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劉冉:在污泥中描繪星空——作為科幻迷和國際主義者,我為何喜歡《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也許不是橫空出世的里程碑,而是倒映在一地污泥中的星空:它幾乎必然會被踩踏和扭曲,但畢竟為生活在沉重現實中的我們,展現了另一個維度的可能。

電影《流浪地球》主演吳京。

電影《流浪地球》主演吳京。網上圖片

刊登於 2019-02-12

#《流浪地球》#劉慈欣#劉冉#評論

改編自劉慈欣原著小說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已成為中國大陸這個春節最火熱的話題。這部此前命運多舛、幾乎無人看好的「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上映後口碑爆棚、票房登頂,上座率與排片量一路攀升。

然而,電影的爆紅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在豆瓣等電影評分網站上,「五星黨」和「一星黨」展開惡戰,雙方都拒絕接受對方陣營的評價和理由。「一星黨」認為「五星黨」對電影吹捧過度,要麼是審美堪憂,要麼是基於民族主義情緒的「宇宙戰狼」;「五星黨」則認為「一星黨」對國產科幻電影過於苛刻,要麼是根本沒看懂電影,要麼是隻關注意識形態而不能客觀評價影片本身質量。一時間,各路社交網絡與媒體混戰不休,甚至爆出一些五星黨追罵一星黨迫使改分的事件,也令更多人忿忿不平地去打下一星和五星來表明立場。

沒人能否認,影片的缺陷十分明顯。其中最重要的缺陷或許是許多中國電影的通病:台詞尷尬、旁白生硬、強行煽情、主要演員演技薄弱(一些配角反而出彩)。此外,它也有着許多好萊塢式科幻大片的通病:設定和邏輯不夠嚴謹、人物單薄、情節套路、缺乏深度。還有一些觀眾乾脆無法接受電影的基本設定:太陽即將吞噬地球,人類決定把地球裝上發動機帶走;為了防止地球墜向木星,人們把木星點燃來推開地球。這確實是一個相當瘋狂的設定,在科學上也不可能成立。因此,一部分觀眾認為電影不及格。

然而,在另一部分觀眾眼中,《流浪地球》無疑算得上是一部出色的科幻電影:它有着新奇的設定、恢弘的想像力、冷峻的科幻內核、出色的視覺效果、令人目不暇給的細節,甚至有許多意料之外的調侃中國現實的黑色幽默。在接受基本設定的前提下,科學方面的推演能夠自洽,劇本也至少能中規中矩地符合好萊塢爆米花大片水準;重工業風的視覺風格和科幻特效應用在熟悉的地名和語言上,更帶來了好萊塢科幻電影中難覓的「熟悉的陌生感」。更有許多觀眾因不同原因而深深感動:宇宙的宏大、人類的渺小、災難面前的人性、超越瑣碎生活的想像力。當地球拖着小小的尾巴落寞地離開太陽系,當熟悉的地標(中央電視台大樓、上海中心大廈)被冰雪覆蓋,當藍色地球與紅色木星的大氣層彼此交纏,當空間站劃過木星表面,影院中都有人忍不住小聲啜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