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灣仔改變了我們,我們也改變了灣仔

香港藝術中心40周年旗艦展覽《灣仔文法:過去、現在、未來式》

香港藝術中心40周年旗艦展覽《灣仔文法:過去、現在、未來式》

刊登於 2018-09-28

#Pick-Up

灣仔是琳瑯滿目的灣仔,櫛比鱗次的建築物鋪滿街區,蜿蜒的小路旁載滿唐樓,住宅,酒吧,茶餐廳,便利店與當鋪交替延展。這是一個奇特的空間,濃縮而混雜。憑藉地利,原本山咀之間的淺石灘填出小海灣。它百多年來迎接了無數船舶,水兵以此為度假勝地,各種膚色與口音的行人往來駐足。它不是景點,卻自成一格,堪稱香港最難忘的景觀之一。

客席策展人任卓華 (Valerie C. Doran)
客席策展人任卓華 (Valerie C. Doran)

香港藝術中心40周年旗艦展覽《灣仔文法:過去、現在、未來式》客席策展人任卓華(Valerie C. Doran) 八十年代來香港中文大學做交換生時,已經去過灣仔。和友人一起從中環漫步到灣仔,享受沿途的蒼翠樹木,廟宇背靠的小山,友善且各異的居民。「藝術家朱興華說,灣仔就像是活的雕塑。」任卓華想用地理學家段義孚之「戀地情節」(Topophilia)理論來呈現人與地區之聯繫,人與地區之相互影響。透過策劃是次展覽,她凝聚了18位來自本地及與香港有特殊因緣的海外藝術家,透過他們各自喜愛的藝術類型,呈現灣仔的多向面貌。

展覽英文名為「Wan Chai Grammatica: Past, Present, Future Tense 」,「Grammatica 相對於Grammar 來說是英文中一個更經典的詞型,我們用不同的單元構成語言,『文法』即是我們對這些單元的描述,通過如此的描述表達我們的生活體驗。」任卓華與藝術中心策展團隊一起,邀請不同世代,不同範疇與類型的藝術家表達他們關於灣仔的不同觀察。

MAP office,《灣仔島嶼》,2018
MAP office,《灣仔島嶼》,2018

MAP Office 由兩位藝術家/建築師組成,他們利用立體透視模型等方法構建出灣仔獨特的地理和風土型態。兩位藝術家在1995年中已經到訪過灣仔,他們在合和中心的電梯內上上下下,那記憶至今不褪,也為他們心中灣仔的形象提供了重要的養分。不只是展示現在,他們也樂於預見未來。作品《灣仔島嶼》就是 MAP Office 是對灣仔未來的假想--當海岸線消失,居民終須退於水中生活。

參展藝術家MAP Office (Laurent Gutierrez和Valérie Portefaix)
參展藝術家MAP Office (Laurent Gutierrez和Valérie Portefaix)

主修繪畫的黎清妍則以灣仔的公園為創作對象。在她心中,灣仔是某一種生活,某一種節奏,會把人吸進一種狀態裏。她發現有些公園是扭曲又扁平的場所,在紛紛擾擾的街道中,左擠右省的空間裏,配上很多蹩腳和公式化的設計與暗示。黎清妍看到公園裏的人慢慢進入了某種很個人的狀態,於是她把公園放入作品《漫游》,彷彿一種符號,象徵畫中人的某種出口。

黎清妍,《漫游》,石墨紙本,2010
黎清妍,《漫游》,石墨紙本,2010

種種灣仔的意象之中,猶有不少強調著這一區域的藝術氣質,香港藝術中心便是這一區重要的藝術單元與單位。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女士表示:「自40年前成立至今,香港藝術中心一直致力促進藝術交流,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及跨界合作,增強香港與世界各地的藝術聯繫。《灣仔文法:過去、現在、未來式》是一個跨世代、跨領域、跨文化的展覽,我們希望藉著這個展覽,以不同視角探索城市文化身份的構成,傳承歷史,展望未來。」

「我們希望每一位參與的藝術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回應或描繪灣仔的不同面向。」任卓華將有形的,歷史的,情感的面向組織起來,試圖用多重的表達組織一種對灣仔的解讀,「我在策展宣言裡面提到『戀地情節』,它就在說我們如何與灣仔關聯在一起,這種關聯改變了我們,而我們的出現也改變了灣仔。」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