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 華爾街日報廣場

力求在40歲前退休,這些美國年輕人每月只花收入的四分之一

目睹了父輩在步入晚年時遭遇的財務困境,美國一批年輕人開始向「財務自由,提前退休」的新觀念靠攏,並通過社交網絡和線下小組來討論踐行心得。但這就意味着,他們在年輕時得過得極其節儉。

對新一代的美國人而言,65歲的傳統退休年齡太晚了。在美國最年輕的勞動者中,一些人正在瘋狂儲蓄,極少花錢,希望提前幾十年結束工作,這徹底顛覆了決定成年生活的職業路徑。

對新一代的美國人而言,65歲的傳統退休年齡太晚了。在美國最年輕的勞動者中,一些人正在瘋狂儲蓄,極少花錢,希望提前幾十年結束工作,這徹底顛覆了決定成年生活的職業路徑。攝: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Anne Tergesen / Veronica Dagher

刊登於 2019-04-14

#財務自由#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Sylvia Hall想在40歲退休。她的夢想有個代價:吃爛熟的棕色香蕉。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到2020年攢夠200萬美元,這位38歲的西雅圖律師設置了十分嚴格的財務預算。這意味着她要存下大約70%的税後收入,並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設定了嚴苛的支出限額。

她在水果和蔬菜攤前搜羅爛熟的香蕉和其他快被扔掉的食品,好把每個月的食品雜貨開銷控制在75美元左右。她走路上班,省下油錢。她向朋友借用Netflix賬號,這樣在娛樂項目上也不必有什麼花銷。

「不用等到65歲再過自己的生活,這個想法吸引了我。」她說。

對新一代的美國人而言,65歲的傳統退休年齡太晚了。在美國最年輕的勞動者中,一些人正在瘋狂儲蓄,極少花錢,希望提前幾十年結束工作,這徹底顛覆了決定成年生活的職業路徑。

他們蔑視傳統的職業慣例,並拼命存錢。這麼做的原因有很多:對工作毫無成就感的不滿,傳統社會安全保障的衰落,以及在一個深受2008年金融危機等事件影響的時代裡,渴望在經濟上獲得更多安全感。

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主任Alicia Munnell說,儘管25至35歲的人比父輩和祖輩受教育程度高,但財富卻比前幾代人少,而且在包括收入和債務在內的「幾乎所有財務維度方面都落後」。

他們還親眼目睹正步入退休年齡的一代人面臨着相同的困境。每天大約有1萬人邁入65歲,其中不少人並未為退休做好財務準備。美國老年群體的平均負債水平很高。401(k)型退休基金只能為一對65歲的夫婦提供不到8,000美元的年收入(中位數)。

在此背景下,年輕一代有了一套激進的解決方案,即所謂的「財務自由,提前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這一理念還催生了包括播客、博客、書籍、會議和非正式討論群組在內的一整套生態系統。以該理念首字母「FIRE」為名建立的一個在線論壇已有逾45萬名會員。

FIRE的擁躉多為千禧一代和較年輕的X世代,他們讀過大學,收入在平均水平之上,能嚴格約束自我,什麼事都自己動手以實現早日退休。有的人說,自己能存下四分之三的收入,也就是傳統金融顧問通常建議的15%儲蓄率的五倍,還自己種食物。還有一些人則採取較為温和的措施,例如住小一些的房子,開舊一點的車。

「人們對自己的生活和時間有了更多的把控,」33歲的Grant Sabatier表示,他寫了一篇題為《千禧貨幣》(Millennial Money)的博文探討這一主題,「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定數的時代,自己把握財務命脈才是出路。」

FIRE的缺陷在於它自身固有的悖論:對於那些謀求經濟保障的人而言,提前退休可能意味着風險。提前退休的人往往只靠股票、債券或房地產收入充當生活開支,因此突如其來的市場衰退就可能威脅到他們的計劃。與此同時,由於這些人必須預測他們未來數十年的生活成本,這就意味着長期的高通貨膨脹會破壞他們的預測和預算。

FIRE所體現的自力更生和節儉精神植根於美國的歷史。這一人生哲學的元素散見於本·富蘭克林(Ben Franklin)1758年的經典著作《財富之路》(The Way to Wealth)、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41年的散文《自力更生》(Self-Reliance),以及亨利·大衞·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54年的《瓦爾登湖》(Walden)一書中。《瓦爾登湖》講述了梭羅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自建小屋中過樸素生活的故事。

許多FIRE支持者喜歡引述一部時間更近的作品:1992年Vicki Robin與Joe Dominguez合著的《你的錢還是你的生活》(Your Money or Your Life)。這本書頌揚財務獨立,反對消費主義,是上世紀90年代的商業類暢銷書。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它顯然又找到了新讀者。

「千禧一代明白規則變了,」73歲的Robin說,「他們明白,父輩建立的系統正在瓦解。」

FIRE擁躉在全國各地聚會,討論如何多省錢、少花錢以及管理投資。最近在曼哈頓的一次聚會中,有近30人聚集在一間辦公會議室裡。參與者多為二、三十歲的男性,其中幾人有工程學背景。他們喝着啤酒,吃着薯片,討論税收、指數基金和房地產投資。

「我們被消費主義、廣告和營銷包圍,有太多可以輕鬆花錢的方式了」,協助組織這次聚會的33歲機械工程師David Rodriguez說。「有一個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的地方很重要。」

儉省之風在網上最為盛行,節儉主義者通過播客、博客和會議匯集了大批追隨者。google分析的數據顯示,最受歡迎的FIRE博客Mr. Money Mustache(2011年開博)2018年10月獲得了大約250萬的頁面瀏覽量。播客託管服務商Liberated Syndication表示,該主題的播客ChooseFI自2017年初推出以來,已經被下載了520萬次,在190個國家播放。它因此在該服務商管理的5萬多個播客中排前2%。

為了參加為期一週的財務獨立會議「FI Chautauqua」,有的與會者今年花費高達3,000美元(不包括機票)前往希臘,聆聽FIRE社群領袖分享心得。

一些踐行過提前退休的人表示,這件事並不總像聽上去那樣美好。「和那些依舊做着傳統工作的人社交可能會很尷尬」,49歲的Ed Dito說。曾是能源交易員的他36歲就退休了,如今開了一個名為「提前退休的夥計」(Early Retirement Dude)的博客。他的解決辦法是邀請朋友和鄰居在後院聚餐。

「我不會提及自己不工作,」他說,「如果有人感興趣,我會談一談,不過我可不想冒惹人怨恨的風險。」

Brandon Ganch今年36歲,2016年退休,當時他是一名軟體工程師。他說,節儉已經成為他的一種強迫症,妻子花點小錢他就感到焦慮。客人如果在他從前佛蒙特州的家裏洗個時間長點的熱水澡,或者妻子在餐館裡「不點10美元的三明治而是點了一份15美元的菜」,他也會不高興。

「這不健康,」如今住在蘇格蘭的Ganch說。

「Frugalwoods」網站(譯者注:這是一個由Frugalwoods夫婦在2014年創辦的網站,博客作者們在上面分享關於簡樸生活和財務獨立的文章)的作者Elizabeth Thames辭去了一份非營利性質的工作,專注於寫博客,內容是關於她在佛蒙特州當自耕農的。她在網站上寫道,這是她靠「極度節儉」實現的夢想。博客上說她在垃圾桶裡找到了「從外套、火鍋到酒杯的所有東西」,她的丈夫則學會了修理管道。

讀者的一個抱怨是,這位33歲的作者和她的丈夫仍然有可觀的收入。Nate Thames為一家非營利組織工作,其僱主最新的納税表顯示,2016年他獲得約27萬美元的薪資。Thames太太從博客和最近出版的一本書中賺了多少錢無從得知。

一名讀者在網上評論這本書時寫道,「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麼我們省到不能再省,也存不了他們那麼多錢。」

Elizabeth表示,自己「對丈夫仍在家從事傳統工作一事從未遮掩過,另外,我也很享受通過Frugalwoods.com為自己工作。」

33歲的Sabatier稱他的網站「Millennial Money」去年賺了40.1萬美元。44歲的博客作者Joe Udo最近透露,自從2010年開了博客「40歲前退休」(Retire by 40)以來,自己已經賺了將近35萬美元。

Tanja Hester是博客「我們的重生」(Our Next Life)的作者,她在今年的一篇博文中呼籲FIRE博主們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坦誠一些。她表示自己靠博客一年掙不到1,000美元,但拒絕透露她出書的預付款收入,她說,「如果你能對讀者坦承自己的總體財務狀況,就沒有必要分享實際數字了。」

28歲的Emma Pattee發現自己挺想念辦公室生活的社會屬性。兩年前,她辭去了一份營銷工作,目標是寫一本小說。她有15萬美元的積蓄和超過90萬美元的房地產權益,源於她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購買的一套價值14.4萬美元的房子。2012年,這套房產的價值增長了兩倍,於是她又買了另外四套租賃房產。2015年Pattee結婚,她說自己和33歲的丈夫Andrew Hanna靠房租過活,在醫療管理部門工作的丈夫把工資存了下來。

「以前每天在擠滿人的辦公室裡工作,現在則獨自坐在一間小公寓裡,適應這個轉變很不容易。」她說,「感覺特別與世隔絕。」

最近,她開始承接更多的自由撰稿工作。「我從工作中獲得的意義遠比我意識到的要多」,她說,「比起攢下70%的收入,尋找人生的意義要難多了。」

在西雅圖做律師的Hall希望自己能在40歲退休時擁有200萬美元的資產。目前她已經存了150萬美元,預期將在2020年實現目標。屆時她打算每年用2.5萬美元的退休收入花10個月「住着Airbnb周遊世界」,另外兩個月則去走親訪友。

她表示自己了解未來可能出現的困難,比如意外的醫療費用以及持續的大熊市。不過她也說,自己有一個詳細規劃,能保證在國外獲得醫療保險,如果市況低迷影響到她的儲蓄金,她也有信心調整生活方式。

「我的目標是儘量讓自己不至於被迫重新工作。」

FIRE的支持者表示,他們遵循財務規劃師William Bengen開創的經驗法則,將市場波動的風險納入考量。Bengen認為,為了盡可能保證未來幾十年的開銷,退休人員的年支出不應超過其最初積蓄額的4.5%,並根據通貨膨脹率每年調整。

71歲的Benge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事情沒那麼簡單。鑑於較年輕的退休人員更容易受到意外開支的影響,他的規則只適用於有30年之久的401(k)賬戶和個人退休賬戶的人。

經歷過一場5級災難讓Sylvia Hall開始思考轉變理財方式。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席捲墨西哥灣岸區,住在新奧爾良的Hall暫時失去了住所和工作,那時她就讀法學院欠下的101,600美元貸款的首批還款也到期了。

這種不確定的感覺讓Hall輾轉難安,於是她制定了嚴格的預算。她開始購買快到期的打折肉,兼職送披薩。2006年她受聘的那家律師事務所重新開業後,她開始把5萬美元工資的一半都存起來。

Hall每月留出約250美元自由支配,其餘的2,000多美元則統統用於償還學生貸款。到2009年時,她已還清大部分貸款,只剩35,000美元。

「一無所有讓我擺脱了物質和地位的束縛,擁有的東西少但卻自在快樂,」Hall說,「有解放自我的感覺。」

搬到西雅圖後,她在2012年偶然發現了Mr. Money Mustache這個博客,提前退休的想法引起了她的共鳴。她將儲蓄率提高到税後收入(現在約為10萬美元)的70%左右,並將支出限制在每年不超過3萬美元,其中包括每年2,400美元的私家車費用和房主保險、10,200美元的房貸以及每月75美元的食品雜貨費用。

她的食品雜貨預算細化到極點,她甚至知道自己每個月要花多少錢買燕麥片(5磅一袋的3美元)、藍莓(5磅一袋的10美元)、爆米花(1磅2美元)和大米(每磅60美分)。她現在是素食主義者,會在一家售有「沒賣出去的商品」的攤上以很低的折扣買水果,其中就有爛熟的香蕉,她會把它們冷凍起來,做成奶昔。

偶爾她也會奢侈一把,買個5美元一瓶或是15美元一箱的葡萄酒。

Hall是單身,經常請朋友來家裏吃便飯,她用信用卡的獎勵積分旅行,購買劇院季票,票價折算下來是每月15美元左右。

「我一直以來開銷都很少,但從未覺得貧困,」她說,「就算我能掙兩倍的錢,我覺得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已經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