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being queer

金奕村:粉紅經濟,會是同志運動的解放還是災難?

粉紅經濟的萌芽與發展並非自發的生長過程,而是各種社會力量和話語介入下持續性的建構過程。

作為社交網絡服務公司的新浪微博,將「同性戀」定性為敏感詞,單方面切斷與同志社群的複雜聯繫,實則低估了同志社群在當今中國社會的輿論影響力。圖為北京,兩名同性戀者在臥室𥚃休息。

作為社交網絡服務公司的新浪微博,將「同性戀」定性為敏感詞,單方面切斷與同志社群的複雜聯繫,實則低估了同志社群在當今中國社會的輿論影響力。圖為北京,兩名同性戀者在臥室𥚃休息。攝:Brent Stirton/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10-02

#金奕村#評論#LGBTQIA

2018年4月,新浪微博管理員發布公告,為了肅清網絡環境,要針對涉黃、暴力、同性戀題材等漫畫及短視頻內容進行集中清理。這一公告隨即引爆了同志社群與性別友善人士的強烈不滿。兩天後,中國大陸官媒《人民日報評論》撰文《不一樣的煙火,一樣可以綻放》試圖平息眾怒,認為網絡公司在整頓網絡內容時應該要把握好分寸,不然,把同性戀視為性侵犯、性暴力一類的非正常性關係,難免會引來輿論的焦慮。

這一事件中,作為社交網絡服務公司的新浪微博,將「同性戀」定性為敏感詞,單方面切斷與同志社群的複雜聯繫,實則低估了同志社群在當今中國社會的輿論影響力,致使其政治減害行為淪為一場「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鬧劇,令人啼笑皆非。但反觀另一些企業,如2017年2月獲得千萬元人民幣融資的同志交友平台Blued(淡藍網),加入LGBT職業人脈交流會的IBM、瑞銀、阿里巴巴、小米等企業[3],他們往往以「同志友好」(gay and lesbian friendly)的方式勾連自身與同志人群的關係,這種關係即是——粉紅經濟(pink economy)。

粉紅經濟

亦可譯為「彩虹經濟」、「同志經濟」等。「粉紅」起源於二戰時期,納粹在集中營裏給同性戀者戴上粉紅倒三角臂章加以區分,後來伴隨着同志解放運動,「粉紅」也被LGBT群體重奪(reclaim)為一種彰顯身份驕傲與社群歸屬感的顏色。從字面上講,粉紅經濟是關涉同志人群和性別友善人士的經濟現象,如同志社交軟件、同志酒吧、同志驕傲節、同志影視作品、彩虹旅行等應同志群體需求而生的商機。此外,粉紅經濟也指向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的營銷策略、一種針對具有購買力的小眾市場的精細化營銷方式。

基於此,本文要回應兩層問題:(1)粉紅經濟究竟是什麼?粉紅經濟存在怎樣的內部張力?(2)不同於僅僅將粉紅經濟視為純粹的、不言自明的利基市場的觀點,粉紅經濟究竟裹雜着怎樣的社會性因素而被建構出來?

之於前者,筆者將藉助新聞媒體與學術材料展現關於粉紅經濟的各類社會爭辯話語;之於後者,筆者將以兩份調查報告為文本分析素材,揭示粉紅經濟的社會嵌入性(embeddedness)。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