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據報林鄭月娥堅持修訂《逃犯條例》,大律師公會12位主席聯署反對

據《南華早報》引述消息報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就修訂《逃犯條例》的態度強硬,曾向官員表明泛民主派的施壓不會奏效。圖為2019年5月9日,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出席答問會。

據《南華早報》引述消息報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就修訂《逃犯條例》的態度強硬,曾向官員表明泛民主派的施壓不會奏效。圖為2019年5月9日,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出席答問會。圖片來源:東方 IC

刊登於 2019-05-15

#逃犯條例#華為#佔中九子案#香港

據報林鄭月娥強硬堅持修訂《逃犯條例》,向官員表明泛民施壓不會奏效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就修訂《逃犯條例》的態度強硬,曾明確向官員表示泛民主派的施壓不會奏效,指示官員團結一致支持修例。

消息人士指,林鄭月娥曾提醒官員,指港府公信力及管治能力已面臨危機。林鄭月娥質疑,假如港府今次面對壓力而撤回條例,下次立法會再有不少人不喜歡法案時,港府是否又再撤回、又怎樣繼續管治。

消息人士又指,林鄭月娥提及港府因未能在立法會取得足夠支持,而在今年3月主動撤回的「三隧分流方案」,並警告若今次再度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港府勢成「跛腳鴨政府」。

另外,《香港 01》引述「接近北京消息」透露,林鄭月娥政府很可能就修訂《逃犯條例》提出「優化方案」,方案可能進一步提高可申請罪行的刑期門檻、進一步收窄涵蓋罪行項目等,但不會考慮「港人港審」等原則方案。

港府近月以處理「台灣殺人案」、堵塞法律漏洞等名義而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令港人日後有機會被移交至司法制度存在重大差異的中國受審,引起香港輿論及國際社會強烈反對,上月28日有約13萬人參加反對修例遊行。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昨日(14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主力推動修例的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均創下各自任內的最低民望,其中林鄭月娥的支持率淨值為負24個百分點,較兩週前下跌12個百分點。

大律師公會12位前任、現任主席聯署聲明,對港府一意孤行修例表示遺憾

香港大律師公會12位前任及現任主席今天發表聯署聲明,就港府在未作恰當諮詢下,一意孤行硬要通過《逃犯條例》修訂,以至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否決外界提出可以解決「台灣殺人案」的方案,表達十分遺憾。

參與聯署的包括大律師公會前任主席李柱銘、張健利、羅傑志、梁冰濂、黃福鑫、李志喜、余若薇、梁家傑、陳景生、林孟達、石永泰,以及現任主席戴啟思。至於曾擔任主席的律政司前司長袁國強、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以及譚允芝、林定國則沒有參與聯署。

聲明指出,目前香港與其他地區簽訂引渡協議,必須先行確定這些地區的刑事法律制度可與香港兼容,程序公平程度可與香港媲美。聲明質疑一旦《逃犯條例》修訂獲得通過,這些傳統保障將被繞過——根據港府修例建議,未來只要特首一紙證明,即可啓動引渡或移交程序,將被告送到一個未能符合《世界人權宣言》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地區受審。

聲明重申,以域外管轄權授權香港法庭審理在外地干犯謀殺罪的港人,是一個可行方案。聲明強調,相關安排不會抵觸《普通法》的精神及原則,其中英國早已訂立《1861年侵害人身罪法令》,賦予英國法院審理在外地干犯謀殺罪的英國人的域外管轄權。

中聯辦指修例是落實《基本法》的「應有之義」

中聯辦在網站發稿,表態支持港府修訂《逃犯條例》,形容修例是落實《基本法》的「應有之義」,既有法理依據、也有現實迫切需要

中聯辦指出,《基本法》第95條訂明香港可與中國內地、澳門、台灣等「地區」的司法機關協商,依法建立聯繫及互相提供司法協助。

中聯辦又引述「不完全統計」,指香港主權移交以來,中國公安機關已向香港移交260多名疑犯,有力支持香港打擊罪案、協助香港成為當今世界最安全城市之一。

中聯辦提到,香港與20個司法管轄區有移交逃犯的長期協議,與30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刑事事宜互相協助安排,但與中國卻沒有相應安排,主權移交至今未曾有一例移交。中聯辦強調,修例是落實《基本法》的應有之義,是維護香港法治核心價值、鞏固提升香港法治形象的重要舉措,也能避免香港成為「逃犯天堂」、「避罪港灣」。

律政司確認不就「佔中九子案」提出刑期覆核

香港律政司發言人今天確認,律政司決定不就「佔中九子案」提出刑期覆核申請

律政司發言人表示,考慮案中所有情況及《檢控守則》原則後,認為並無足夠法律基礎支持所判刑罰屬明顯不足或原則上錯誤,即沒有充份理由提出刑期覆核申請,故此律政司決定不上訴。

「佔中九子案」中,戴耀廷、陳健民被判監16個月,邵家臻、黃浩銘被判監8個月,朱耀明、鍾耀華、李永達獲判緩刑,張秀賢則被判200個小時社會服務令。餘下一名被告陳淑莊因要接受切除腦瘤手術,獲法庭押後至下月10日判刑。

律政司又確認,上週四(9日)已經收到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邵家臻、黃浩銘及張秀賢就定罪及刑期提出上訴的通知書。

路透社:特朗普或於本週簽署行政命令,禁美企採用威脅國家安全的電訊設備

路透社引述華府三名匿名官員透露,總統特朗普可能於本週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採用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公司所生產的電訊設備

外界普遍認為,相關政令旨在禁止華為等中國電訊商與美國企業從事業務往來;惟華府官員透露,行政命令不會具體寫明哪些國家或公司正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官員表示,當局此前已經研究及考慮超過一年,期間一再推遲由特朗普簽署政令,目前仍不能排除今次也再推遲。

報道指出,特朗普將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以頒布相關政令;這項法例訂明,總統有權在國家經濟面臨緊急情況時管制商業行為。

華為董事長梁華出席合作夥伴峰會時表示,華為不希望陷於政治風暴核心,公司願意與各國簽署「無間諜協議」,保證華為設備不涉及間諜活動、不設後門程式等。

另外,與美國同屬「五眼聯盟」(FVEY)的英國仍在評估是否容許華為參與當地 5G 網絡建設。英國外相侯俊偉(Jeremy Hunt)暗示,英方可能基於安全因素而阻止華為參與,但同時強調中國勢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英國無意對中國發動「新冷戰」,而即使容許華為參與,英國當局亦絕不會令「五眼聯盟」情報分享合作受到威脅。

正訪問英國的北約(NATO)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英國以至其他北約成員國均有權自行決定是否讓中國電訊設備商參與 5G 網絡建設,但前提是確保網絡安全。

三藩市監督委員會建議禁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美國加州三藩市的監督委員會建議禁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三藩市市政府將於下週就禁令進行表決,預料很大機會獲得通過,隨後訂為正式法律,令當地成為首個禁止相關技術的美國城市。

監督委員會於當地週二(14日)進行表決,最終以八票贊成、一票反對,通過提出禁止人臉識別技術的建議。根據規定,涉及運輸、執法等的三藩市政府各個部門均不得使用相關技術,政府部門今後要採購新的監控設備,亦必須經由市政府審批。然而,由聯邦政府運作的機場、港口等設施不受今次規定所限制。

《紐約時報》引述支持禁令的組織表示,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尚未可靠,而且技術侵犯民眾的自由和私隱,健全的民主社會容不下這種技術。惟反對禁令人士認為,禁令會阻礙當局打擊犯罪活動,威脅民眾安全。

阿拉巴馬州通過嚴厲的禁止墮胎法案,因姦成孕、亂倫不得墮胎

美國阿拉巴馬州繼眾議院後,參議院亦於當地週二(14日)通過嚴厲的禁止墮胎法案,引起美國輿論爭議,預料會觸發一輪法律爭議。

今次法案只容許醫生在孕婦有生命危險時為其終止懷孕,而即使孕婦因受性侵、亂倫而懷孕,醫生均不得為其施行墮胎手術。違法的醫生可面臨10至99年監禁,而接受墮胎手術的女性沒有刑事責任。

法案獲阿拉巴馬州參議院通過後,已提交予隸屬共和黨的州長 Kay Ivey。Ivey 此前拒絕確認會否簽署法案,但外界普遍認為她持強烈反對墮胎的立場。假如 Ivey 簽字確認,法案將於六個月後正式生效。

反對法案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已表明會提出訴訟,希望阻止這項違反美國憲法的禁令,以保障每個女性自行決定醫療、身體及未來的權利。

相反,有支持法案的組織期望藉着即將展開的法律爭議,將案件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尋求法院重新考慮1973年案例——最高法院當年曾經裁定,直到胎兒能夠在母親子宮外存活之前,都必須允許女性墮胎。由於最高法院目前由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相關組織期望一舉推翻當年裁決。

美國共和黨提出法案,擬禁止向中國軍方資助或聘用人士發出學生或研究簽證

當地週二(14日),美國共和黨多名國會議員在參眾兩院提出法案,建議禁止當局向獲中國解放軍資助或聘用人士發出學生或研究簽證

法案要求華府列出與中國解放軍有連繫的科學及工程機構的清單,待法案獲得通過後,受相關機構資助或聘用的人士,將不能獲得美國的學生或研究簽證。

聯邦調查局(FBI)早前曾經警告,指中方為盜取美國的科研成果,派人偽裝不同身份,以經商、學術交流等名義,滲透美國私人企業及學術機構。FBI 強調,今後會加強執法。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揭幕,習近平籲亞洲各國加強交流對話

由中國倡議召開的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揭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題演講,呼籲亞洲各國加強交流對話,創造「開放、融通的亞洲」。

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作為主題,希臘、柬埔寨、蒙古等多國元首、以至47個亞洲國家的官員出席,參加代表合共逾2000人。

習近平在演講中表示,當前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更加凸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挑戰更加嚴峻,而亞洲近數十年發展的經驗所得,是要打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他提出四點主張,包括堅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強調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習近平指出去年中國公民出境人次逾1.6億,認為這是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力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