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早報:英國及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質疑「逃犯修例」損害香港權利及自由

英國及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質疑《逃犯條例》修訂損害香港權利及自由,敦促港府考慮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圖為2019年5月4日,一名示威者在香港立法會外舉起英國國旗。

英國及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質疑《逃犯條例》修訂損害香港權利及自由,敦促港府考慮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圖為2019年5月4日,一名示威者在香港立法會外舉起英國國旗。攝:Philip Fong / AFP /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5-30

#通俄門#逃犯條例#香港

英國及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質疑《逃犯條例》修訂損害香港權利及自由

就港府強推《逃犯條例》修訂,英國外相侯俊偉(Jeremy Hunt)及加拿大外相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修例明顯在香港引起激烈爭議,亦可能對《中英聯合聲明》訂明香港所享有的權利及自由有負面影響,敦促港府考慮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美國商會發表措辭強硬聲明,要求港府就八大疑問作出交代

另外,香港美國商會日前與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會面,昨日(30日)發表措辭強硬聲明,就修例提出八項質疑。聲明強調,香港的成功來自法治和合規的立法程序,敦促港府就八項質疑作出交代。

其中,聲明提到已有至少30名外交官向港府表明不支持修例,意味修例可能改變香港與這些國家的對外關係,港府應交代有何應對計劃,以避免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地位有所動搖。

聲明又提到,三位香港資深法官日前匿名受訪,表明認為修例不可行,而且修例未有處理外界對中國司法制度沒有信心的問題。聲明質疑,作為《逃犯條例》兩大守門人之一的法庭亦認為修例不可行,港府如何確保強行修例不會損害香港法治。

聲明提到,港府聲稱修例有助建立香港打擊犯罪的名聲,惟香港犯罪率一直偏低,聲明質疑港府為何堅持冒着法治受損的風險,嘗試建立本已不錯的打擊犯罪名聲。

聲明亦要求港府交代,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曾強調修例主要針對嚴重罪行逃犯、不會危害言論及新聞自由,這有何具體保障措施;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曾表示會考慮加入條款、以保證疑犯獲得公平審訊,這具體如何執行;港府曾強調修例只針對逃犯、而非普通市民,港府如何分辨兩者。

港府就「逃犯修例」提出微調方案

港府近月強推《逃犯條例》修訂,引起香港輿論及國際社會強烈反對。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昨日(30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就修例草案修訂或加推三方面的合共六項措施,為港府第二次微調修例草案。

三方面的六項措施包括:

只適用最嚴重罪行

  • 引渡門檻提高至可判最高七年或以上監禁罪行

加入更多限制

  • 按需要要求保證公開審訊、有律師代表等
  • 保證罪行在有效追溯期內

加強保障疑犯利益

  • 只處理由當地中央政府機構提出的請求
  • 修例後與中方討論讓港人回港服刑
  • 以個案方式商討移交後探望問題

李家超強調,港府此前一直無間斷地向社會解釋今次修例,但不少人士因對法律條文理解不多、或因坊間不正確的說法,而對修例有誤會及焦慮。他指出,今次在三方面提出措施,旨在釋除外界疑慮。被問及會否再度修改草案時,李家超稱目前提出的方案已屬「最適當」。

外界關注港府如何確保移交申請方、特別是中國政府,會遵守承諾,保障疑犯獲得公平審訊的權利。李家超表示,移交協議要經兩地法院審議,他深信相關承諾必然會被履行。他又自稱「未聽過」有國家不履行移交協議,若真的發生,港府可以作出交涉,國際社會亦會作出批評。

港府多次聲稱修例旨在填補法律漏洞,以處理「台灣殺人案」同類案件,惟台灣政府已表明不會接受。傳媒多次追問李家超,微調方案訂明必須由「當地中央政府機構」提出移交申請,則台灣哪個機構屬「當地中央政府機構」,台灣相關機構提出申請時、港府是否會承認等,惟李家超未有直接回應,僅稱當有確實申請案例時:「佢會話俾我聽(台方會告訴我)。」

建制派建議悉數出現於港府微調方案

李家超昨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微調方案前,立法會建制派39名議員曾向港府致聯署信,就修例提出兩項建議——將移交門檻由監禁三年提高至監禁七年,及必須由當地中央政府機構提出請求。

建制派39名議員公布相關建議後,泛民主派已經質疑他們與港府「扯貓尾」,並批評建議只是門面功夫、小修小補,重申泛民堅持要求港府撤回修例草案,是基於香港以至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司法制度沒有信心。最終,建制派提出的兩項建議,悉數出現於港府隨後公布的微調方案之中。

特朗普暗示穆勒因應徵 FBI 局長失敗,而在「通俄門」調查發起針對

「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早前宣布調查告終,確認在憲法保護在任總統之下、檢控特朗普「並非可行選項」,但重申調查結果不代表釋除特朗普可能負有的刑事責任。特朗普似乎對此並不滿意,於當地週四(30日)公開狠批穆勒,指穆勒與他存在利益衝突、從來不應獲選為「通俄門」特別檢察官。

特朗普於白宮會見傳媒,形容穆勒存在「徹底衝突(totally conflicted)」。特朗普聲稱,穆勒曾經尋求獲任命為聯邦調查局(FBI)局長,但被他拒絕;翌日,穆勒就被選為特別檢察官;他又補充指,自己與穆勒之間亦存在商業利益衝突。

特朗普更形容,「通俄門」特別檢察團隊調查人員是「地球上最差劣的一些人類(some of the worst human beings on Earth)」。而就民主黨人擬對他啟動彈劾程序,特朗普形容「彈劾」是個「骯髒、污穢、令人噁心的詞彙(dirty, filthy disgusting word)」。

特朗普隨後再於 Twitter 發文,批評「通俄門」調查是美國史上針對總統的最大宗騷擾。他指出,調查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黑暗的兩年,動用了無限的人力及資源,假如存在利益衝突的穆勒掌握到任何東西,他早就已經提出檢控,而最終事實是他沒有任何檢控可以提出。

特朗普沒有說明他與穆勒存在甚麼商業利益衝突。《華盛頓郵報》去年曾報道,穆勒於2011年取消在特朗普名下一個高爾夫球場的會籍,隨後要求特朗普集團退還會費,但不獲集團妥善回覆。

《華爾街日報》:白宮指示美軍讓「麥凱恩號」遠離特朗普的視線

眾所周知,美國共和黨已故資深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生前與總統特朗普不和。據《華爾街日報》引述電郵報道,特朗普早前訪問日本、參觀橫須賀港期間,白宮曾要求軍方設法讓以麥凱恩命名的導彈驅逐艦遠離特朗普的視線。特朗普回應報道,強調自己對相關安排並不知情。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印太司令部與海軍之間的電郵內容,其中一項指示是確保導彈驅逐艦「麥凱恩號」遠離特朗普的視線,且提到指示由白宮下達。

「麥凱恩號」曾於2017年與運油輪相撞,目前仍在維修,因此難以被調離港口。據報道,軍方最終以白布遮蓋「麥凱恩號」印在船身的艦名,更要求船員於當天休假,以免特朗普看到他們印在帽子上的艦名。報道提到,國防部署任部長沙納漢(Patrick M. Shanahan)得悉事件,且曾經批准採取相關措施。

報道刊登後,沙納漢隨即否認。特朗普則於 Twitter 發文,強調他從未獲知會關於「麥凱恩號」的安排;但同時,特朗普語帶雙關地補充,稱自己喜歡與「優勢的軍人」在一起。

美軍第七艦隊發言人則解釋,以白布遮蓋艦名純粹為了方便維修,而且在特朗普參觀橫須賀港時已經移除白布。美聯社引述華府官員澄清,並未要求「麥凱恩號」船員休假。

特朗普與麥凱恩不和,源於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揶揄麥凱恩之所以被視為越戰英雄、全因他戰時曾被俘虜,而他只喜歡不被俘虜的人。麥凱恩則多次公開反對特朗普的言論及政策,包括2017年就特朗普廢除「奧巴馬醫保計劃」(Obamacare)的法案投下關鍵反對票,令法案無法獲得通過。去年臨終前,麥凱恩許下的遺願之一,是切勿讓特朗普出席其喪禮。

馬哈蒂爾表明,馬來西亞會採用華為設備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Mahathir Mohamad)在日本出席一個論壇期間,表明馬來西亞會採用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的產品及服務

馬哈蒂爾表示,華為的技術遠遠領先美國,國際社會必須接受美國不再總是擁有最先進科技這個事實,並歡迎中國的科技。

他亦談到近期持續升溫的美中貿易戰,警告美中摩擦只會帶來嚴重破壞,促請兩國以談判化解爭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