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端 × 華爾街日報 廣場 端 x 華爾街日報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它將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美國和中國正式對價值340億美元商品互徵關税,這是中美雙方在準備進行數月甚至數年的貿易戰中打響的實實在在的第一槍。


美國和中國7月6日正式對價值340億美元商品互徵關税,山東省的一家工廠內,一名工人在傳送鋁卷。 攝: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美國和中國7月6日正式對價值340億美元商品互徵關税,山東省的一家工廠內,一名工人在傳送鋁卷。 攝: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原標題為《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了解中美貿易戰的最新動態,我們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美國和中國週五正式對價值340億美元商品互徵關税,這是中美雙方在準備進行數月甚至數年的貿易戰中打響的實實在在的第一槍。

美國新關税措施於美東時間6日00:01生效。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週五午後報導,作為回應,中國對美關税反制措施已於北京時間6日12:01正式實施。

據中國官員稱,中國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指示各級政府為全面爆發貿易戰做好準備。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教授朱峰稱,特朗普的關税威脅對中國領導層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問題專家 David Dollar 認為,這場貿易戰至少會持續到明年,因為強勁的經濟使得美國不太可能立即感受到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壓力。Dollar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曾擔任美國財政部駐北京最高官員。

特朗普還威脅對中國另外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税,但這一威脅在秋季末之前不會實施,因為美國政府還需滿足一些程序上的要求。Dollar 稱,隨着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臨近,與中國的貿易戰似乎是「一個政治上的勝利」。

前特朗普白宮首席戰略顧問斯蒂芬·班農(Steve Bannon)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他稱:「中國已經與我們打了20年的貿易戰,現在有人站出來反擊了。」班農仍在為政府官員提供諮詢。

美國加徵的新關税於美東時間午夜生效。

美國已經投身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貿易角力中,揚言將採取更多關税舉措,同時美國與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難以看到盡頭。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貿易專家 Chad Bown 估算,自2018年年初以來,美國和其貿易伙伴已經(或者很快將)對總價值165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税。除了新的中國關税,這個數字還包括美國對進口洗衣機、太陽能面板、鋼鐵和鋁加徵的關税,以及其他國家針對美國採取的報復性關税。

Dartmouth 貿易歷史學家 Douglas Irwin 表示,這是自斯姆特霍利關税法案(Smoot-Hawley)以來美國最大的關税行動並正在影響美國貿易。Irwin 指的是1930年代美國實施的關税措施,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當時這加劇了美國的大蕭條。

相比此次特朗普的關税舉措,美國歷史上其他貿易交鋒只算得上小打小鬧。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Nixon,又譯尼克松)曾宣布開徵進口附加税,但該政策只實施了四個月。Irwin稱,里根(Reagan)時代美國與日本的貿易爭鬥以及老布殊(George H.W. Bush,又譯老布什)任內針對歐洲農產品打的貿易戰,只涉及對價值幾億美元的產品加徵關税,而且很快就得到解決。

在里根和老布殊主政時期,日本同意限制對美國的汽車和紡織品出口,並進口更多美國芯片。日本政府從未像中國那樣對美國關税實施報復。

中美雙方也互相拋出過一些小橄欖枝,但尚無跡象顯示即將出現突破性進展。

特朗普曾為被指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和朝鮮的制裁措施的中國電訊巨頭中興通訊說話。美國商務部此前禁止美企向中興通訊出售零件,基本上等於給中興通訊判了死刑。不過,特朗普幫助推翻了美國商務部的這一決定,也曾試圖阻止國會恢復禁售令。他還軟化了嚴格限制中國在美投資以及限制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等威脅。

而中國方面,政府不僅避免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也未像此前對韓國等其他國家一樣鼓動中國消費者抵制美國商品。據中國記者表示,中共的審查機構已告知各國有媒體不要渲染貿易戰內容,或者強調貿易衝突在本地股市受到重創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一名中國官員表示,中方是被迫對美國關税措施做出回應,中方在這方面一直很慎重。

中國問題專家稱,當關税開始產生嚴重的負面衝擊且市場開始做出反應時,美中兩國可能會再次開始談判。美方官員說,特朗普密切關注他的貿易行動對美國市場的影響,這也是他放棄投資限制計劃的一個原因。

在對34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首輪關税和對另外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第二輪關税(此輪關税很可能將在今年8月份生效)中,特朗普特意避開了美國的消費品。美國首輪對華關税的目標是汽車零部件、電子產品零部件、噴氣式飛機零部件、壓縮機和其他機械產品。

特朗普政府的官員認為,這種做法應該會減少美國消費者的反應,不過對機械、馬達和其他零部件加徵的關税將增加企業的成本,而這些成本可能被轉嫁給消費者。

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税直接針對美國農場主,這正是特朗普民意支持的一大來源,歐盟和加拿大對美國加徵的關税也是針對美國農場主。迄今為止,美國農業地帶(Farm Belt)對特朗普的支持依然強勁,但隨着農產品價格和銷量大幅下降,這種支持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總體而言,中國對美國加徵的關税主要是針對大豆、飛機和汽車。

曾在美國前任共和黨和民主黨政府中擔任談判人員的 Rufus Yerxa 稱,只有在特朗普政府的各方面形勢急轉直下、美國不得不調整對華策略時,貿易戰才會結束,但不知道何時會出現這樣的局面。Yerxa 目前擔任美國全國對外貿易理事會(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的負責人。

即便出現上述情況,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依然難以搞清對一個在貿易問題上存在嚴重內部分歧的政府而言,何種貿易方案才有吸引力。美國政府內部以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為核心的一派尋求讓中國大幅增加對美國商品的購買規模,這將迫使中國政府放寬對農產品、美國電影和其他產品的進口限制。

而以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為首的另一派則對中國的購買承諾持懷疑態度。這一派希望中國政府放棄其用來增強自身經濟實力的產業政策。這一派別懷疑中國政府是否真的會做出這樣的改變,因此認為關税應實施多年,以保護美國的產業。

中方官員說,他們認為特朗普沒有完全理解中國特使劉鶴今年2月份提出的方案,該方案包括降低關税、商業交易、金融領域開放以及一項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計劃。美方對該方案並不滿意,以至於劉鶴連特朗普的面都沒見到。

經常與中方官員交談的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學者 Eswar Prasad 稱,中國政府正在尋求將上述方案重新打包,以增強對特朗普的吸引力。特朗普一再要求中國將對美貿易順差降低2000億美元。Prasad 表示:「中國政府存在這樣一種想法,即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是提出更有吸引力的一攬子措施,以增加進口。」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美國 端 x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