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啟德,一個建制票倉的煉成:贈米、驗水、衛星組織和同鄉情

搶奪啟德是一場無聲的大戰:建制派怎麼派兵,怎樣囤積大量糧草,怎樣和不同團體合作,怎樣在鉛水風暴突擊之際毫髮未損,甚至打敗揭發此事的泛民?啟德模式,會在全港複製嗎?

綜合何華漢社交媒體和訪問提及的活動資助和合作團體,至少有18個親建制團體、6個中立的團體和企業支援何華漢的地區服務。這些源源不絕的彈藥令何華漢成為「地區福利活動專員」,走進從小孩到老人的各個群體,籠絡居民人心。2018年的端午節前夕,何華漢區議員辦事處為德朗邨居民派送粽子。

綜合何華漢社交媒體和訪問提及的活動資助和合作團體,至少有18個親建制團體、6個中立的團體和企業支援何華漢的地區服務。這些源源不絕的彈藥令何華漢成為「地區福利活動專員」,走進從小孩到老人的各個群體,籠絡居民人心。2018年的端午節前夕,何華漢區議員辦事處為德朗邨居民派送粽子。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林鉛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6-27

#九七21年

編按:一方面遊行倡議民主,一方面集會歡慶回歸。從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七月一號成了一個綁定政治的日期。過去365天,儘管不再有轟轟烈烈的雨傘運動,但政治和相關公共政策的發展走向,依然詭譎多變。今年七一,端傳媒特別針對建制派的擴張、民主力量的轉進、教科書陣地和香港最自豪的法治何去何從等四個主題,規劃系列報導。回看過去,望見未來。

在啟德新發展區,啟晴邨及德朗邨顯得自成一國。兩個屋邨合共有15座Y型和十字形的大廈,與周圍新落成的豪宅屋宛和轟隆隆的工地相映成趣,因為交通不便,這裏一度被稱為「城中孤島」,最初落成時,社會網絡還未生成,居民服務一片空白。

這片地區曾經是香港舊機場,現在被規劃為容納13萬人口的市區新發展區。五年前,2013年,兩座公共屋邨啟晴邨及德朗邨先後落成,這裏迎來3萬多居民。對居民來說,獲分配到這片核心地段的新公屋「好過中六合彩」;對各個政團來說,落成的新區則是服務居民和擴充支持者的兵家必爭之地。

這場戰役於入伙兩年後決勝,建制派順利攻陷啟德。儘管當時民主派揭發啟晴邨食水含鉛超標,掀起全港的「鉛水風暴」,然而卻未能落地生根,建制派幾個月後的區議會選舉大勝。此後的立法會選舉和補選,這區都繼續成為「建制票倉」。2016年,經民聯的梁美芬和民建聯的蔣麗芸成為「票王」,票數遠超8大民主派和本土派名單; 2018年立法會補選,姚松炎僅以 2419票之差敗給民建聯鄭泳舜,當中啟德公屋區被拋離1700多票——不少傳媒和評論都視為落敗關鍵。

97以來五屆區議會,建制 VS 泛民的議席變化
97以來五屆區議會,建制 VS 泛民的議席變化圖:端傳媒設計部

放眼全香港,啟德只是一個縮影。區議會由回歸初期的民主建制兩派勢均力敵,演變成建制派的一面倒。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囊括283席,遠超民主派和傘兵的107席。而翻看2007年至2015年落成的7個新屋邨選區(註一),當中有6個選區都成為建制票倉。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