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高院駁回退休警司朱經緯上訴,指他警棍襲途人至今沒有真誠悔意

2018年9月14日,香港高等法院駁回退休警司朱經緯就一項「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的定罪及刑期所提出的上訴,朱經緯須返回監獄繼續服刑。圖為今天下午朱經緯抵達高院,準備出庭應訊。

2018年9月14日,香港高等法院駁回退休警司朱經緯就一項「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的定罪及刑期所提出的上訴,朱經緯須返回監獄繼續服刑。圖為今天下午朱經緯抵達高院,準備出庭應訊。攝:Stanley Leung / 端傳媒

刊登於 2018-09-14

高院駁回上訴,法官指朱經緯沒有真誠悔意

香港退休警司朱經緯被控於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執勤時以警棍襲擊途人,今年初被裁定一項「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罪成、判囚三個月;他隨即就定罪及刑期提出上訴,至今天下午被高等法院駁回。朱經緯須重返監獄繼續服刑

高等法院法官黃崇厚在判詞指出,考慮本案證據及原審判決理由後,認為原審裁判官的裁斷及結論合理,且有充份證據支持,定罪並無任何不穩妥之處,故駁回朱經緯就定罪的上訴。

而就刑期上訴,黃官指出本案涉及公眾利益等重要元素,因此判處即時監禁在原則上沒有錯;而且,法庭認為朱經緯沒有真誠悔意,故認為判處社會服務令並不恰當。

黃官又在判詞中批評朱經緯的行為動搖市民對警隊的信心,不僅辜負社會期望,亦對其警隊下屬立下非常壞的先例。黃官提到,從案中證據可見,包括鄭仲恆在內的人群當時只是在行人路上穩定地移動,沒有不遵照警方命令的跡象,更遑論作出具侵略性或帶辱罵成份的行為。

黃官重申,警棍是威力大的武器;朱經緯當時高舉警棍、並曾用力擊打鄭仲恆頸部附近位置,法官認為他的動作絕非裝兇作勢,且對鄭仲恆造成了實質身體傷害。黃官強調,根據法律原則,即使有人相信、或可能相信當時情況下他需要使用武力,法律也不容許他任意使用武力達到目的;黃官舉例指,法律不會容許任何人向一個只威脅要揮拳的人開槍。

辯方律師:朱經緯很可能再提上訴

代表朱經緯的大律師彭彼得(Peter Pannu)離開法庭時對傳媒表示,朱經緯很可能會向終審法院尋求上訴。

而在今早高等法院宣判前,「珍惜群組」、「愛港之聲社團」、「撐警大聯盟」等多個團體、合共約30人在法院門外聲援朱經緯;至下午聞判後,有人在法院外示威,高呼「司法最黑暗一天」、「鄭若驊下台」(鄭若驊為香港律政司長)等口號,亦有人辱罵法官為「狗官」。

高等法院本月初開庭審理朱經緯所提出的上訴。朱經緯一方申請引入一段由網絡擷取的新聞片段作為新證據,並指片段能完整顯示案發時的現場整體情況,證明朱經緯當時有必要以用警棍擊打的方式驅趕人群。

朱經緯一方指出,本案事主鄭仲恆被朱經緯擊打前拒絕向前行,並曾呼喝在場警員,顯示他對警員具侵略性及有惡意;同時,朱經緯當時真誠地相信有必要以警棍驅趕鄭仲恆,即使他當時的想法有錯誤,但仍屬合法使用武力。辯方又質疑鄭仲恆並非誠實可靠的證人,並質疑原審裁判官單憑鄭仲恆的片面之詞、而完全否定朱經緯的證詞,裁決對朱經緯不公平。

然而控方反駁指,綜合各項客觀證據,鄭仲恆當時合法身處現場,沒有違反任何禁止令。另外,朱經緯在原審時已承認自己聽不到鄭仲恆當時呼喝什麼,辯方亦沒有傳召聲稱遭受鄭仲恆呼喝的警員作供;控方認為,朱經緯不能因為看見鄭仲恆轉頭向警員說話,就聲稱真誠地相信有必要對他使用該等武力。

Pussy Riot 成員疑遭下毒,目前在莫斯科一間醫院留醫、情況危殆

俄羅斯反抗組織 Pussy Riot 在社交網站透露,30歲成員韋濟洛夫(Pyotr Verzilov)懷疑遭下毒,目前正在莫斯科一間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

據韋濟洛夫的親屬向網絡媒體 Meduza 表示,韋濟洛夫於當地週二(11日)出席一場涉及另一名 Pussy Riot 成員的法庭聆訊後感到不適,隨後被送往醫院。據 Pussy Riot 其他成員對傳媒透露,醫生為韋濟洛夫作初步檢驗後未有發現其身體狀況有異,但不久之後突然安排韋濟洛夫到毒理學科接受診治。

醫院一名職員向法新社確認,韋濟洛夫目前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據親屬透露,韋濟洛夫至今仍然無法言語,只能轉動眼球。

據報導,韋濟洛夫持俄羅斯及加拿大雙重國藉。當地週四(13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指出在前俄特工於英國中毒案後,韋濟洛夫的狀況特別惹人關注,但強調目前未能就事件下定論;他透露加拿大當局已經與韋濟洛夫身處的醫院取得聯絡,加方將為韋濟洛夫提供支援。

今年7月15日、俄羅斯世界盃決賽進行至下半場期間,韋濟洛夫聯同另外三名 Pussy Riot 成員身穿警察制服,成功突破保安防線闖入球場示威,導致比賽中斷。Pussy Riot 事後認責,並指示威行動旨在抗議俄羅斯官方侵害人權;參與行動的四人隨後被俄羅斯當局拘捕,各被法庭判監15天。

特朗普稱關於去年颶風「瑪麗亞」風災報告誇大死亡人數,遭共和、民主兩黨抨擊

華府早前發表有關去年颶風「瑪麗亞」吹襲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報告,提及風災死亡人數多達3000人;然而,總統特朗普在 Twitter 發文質疑報告誇大死亡人數,結果惹來共和、民主兩黨及人權組織的猛烈抨擊。

特朗普在 Twitter 發文,指自己去年親身到波多黎各視察、並逗留至風暴過後,當時死亡人數只有6至18人;他質疑死亡人數不可能增加至3000人,並指摘報告誇大數字。

特朗普又批評民主黨人企圖抹黑他。他表示自己成功為波多黎各災後重建籌得數以十億美元款項,因此民主黨人運用惡劣的政治技倆,將所有因其他原因死亡的人都算在「瑪麗亞」風災之上。

特朗普的言論惹來民主黨及人權組織的抨擊。就連共和黨眾議院議長瑞安(Paul Ryan)亦強調「瑪麗亞」所造成的破壞有目共睹,無理由質疑報告內容。多名共和黨議員亦與特朗普劃清界線,表示認為報告內容可信。

中共官員否認虐待新疆穆斯林,稱「再教育營」為職業訓練及教育中心

中共被指近年大規模監控、拘捕、集中囚禁、「再教育」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近月接連受聯合國及國際人權組織指責。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人權事務局處長李曉軍於當地週四(13日)在日內瓦公開表示,中方只是採取「必要方法」應對伊斯蘭極端主義,而中國當局在新疆設立的只是類似職業訓練及教育中心的機構

李曉軍否認有中國官員虐待新疆穆斯林,並指中國當局應對伊斯蘭及其他宗教極端主義的做法未必是最好、但是有其必要,又反指西方國家未能應對伊斯蘭極端主義。

李曉軍表示,中國官方在新疆設立的機構,簡單來說就是職業訓練及教育中心,就好像西方國家的孩子畢業後到職業訓練學校獲得更好的技能一樣。

而就中國被指嚴密監控新疆穆斯林,李曉軍稱中國只是向英國學習,並指英國監控鏡頭數量相對民眾人數的比例,遠高於中國新疆地區。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早前發表調查報告,指摘中共政府有系統地侵犯新疆穆斯林的人權,包括肆意關押、嚴控行動及思想等。報告形容新疆情況嚴峻,事件正考驗國際社會能否為維護人權而制裁中國大陸。

早在上月,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亦發表報告,指新疆有約100萬名維吾爾族人正被中共當局秘密囚禁及「洗腦」,並形容新疆已成「無人權地帶」。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 Michelle Bachelet 本週初在日內瓦發表演說時,亦提及中共肆意將新疆穆斯林大規模地拘禁於「再教育營」的情況令人深感不安,並敦促中方容許聯合國監督人員進入新疆地區調查及監察。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突然訪華,外界認為旨在尋求中方批出貸款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ás Maduro)突然到訪中國,展開為期四天的國是訪問,期間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委內瑞拉副總統洛迪姬絲(Delcy Rodríguez)日前亦到訪中國,外界形容馬杜羅突然緊接到訪屬非常罕見;有分析指,馬杜羅此行旨在尋求中方發放新一輪貸款。

馬杜羅於當地週三(12日)啟程前在機場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表示對今次訪華行程抱有極大期望,希望取得「驚人成果」,但未有透露其他詳情。

委內瑞拉當局之前未有公布馬杜羅即將訪華,而中國外交部亦於昨日(13日)才宣布相關消息。中國外交部指,馬杜羅訪華可以推進兩國關係,進一步增進彼此的政治互信,深化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互利友好合作。

委內瑞拉近年陷入政治經濟危機。馬杜羅上月宣布一系列挽救經濟措施,包括印發新鈔,惟外界預期措施將無助委內瑞拉脫離困境,有分析指當地今年通脹將高見百分之100萬。與此同時,馬杜羅上月出席公開活動時遭遇暗殺行動,但他逃過大難;隨後有傳媒報導,指有委內瑞拉軍方成員曾與美國討論發動政變。

委內瑞拉與中國早年曾簽訂以貸款交換石油的協議,但現金流已在三年前中止;委內瑞拉政府早前宣稱,獲中方承諾提供50億美元貸款以改善原油生產,但至今未有收足全部貸款。

台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縊身亡

台灣外交部今天中午證實,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今天清晨於大阪官邸內自縊身亡。台灣外交部未有提及蘇啟誠自殺的原因,但有報導指颱風「燕子」早前吹襲日本、造成關西機場水浸後,蘇啟誠曾被批評未有積極協助受困的台灣旅客。

台灣外交部今天確認蘇啟誠的死訊,並讚揚他身前處事認真負責,外交生涯表現優異,不吝提攜後輩;外交部對蘇啟誠不幸離世表達最深摯的沉痛及不捨,並將全力協助其家屬處理後續事宜。據報導,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已趕赴大阪了解情況。

蘇啟誠早前於台灣駐那霸辦事處任職,今年7月始調任駐大阪辦事處處長。據台灣傳媒報導,在「燕子」風災過後,台灣外交部正檢討蘇啟誠的表現,且有意撤換其職務

德國大眾汽車宣布明年7月起停產「甲蟲車」

德國大眾汽車宣布自明年7月起停止生產「甲蟲車」系列汽車,意味「甲蟲車」系列長逾70年的旅程即將告終。

1938年納粹德國時期,大眾為創造生產一款能讓普羅大眾負擔的汽車,而首度推出「甲蟲車」。二戰過後,「甲蟲車」成功打入美國市場,更成為德國戰後重建的象徵之一。但至1970年代,「甲蟲車」在美國的銷量開始下滑,大眾遂於1980年代將生產及銷售重點轉移至墨西哥及拉丁美洲等地。

1998年及2012年,大眾兩度在美國市場推出加入現代化設計的新一代「甲蟲車」,惟未能挽救該款汽車的在美銷量;今年頭八個月,大眾在美國僅賣出約10000架「甲蟲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跌兩個百分點。

有分析認為,在大眾生產的車款當中,消費者較傾向更加實用或馬力更大的小型車,因而影響「甲蟲車」銷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