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改革開放40年

在新時代談論改革開放:南方不談政治,就是最大的政治

在習到達廣東的數天前,對其行程和其中藴含的政治意味,坊間就已經有種種猜測——這會否是另一場「南巡」?

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次視察令許多人充滿了期待,在習到達廣州的數天之前,對其行程和政治意味,坊間就已經有種種猜測。圖為10月23日,習近平現身港珠澳大橋的珠海口岸主持大橋開通儀式。

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次視察令許多人充滿了期待,在習到達廣州的數天之前,對其行程和政治意味,坊間就已經有種種猜測。圖為10月23日,習近平現身港珠澳大橋的珠海口岸主持大橋開通儀式。攝: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黃暉

刊登於 2018-11-01

#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年#黃暉#評論#中國大陸

上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時隔六年之後,第二次以最高領導人身份到廣東視察,先後走訪了珠海、深圳、清遠、廣州。

這次視察令許多人充滿期待,在習到達廣東的數天前,對其行程和其中蘊含的政治意味,坊間就已經有種種猜測,尤其是許多人開始討論,這會否是另一場「南巡」。

「南巡」指的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1992年的廣東之行。彼時,中國剛剛經歷六四事件,社會和政府彼此之間充斥着不信任。在中南海內,保守的政治聲音鵲起,而鄧小平以退休的身份訪問廣東,在深圳、珠海與廣州發表一系列講話,倒逼北京繼續改革。從此,領導人的「南巡」就擁有了巨大的政治象徵意義,象徵着黨內改革派壓過保守派。

如今,面對中美貿易戰,中國政府在經濟上面對巨大壓力。本屆政府推行的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經濟路線,在今年引發了一系列批評和擔憂。在淘汰落後產能,做大做強國企等政策下,在較高的税負水平和不夠景氣的市場環境下,中國的中小私有企業在利潤率、市場競爭力、資金流動性等種種方面都困難重重。9月11日前後,一篇主張「私營經濟完成了歷史使命應該離場了」的文章,更是在中國社交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一週之後,在北京召開了有習的經濟助手兼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的「經濟學五十人論壇」,與會的經濟學家也都擔憂私有制經濟的空間被過度打壓。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