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專訪法國導演 Pierre Salvadori:不要提到法國電影就提新浪潮

薩爾瓦多利堅信喜劇可以深刻,要以輕打重,喜劇也可以有很嚴肅的主題。

法國導演彼亞‧薩爾瓦多利(Pierre Salvadori)。

法國導演彼亞‧薩爾瓦多利(Pierre Salvadori)。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Sabrina Yeung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02-01

#Pierre Salvadori#電影

【編按】《談談情,補補鑊》導演薩爾瓦多利大學時除了讀戲劇外,也讀文學。他受邀訪港,與端傳媒回顧了一下自己學到的西方文學史,大談喜劇與劉別謙對他的影響,也談法國影評眼中自己「不好笑」的幽默,對他來說,沒有什麼不可以用幽默表達,包括法國報紙社會版上的議題同樣如此。註:文中電影片名皆為港譯。

笑的品味

法國導演皮亞‧薩爾瓦多利(Pierre Salvadori)很厭煩別人一提起法國電影就提新浪潮。他說:「如果新浪潮電影有甚麼留給了電影愛好者,那就是自由不羈的精神,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新浪潮放在神台上。」的確,這位被今年香港法國電影節邀請做專題人物的導演提起自己的「師承」──那些對他影響深遠的前輩時,他提的不是杜魯福(Francois Truffaut)、高達(Jean-Luc Godard)、泰迪(Jacques Tati)等為香港影迷熟悉的法國導演名字,他第一個提的是德國電影大師思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他認為劉別謙教曉了他笑的品味。

關於劉別謙,電影愛好者應該聽過一個術語叫「劉別謙式觸動」(Lubitsch Touch)。甚麼是「劉別謙式觸動」呢?不好意思,對於這個問題,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個答案。其中一個說法是用精簡而濃縮的方式,如一個小道具,一個單一鏡頭或一節短幕戲,來表達全劇諷刺的主題。有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於一套電影中,編劇用了整整四頁紙去交代故事背景,即一個男人和他結婚多年的妻子感情冷淡,而那個男人平時其實頗為花心。

劉別謙看完劇本後把劇本丟到一旁,然後叫編劇按他的想法再寫,他的版本是:「男人和他妻子一起走進電梯,沒摘禮帽;到第七層時,電梯進來了一個金髮女郎,男人立刻脫帽。」這個脫帽子的動作,就代表了「劉別謙式觸動」(男人只對外人做紳士的舉動)。Touch,中文意思是輕觸,很傳神地指出劉別謙想傳遞的是一種微妙的幽默,一種高雅地令觀眾會心微笑的手法。

《真愛無價》(Hors de prix)劇照。
《真愛無價》(Hors de prix)劇照。網上圖片

薩爾瓦多利說自己寫劇本時,有時也會自問,劉別謙會如何處理以下的橋段呢?例如《真愛無價》(Hors de prix,2006)一片中,薩爾瓦多利承認自己嘗試應用劉別謙式觸動,其中一個方法是他採用了一個貫穿全片的小道具──一個一歐元的硬幣。這個硬幣第一次出現時是男主角花光了絕大部分的錢去滿足女主角的消費欲,他最後從口袋裏掏出僅存的一歐元硬幣,向女主角問「能再給我十秒鐘嗎?」作為拜金女的女主角吃一餐飯最低消費也要115歐元,一歐元能在她身上做到甚麼呢?不過,她可憐男主角為她付出那麼多,於是答應他用一歐元買十秒。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