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雄安手記

雄安手記:看不懂的未來

市民服務中心被視為雄安「千年大計」的華美序章,我進入了這個展示「未來之城」的櫥窗,看見了櫥窗內外的人們。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新區在世界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是智慧城市、綠色城市的縮影和樣板,也是「未來」在當下打開的一扇窗。自2018年6月全面投入使用以來,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媒體記者和當地居民匯聚到這扇窗前,窺視未來。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新區在世界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是智慧城市、綠色城市的縮影和樣板,也是「未來」在當下打開的一扇窗。自2018年6月全面投入使用以來,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媒體記者和當地居民匯聚到這扇窗前,窺視未來。攝:林文清/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張大秋 發自河北雄安

刊登於 2018-08-02

#雄安手記#中國大陸

編者按:河北雄安新區成立已逾一年,這一由習近平「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歷史性工程,被外界視為「中國夢」的模範之城。臨近北京和天津、在開發上近乎一張白紙的雄縣、安新和容城三縣,承載了習氏對於中國「大城市病」的解決之道,也滿足着人們對於未來城市的想像——綠色宜居、創新驅動、協調發展、開放先驅。

這一被冠以「千年大計」的國家級新區,在過去一年多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習近平自上而下的造城之夢,在執行過程中會否遭遇層層阻力?身居其中的普通人,生活又如何被種種政策所重塑?端傳媒記者多次走訪雄安,以一系列手記,記錄下這場變革中的故事。本文是「雄安手記」的第四篇,前三篇分別是《被凝固的雄安》《被選中的人》《弄潮兒》

人群圍住了一輛正在運行的「無人駕駛掃路機」,白色車身,前輪位置是一個轉動的圓盤狀掃帚。一個中年男子雙手剪在背後、小心翼翼地踱到掃路機前方,掃路機遲滯了一下、轉頭繞過他繼續向前,人群發出低聲的讚歎。男子將手從背後挪到腰的兩側扶住,目光追尋著掃路機,用一種既驚喜又窘迫的聲音說:「那以後還要人幹啥?」

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參觀者的臉上,你常常能捕捉到相似的複雜神情——歡喜的、訕訕的、不明所以的。

從2017年4月1日宣布設立雄安新區以來,市民服務中心便被視為這一「千年大計」的華美序章。它是新區第一個大規模城市建設項目,耗資8億人民幣,承擔了政務服務、展示交流、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亦承載著外界所有關注的目光。在其他構想仍是「紙上練兵」、官方宣傳無物可寫的一年裏,它的每一步進展都事無巨細地出現在各類報導中。它是新區在世界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是智慧城市、綠色城市的縮影和樣板,也是「未來」在當下打開的一扇窗。自2018年6月全面投入使用以來,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媒體記者和當地居民匯聚到這扇窗前,窺視未來。

通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接駁車上。
通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接駁車上。攝:林文清/端傳媒
接駁車從接駁處開到中心門口,在一條直路上行駛了3分鐘。
接駁車從接駁處開到中心門口,在一條直路上行駛了3分鐘。 攝:林文清/端傳媒
工人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清潔招牌匾。
工人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清潔牌匾。攝:林文清/端傳媒
人群圍住了一輛正在運行的「無人駕駛掃路機」。
人群圍住了一輛正在運行的「無人駕駛掃路機」。攝:林文清/端傳媒
烈日下,園區內的一個綠化工人。
烈日下,園區內的一個綠化工人。攝:林文清/端傳媒

未來之城

7月20日上午,天非常熱,尚未完全建好的停車場上停了四、五十輛車,像油鍋裏的豆腐塊。所有燃油車被禁止駛入中心,我們必須穿過停車場,去換乘新能源接駁車。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