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葉蔭聰:當廣東話變成「問題」,是令一種語言變成對另一種語言的惡性鬥爭

並不是說我們可以找到一種中立而科學的語言觀及態度,而是我們要時刻反省及深究我們對自身或他者語言的預設及情感,並轉化出新的可能。

沙田一所小學以普通話教授的一堂中文科。

沙田一所小學以普通話教授的一堂中文科。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刊登於 2018-10-17

#葉蔭聰#評論

「全世界學中文,還有哪些地方用廣東話學?全世界將來(學習)中文的發展,以普通話為主,香港是一個700萬人的社會,我們用廣東話學中文,長遠,我指很長遠,會否(造成)有一個分別,令我們失去優勢?這個要專家研究。」

10月初,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這番話,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不少香港市民感到惱怒,包括筆者在內。如果說,人們憤怒是因為有共同的政治立場,倒不如說,是因為人們有共同的語言——廣東話,而教育局官員觸動到的,是大家對廣東話的概念、信念與情感。

將用廣東話學習中文(粵教中)變成一個「不具優勢問題」,當中蘊含了兩個子問題:

1、我們將來會否在各方面輸給別人,尤其是中國大陸城市(他們的市民用普通話學中文)? 2、用廣東話學中文的香港及香港人是少數群體,將來會怎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