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週日遊行前,多名行會成員、建制派突轉口風籲暫緩「逃犯修例」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今早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指目前社會激烈對立,繼續討論修訂《逃犯條例》相當困難,建議港府盤算如何處理,研究重新解說、諮詢等方案。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今早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指目前社會激烈對立,繼續討論修訂《逃犯條例》相當困難,建議港府盤算如何處理,研究重新解說、諮詢等方案。攝:Anthony Kwan /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6-14

#紐西蘭基督城恐襲#逃犯條例#華為#孟晚舟#香港

民陣號召週日再遊行,多名行會成員、建制派突轉口風籲暫緩「逃犯修例」

港人連日來以遊行、集會、不合作運動等不同方式,要求港府撤回《逃犯條例》修例草案,至週三(12日)有集會市民遭警方暴力鎮壓,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民間人權陣線(民陣)正發起下週日(16日)再度上街遊行,另號召全港於下週一(17日)罷工、罷市、罷課。今天,行政會議多名成員、建制派多名立法會議員轉變口風,呼籲港府暫緩修例。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低估商界反響,港府應研重新解說、諮詢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今早出席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出在目前社會激烈對立下繼續討論修例相當困難,加上為免對立進一步加劇,認為港府要盤算如何處理,包括重新解說、諮詢等。

被問及應否急於在立法會今屆會期內通過修例,陳智思未有正面回應,僅稱這視乎有否信心通過修例草案,但同時他不希望議會因一項草案而停頓,強調議會還有房屋政策等其他議題需要跟進。

陳智思表示,他最初認為修例草案並無問題,後來可能因港府解說不足,令很多讓輿論、特別是商界擔心和恐懼的消息傳出。他承認自己低估了商界對修例的反響,同時估計其他參與修例的人士亦無預計輿論反響如此之大。被問到他本人是否需要被問責,陳智思稱這應由特首林鄭月娥定奪。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個人不反對擱置修例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亦表示,他個人不反對擱置修例,但質疑僅擱置修例是否可以解決問題,因此促請港府與反對者會面。他同時促請反對者撫心自問,會否接受中間方案。

湯家驊稱,他不希望看到香港再有街頭暴力事件、再有年輕人或警察受傷。他期望各方能拿出政治智慧以解決問題,例如探討修例有何不理想之處、如何消除等等。他強調,不認同以「零和遊戲」的心態處理問題。

湯家驊認為在法律角度上,不修例則無法處理「台灣殺人案」疑犯移交問題,但他同時認為眼前最大問題是如何處理香港內部的社會撕裂及對立。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籲暫緩修例,但拒表明投票立場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今天在 Facebook 發文,促請港府在立法會今屆會期暫緩有關修例的討論,待重新諮詢後提出減少社會矛盾的方案,再於適當時間處理。

田北辰稱,他對連日來的大規模遊行及示威演變成流血衝突深感痛心,認為市民對目前形勢非常擔憂,就連過往較少發聲的溫和專業人士、中產階層、專家學者也普遍憂慮不安,因此他認為港府應牽頭以體諒、平和手法處理,為事件降溫。

田北辰強調,假如事態繼續朝壞方向發展,港府將再難取信於諍友,他亦為香港管治前景感到憂心。他認為特首林鄭月娥應從長計議、消除誤解,以緩解社會對立情緒,避免出現更深層次矛盾。他強調,這種處理方向並不等同退讓,而是回應民情的負責任表現。

然而,田北辰隨後在立法會見記者,被問及假如立法會表決修例草案、其投票立場為何。他沒有正面回應,僅稱局勢日日不同,自己是基督徒、相信神蹟:「這件事我交給神決定。我要做的事情已經做了。」

民建聯蔣麗芸:稍為延遲也不壞

建制派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表示,修例「稍為延遲也不壞」,但港府應該就宣傳工作展開檢討。

蔣麗芸強調,港府早前已經一再修訂修例草案,目前只剩涉及重大罪案人士才有機會被引渡,因此她認為不需要撤回修例。然而她同時認為,修例即使稍為延遲也不壞,但港府必須展開檢討,研究為何這項「無威脅的」修例會引起市民如此大的反彈;她質疑港府此前宣傳不足,希望港府可趁延遲修例的空檔,多作宣傳解釋。

建制派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同樣認為港府解說不足。他表示,從不少傳媒報道可以看到市民不明白修例,他本人亦多次向不明白修例的商界人士作出解釋。就審議修例的會議安排,他稱需要留待港府及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商討。

支持修例的「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臨時取消下午記者會

另一方面,支持修例的「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原定今天下午四時舉行記者會,惟中午臨時宣布取消。大聯盟早上向傳媒發出採訪通知,預告將交代下週日(16日)舉行大型活動,以支持立法會審議修例。據報道,大聯盟擬當日開設多個街站,收集支持修例的市民的簽名聯署。

一批港府前高官、資深立法會議員發表聯署聲明,籲港府立即撤回《逃犯條例》修訂

27名港府前高官及資深立法會議員今天發表聯署聲明,緊急呼籲港府撤回《逃犯條例》修例草案。

參與聯署的包括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保安局前局長黎慶寧、前經濟司布簡瓊(Elizabeth Bosher)、前公務員事務司施祖祥、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幼麟、前行政立法兩局議員李鵬飛等。

聲明批評港府對週日(9日)過百萬人和平遊行無動於衷,一意孤行要修例草案於本月底前通過,態度違反現代社會文明負責政府的原則,更刺激民憤,直接觸發週三(12日)的流血衝突,導致無數良善、愛護香港的年輕人,為阻止法案通過而在衝突中受傷。

聲明敦促特首林鄭月娥臨崖勒馬,接納民意,撤回修例草案以從長計議。另外,聲明呼籲特首的輔助團隊,包括所有問責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向特首進諫,且若力諫不得、則辭職明志。

聲明亦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發出呼籲,指建制派在議會佔大多數,假如他們投下反對票,草案將不會獲得通過;聲明促請建制派明確表態、預告會對草案投下反對票,以回應百萬市民的疑慮。

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支持反修例港人,修例是「兩制」的棺材

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Jorge Neto Valente)昨日(13日)接受澳廣視葡文台專訪(葡語),談及港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認為港府應該押後討論法案。

華年達表示,《基本法》訂明「兩制」不同,澳門及香港《基本法》分別賦予澳門和香港高度自治、澳人治澳、港人治港的權力,惟最關鍵的是中國實行「一制」而非「兩制」。

華年達表明,假如他身在香港,定必全力支持反對修例的港人。他談到,認為澳門市民不會做出港人正在做的事,因為他認為大部份澳門人「視野狹隘,只會看到自己後花園的那片小天地,也沒有國際視野」,不會看見《逃犯條例》可能帶來的嚴重影響。

就一些官方指控反對修例的港人受反華外國勢力操控,華年達形容這種指摘是「侮辱、冒犯、大謊言」;他提到,也有「愛國人士」不支持修例,只是港府對此視而不見。

被問及修例是否象徵「一國兩制」的末日,華年達回答:「我不認為這是『兩制』的末日,但絕對是『兩制』的棺材。是的,又多一具棺材。」

美國公布駐港澳總領事人事調動,史墨客下月履新

美國國務院公布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人事調動,現任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將離任、轉投私人機構,史墨客(Hanscom Smith)獲委任接替職務、下月履新

史墨客早年曾於美國國務院擔任副助理國務卿,主管中國事務處,及後歷任美國駐上海總領事、中國及蒙古事務處處長等職位,通曉中文。

2016年,時任美國駐上海總領事的史墨客在微博貼出自己與台灣籍同性伴侶呂英宗(Eric Lu)的結婚照。史墨客當時提到,呂英宗是他的多年伴侶,兩人在美國三藩市註冊結婚,當地在 LGBT 平權運動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紐西蘭基督城連環槍擊案疑犯塔蘭特提堂,否認全部92項控罪

紐西蘭基督城今年3月發生連環槍擊案,29歲澳洲籍疑犯塔蘭特(Brenton Tarrant)於當地週五(14日)通過視像方式提堂,他否認全部92項控罪

塔蘭特被控51項謀殺罪、40項企圖謀殺罪及一項從事恐怖活動罪。據報道,他應訊期間大部份時間面無表情,僅在代表律師替他否認控罪時露出笑容。

法庭將本案定於明年5月初正式開審,審訊預料需時六個星期;法庭早前已表明,基於案情複雜,審訊無法按慣常做法、於案發後一年內展開。塔蘭特早前接受心理評估,專家判定他適合應訊。

今年3月15日,紐西蘭基督城發生連環槍擊案。塔蘭特當日涉嫌闖入兩間清真寺亂槍掃射,造成至少50人死亡;另外,他在案發前發表長達74頁的宣言,透露極右翼、反移民思想,行兇期間又透過 Facebook 自拍直播過程。

加拿大外長方慧蘭:放棄審理孟晚舟引渡案等同應許中國任意拘留加國公民

就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日前呼籲停止處理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的引渡案,加拿大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表明建議不可取。方慧蘭強調,放棄引渡孟晚舟等同向中國屈服,也是向中國傳達危險訊息——加拿大能容忍中方採取任意拘留手段。

克雷蒂安現年85歲,隸屬執政自由黨。他上週建議由司法部長行使法定權力,中止審理美國針對孟晚舟提出的引渡申請,以緩和加拿大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他同時自薦擔當訪華特使,營救正被中國拘押的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並尋求中國解除針對加拿大農產品的進口禁令。

至當地週四(13日),正訪問美國華盛頓的方慧蘭表明中止孟晚舟引渡聆訊並不可取。她強調若屈服於中國,等同應許中國任意拘留加國公民,並開創先例,置全球加國公民於危機之中。她又重申,孟晚舟引渡案不受政治干預,審訊正循正確方向進行。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將於下週訪問美國,當地下週四(20日)會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外界預料,兩人將討論對華關係、尋求兩名在華被扣加國公民獲釋等問題,另外會商討加快落實《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