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端 × 華爾街日報中美貿易戰

華爾街日報:美國考慮要求國內使用的5G設備在中國境外製造

出於對網絡安全的擔憂,白宮升級對華行動,詢問西方電信設備製造商是否可以重新安排依賴於中國的供應鏈。此舉可能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並加劇美中緊張關係。

2019年4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表有關發展5G基建的講話。

2019年4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表有關發展5G基建的講話。攝:Alex Wroblewsk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Stu Woo 發自北京 / Dustin Volz 發自華盛頓

刊登於 2019-06-25

#5G#中美貿易戰#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Trump)政府正考慮是否要求美國使用的5G蜂窩設備在中國境外設計和製造。此舉或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並可能進一步加劇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

上個月,白宮出於對網絡安全的考慮發布了一項限制部分外國製造網絡設備和服務的行政令,該行政令啟動了對美國電信供應鏈為期150天的評估。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作為這項評估的一部分,美國官員將詢問電信設備製造商能否在中國境外製造和開發輸美軟件和硬件,其中硬件包括蜂窩塔電子設備以及路由器和交換機等。

這些知情人士表示,相關溝通目前處在早期和非正式階段。這項行政令要求在10月份150天的評估期限截止前拿出一份擬議規章制度清單,因此任何提議可能需要數月或數年時間才能落實。

這些提議可能迫使美國無線運營商的最大設備供應商芬蘭諾基亞公司(Nokia Co., NOK)和瑞典愛立信(Telefon AB L.M. Ericsson)將主要業務遷出中國,從而為美國提供服務。在規模為每年2,500億美元的全球電信設備及相關服務和基礎設施產業中,美國是最大市場。目前美國沒有主要蜂窩設備製造商。

美國官員長期以來一直擔心,北京方面可能會命令中國工程師在中國研發的技術中插入安全漏洞,而這些漏洞可能會被用於間諜活動,或用來遠程控制或關閉設備。

鑑於這些網絡安全擔憂,美國政府已基本上在國內禁用中國公司的電信設備,尤其是行業領頭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的設備。華為聲稱這些網絡安全擔憂毫無根據。現在,白宮出於這些擔憂採取了下一步行動,詢問西方電信設備製造商是否可以重新安排依賴於中國的供應鏈。

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成員Michael Wessel表示,雖然國家安全擔憂主要集中在中資企業身上,但因為員工和設備來源問題,任何在華經營公司的所生產的設備出現漏洞的風險更大。該委員會就安全問題向美國國會報告。

諾基亞和愛立信也是全球大型蜂窩設備製造商,位列華為之後。花旗(Citi)分析師Amit Harchandani和Robert Lamb基於這兩家公司的年報估計,2018年愛立信有45%的產品是在中國製造,諾基亞的這一比重為10%。他們表示,2018年愛立信的全球產能利用率約為75%,意味着這家瑞典公司具有將生產轉移至其他國家的靈活性。這些分析師的估計未考慮到兩家公司使用中資分包公司的可能性。

解決全球製造和供應鏈問題的壓力是美中之間更廣泛競爭的一部分,這場競爭涵蓋科技、貿易、甚至打造全球經濟和政治秩序方面的影響力。預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週將在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 簡稱G20)峰會上會晤,探討美中貿易衝突。在這場貿易衝突中,兩國已互相針對成百上千億美元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税。

貿易爭端或許不久就能得到化解,但國家安全擔憂可能會永久性地改變那些本打算在美國使用的技術的製造和設計地點。

英國和日本也在對各自電信供應鏈進行評估。雖然美國遊說這兩個國家封殺華為,但目前尚不清楚在確保5G網絡供應鏈安全問題上,英國和日本政府將在多大程度上協同行動。英國和日本官員稱,他們正分別進行獨立評估。

美國官員稱,他們將馬上行動,因為無線運營商將開始升級到5G。5G是一種超快速蜂窩技術,有望把移動互聯網與製造業和其他行業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機器人運營工廠、遠程外科手術以及無人駕駛汽車等成果,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些5G網絡還承諾將心臟起搏器等物品接入互聯網,如此一來,容易受到網絡攻擊的設備將會更多。

白宮沒有證實進行過某些具體的討論,也沒有發表評論。特朗普政府的一位官員說:「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建立在今天建設的電信網絡基礎上。因此,這些網絡的可靠性至關重要。」

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發言人未就與美國政府展開的任何磋商置評。愛立信發言人稱,該公司的策略是在接近其客戶的地方製造產品,而且具有將製造地點轉移至美國、中國、巴西、愛沙尼亞和印度的靈活性。諾基亞發言人稱,其製造策略可以降低本地生產中斷事件以及運輸能力的風險,並可減輕政治風險。

諾基亞和愛立信已轉移或準備轉移生產設施,將產品製造移出中國,因特朗普政府近期對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税,影響了中國生產的電信設備向美國輸送。

上個月,白宮在要求電信行業進行供應鏈審查的命令中表示,美國可能出台一份被視為「外國敵手」的國家名單。知情人士稱,預計中國將位列其中。

上述知情人士稱,早在上個月的行政令發布之前,在2018年甚至更早時,美國官員和科技公司已就將製造業務遷出中國一事進行了非正式討論。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美國政府與其他亞洲國家討論了向這些國家投資、並由這些國家制造目前在中國所生產產品的想法。

但這名知情人士稱,其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一些國家沒有足夠的熟練工人或合適的土地,無法與中國成熟的行業體系相媲美。

這些知情人士稱,當前的討論重點是輸美產品應在中國以外地區生產。他們表示,美國官員不希望蜂窩信號塔硬件、路由器和交換機等涉及數據傳輸的「智能」設備在中國製造。他們還表示,美國可能允許電源轉換器和保護性外殼等沒有潛在風險的部件在中國製造。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從網絡安全的角度來看,這些非智能的模擬器件不會對供應鏈造成威脅。

對軟件的監管難度更大。舉例來說,在中國為這些外國公司工作的研究人員可能為一項需協作完成的任務貢獻一小段代碼。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可能禁用在中國開發的主要電信軟件,但可能允許使用在中國開發並向公眾開放的通用型「開源」軟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