腿」的圖片匹敵。在對示威者已經形成負面印象的情況下,哪怕有人翻牆出來看港媒或外媒的報導,也會認為是港媒和外媒「不夠客觀中立、屁股太歪」,只知道把鏡頭對準警察的清場卻絲毫不報導或者弱化示威者的暴力行徑。在這一場防止香港的運動滲透回大陸的信息戰中,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成功的預防了絕大多數內地民眾理解或支持香港的反修例運動,至於在此過程中不斷被渲染的仇港情緒和中港矛盾要如何解決,則不是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6. void_mO,回應《張千帆:專制之下,為何仍需尊重憲法?——改良主義世界觀的回答》

「一個專制、尤其是極權國家必然具有強烈的無政府傾向」

這是我原本不太理解的一句話,相信許多人也對這個有點違背常識的觀點有所迷惑。但結合下文,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

無政府主義和極權主義看上去在政治體制光譜表(請腦補表1)上分屬兩極,但「極端」正好是它們的相通之處,因此,在另一個或者可以被稱為「底層世界觀光」譜(請腦補表2)上,他們就是一樣的,他們的世界觀都是「革命的」——非黑即白,極簡的、二元對立的、沒有灰色地帶。在社會構成上,底層人民和革命高層,是這種世界觀的根據地,前者由於缺少教育機會和思考的能力,後者則清楚的知道這種世界觀更迎合「廣大人民群眾」的世界觀,更容易動員他們、為我所用,當然也更容易鞏固自己的來自於「革命」正當性的權力。當然,對於居於兩者中間的,不接受這種無政府/極權/非黑即白世界觀的知識分子/改良派,革命恰恰是一種扼殺,是來自「暴民」和革命光環壟斷者對他們的聯合絞殺。

我認為這裏的關鍵點在於:傳統政治學常識的分類光譜1、「主義」(這個詞理應等同於底層的、根本的世界觀)在這裏被解構了並轉向分類光譜2,這意味着傳統的「主義」分類是不足的,不夠根本的,甚至引起誤導,以至於必須破除並引入新的「主義」系譜,否則我們無法理解到無政府主義和極權主義的暗通款曲。這是我的理解,還望斧正。

7. KMnese,回應《武力失控、惡性循環、投訴無門、中央支持:香港警隊正失去制衡?》

看留言不斷爭執何謂「法治」,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綜觀各國政治其實「緊急(臨時)狀態」才是「正常狀態」(港澳台無一真正依法依憲行政)。

爭論現況如何、對應措施是否符合法治等雖充滿討論之激情實則獲取共識的可能甚微。

不如反問執政者「需要」何種措施?為了施行此一措施「需要」何種緊急狀態?

我認為執政者需要的措施是能以軍事化制度以利迅速瓦解街頭行動及有理由實施全面監視的訊息量,因此,必須創造「警察遭遇襲擊」、「民眾挑戰政權」等緊急狀態。 由於由軍隊或武警實行軍事化師出無名,港警遂變成實施軍事化的主體了。

事實上,執政者已經創造一部份的軍事狀態,例如受害的示威者其實多數已放棄尋求司法管道控訴,轉而訴求「獨立調查委員會」此一臨時狀態。

因此,這群顯然成為軍事化主體的「港警」(其成分已經難以辨別)如何繼續創造上述緊急狀態的條件,除持續關注,更應做好必然發生時如何應對的準備,例如:當持續創造警察遇襲狀況實應如何澄清、如何凸顯港警實際為軍事化主體的面目。

也因此,目前仇警風氣並沒有太大益處,應呼籲/施壓真港警保全「創造」臨時狀態的相關證據自保,一些如「禍必及妻兒」的活動轉為「妻兒勸港警」的訴求。

8. Scylla,回應《港警強力清場致血腥場面:胡椒球槍掃射示威者,港鐵內發射催淚彈,女示威者右眼中布袋彈重傷》

不知道為何總有一種執著,彷彿只有各打五十大板的報章才是「公正持平」的:警察是有過份暴力是沒錯,但是示威者也有使用過份武力啊?為什麼那些黃媒都只說警察不好,而不說示威者不好呢,好不「公平」!

你錯他也錯,大家都錯,聽起來是不是很公平,立場擺得很準?而要是我告訴你這是親政府立場的時候你也大概不會相信吧:怎麼會呢,他也有說政府不好啊?然而,這正正就是黨媒取得公信力的手段。

彷彿是先口角,繼而打架鬥毆的夫婦,老婆被打入深切治療部,但報紙卻有一半的版面是在形容這女的如何先甩了最後一巴掌,在口角之際說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粗言穢語,悄悄地忘記了提出老公其實是國際散打冠軍的事實,而且由於位高權重而沒有被起訴——把焦點聚集在行為本身,卻對背後權力的失衡隻字不提,你認為你又還原了多少的事實?

星斗市民的過錯就是那麼值得大家的回味和幸災樂禍,那麼公共權力無止境的膨脹呢?警察公然犯法毫無監管,起訴機制更是堪稱禮崩樂壞,濫捕路過市民,催淚煙傷及無辜群眾,對已被逮捕者施行酷刑,更被錄到了對示威者插贓嫁禍,這些黨媒孜孜不倦地想要按下的消息,難道不才是私人傳媒作為獨立的第四權,更應該去監察的東西嗎?

各位或許不是五毛的內地人,在開口抱怨這報導怎麼能如此不「公平」前,請先想一下,實際的情況裡到底有沒有一個「公平」能夠被報導吧。

在雞蛋和高牆之間,請不要再對已經粉身碎骨的雞蛋落井下石了。

9. Roundoff,回應《港警強力清場致血腥場面:胡椒球槍掃射示威者,港鐵內發射催淚彈,女示威者右眼中布袋彈重傷》

大陸的同胞,既然你們已經翻牆來到了這裏,那就希望大家可以心平氣和的溝通一下。

可能你們習慣了武警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市民開槍,所以對自己說儘量不要觸犯政府和警察,他們說什麼都同意就好。

不過我們香港人不習慣這樣的生活。政府的人都是跟我們一樣長大,立法會裏面的人都是要跟我們拉票,希望我們能認同他們的理念然後投票給他。這種至少有些民主的元素吧。

可是中共一邊對我們說政治會進步,會更加民主卻實際上背道而馳,一邊對你們說香港仇外,說有外國勢力反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

有沒有想過,你們來自千里之外,為什麼要對香港那麼關心呢。香港人管的是香港的事,你們為什麼不先照顧自己的家園呢?這就是中國當權者的伎倆,利用其他無關人士的壓力來蓋過真正關心的人的聲音。

一直以來,我覺得端傳媒的長處在於各種專欄,不在於新聞。雖然如此,它的新聞我並不覺得偏頗,假如你覺得偏頗的話,大可以去外媒印證,牆內媒體自然是中共控制,香港傳媒也很多被滲透了,假如你們只想看一種聲音的話,很容易,想全面點看的話,就請接受不同的角度。

10. 塔森,回應《巨災之後,大陸援建工程走進台灣南部鄉村》

整篇文章的敘述架構挺混亂的,一開始只憑捐款數字,就下了結語說莫拉克風災是「確立兩岸交流可從民間互惠信任的角度進行展開」。但看到下面,捐款的動作明顯是中國政府帶頭拉動(甚至可能是強迫)的,而且儘管是中國紅十字會,也不是一個完全的非政府組織(中國紅十字會內設有共產黨黨部),實在不知道記者一開始的立論是想刻意忽視背後的政治背景,還是單純只是書寫上的混亂。

另外,「陸資」的政治意涵從來都沒有變,不管是胡温或是習,中國想侵略台灣的意圖從來沒變,改變的是民眾的認知。該不該接受中國的善款,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但其中更應該深究的,似乎是「有沒有必要」接受中國「帶有政治意圖」的善款(馬英九為什麼刻意不接受其他國家的捐款,以至於今天這些善款變成中國的政治籌碼);當年穿梭其間的人,為的是民眾的福祉,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比如說,中國方面有沒有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就選擇性捐款)。把大家已經知道的事情再混起來復述一次,文章確實水了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