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鄺健銘:從星港歷史看民族黨風波,香港愈加無法「見自己」

新加坡與香港分道揚鑣,其實機緣早種,五十多年前後新加坡與香港的政治打壓故事,呈現的是兩條目的地不同的發展路徑。

香港民族黨的規模與成員組成都較神秘,且沒有表面上的建制聯繫,給政權帶來的壓力,自然不及新加坡社陣。圖為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

香港民族黨的規模與成員組成都較神秘,且沒有表面上的建制聯繫,給政權帶來的壓力,自然不及新加坡社陣。圖為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攝:陳國誠/端傳媒

刊登於 2018-09-25

#鄺健銘#評論

香港管治愈是每況愈下,香港輿論愈是喜歡比較新加坡與香港。這些星港比較,基本上都聚焦於同一問題——為何香港會逐漸落後於新加坡。香港輿論對此問題的答案,通常是「新加坡領袖質素高於香港」、「彼邦政治領袖更具視野」﹑「目光與格局更遠大」等。這類說法並非沒有道理,問題是,這只是故事的部份而非全部,是果不是因。

香港輿論的慣有星港想像,總是假設直到今天,這兩個前英帝國遠東港口城市仍然在同一跑道上,仍有許多可相提並論的地方。少人為意的是,近期蘊釀多時﹑香港特區政府引用法例取締香港民族黨一事,其實可與當年新加坡政府為鞏固政權而進行政治肅清作比較。

這種比較並非是為伸論雙城政治打壓的細枝末節,而是為方便說明,今天新加坡與香港走在不同發展路徑,目的地不同,其實背後歷史機緣一早種下。這也是說,香港輿論一貫的星港想像,屬想像多於現實。

香港民族黨VS新加坡社陣

1963年的「冷藏行動」(Operation Coldstore),發生在1962年12月汶萊武裝政變之後,是新加坡政府以「反共」名義打壓異見政治力量的拘捕行動。1963年2月,過百名左派份子被新加坡政府逮捕,當中包括與政權對立的左派政黨「社會主義陣線」(社陣,Barisan Sosialis)的主要成員(如林清祥)﹑工會成員與記者。「冷藏行動」得到「內部安全理事會」(Internal Security Council, ISC)授權。這個理事會,由英國﹑馬來亞聯合邦與新加坡政府代表共同組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