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魏月萍:反假新聞演變為公審學者?新加坡未完的歷史論述競爭

新加坡旅英學者覃炳鑫和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的論辯焦點──有關左派與馬共同謀的「嫌疑」,其實是延續過去長久以來新加坡學人對官方歷史論述的知識抵抗行動。這樣的戰鬥仍未有停止……

2018年3月,新加坡政府在舉辦了八天的「反假新聞法」聽證會,最後一場的馬拉松聽證會,卻意外成為旅英歷史學者覃炳鑫和新加坡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的論辯角力場域,爭議的焦點其中是人民行動黨和前總理李光耀是否是假新聞散播的始作俑者。

2018年3月,新加坡政府在舉辦了八天的「反假新聞法」聽證會,最後一場的馬拉松聽證會,卻意外成為旅英歷史學者覃炳鑫和新加坡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的論辯角力場域,爭議的焦點其中是人民行動黨和前總理李光耀是否是假新聞散播的始作俑者。攝:Suhaimi Abdullah/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6-11

#魏月萍#評論

全球流竄的網絡假新聞,早已是世界各國欲致力解決的問題。可是一旦要落實到法津與政策層面,便不能不謹慎審視它對言論自由可能形成的箝制與傷害。新加坡政府在3月中旬舉辦了八天的「反假新聞法」聽證會,歷經三週之久,共有兩百多名專家與學者出席提供建言。這個由十人特選委員會召開的「公開聽證會」(以下簡稱聽證會)的本意,是要聽取各界人士的專業意見,但最後一場六小時的馬拉松聽證會,卻意外成為旅英歷史學者覃炳鑫(Thum Ping Tjin)和新加坡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的論辯角力場域。

該場聽證會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項:一是人民行動黨和前總理李光耀是否是假新聞散播的始作俑者;二是在1963年「冷藏行動」(Operation Coldstore)以及1987年「光譜行動」(Operation Spectrum)的大逮捕是否具正當性,而這兩次的逮捕行動背後,考量的究竟是政治利益抑或國家安全問題?

新加坡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在新加坡的「反假新聞法」聽證會。
新加坡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在新加坡的「反假新聞法」聽證會。圖片來源:gov.sg

「公審」學者展現國家權力意志

說是雙方的角力戰,其實也未必貼切。本來尚穆根作為發問者,覃炳鑫作為問答者,二者擁有質詢或解釋的平等機會,但引發國際學者不安的是,從聽證會的本質、部長的質詢形式,以及回答者受限制的話語權三方面看來,新加坡政府赤裸裸地向公眾展現了國家的權力意志,如何凌駕在學術研究之上。覃炳鑫回答時,頻頻被尚穆根打斷,指示他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尚穆根又常針對某本馬共著作的一個看法,不斷追問覃:在1950至1960年代期間,新加坡是否曾有共產主義的陰謀論流傳?而工會、華文中學、文化組織或左翼團體,又是否受到共產主義陰謀的影響?再者,這些組織是否與共產黨統一戰線有關?此外,尚穆根頻頻追問馬共是否有利用一些地下組織來宣傳他們的理念,以及社會主義陣線是否曾被馬共滲透等問題。

聽證會結束後,新加坡媒體以「律師對壘學者」的標題報導二人的論辯,引發社會對論辯的揣測。一些本地與國際學者在受訪時,皆透露深感學術人員遭受「欺凌」、「蔑視」。隨即,約有兩百多名國際學者連署聲援覃炳鑫,抗議學術人員受到政治人物的嚴酷對待,認為此舉恐會侵害學者的學術信譽與學術同行的評鑑準則。聲援連署信起草人表示,議會的特權賦予國家代表所展現的「審訊」與「盤問」方式,已然是一種「公審」(show trial),其拋出的警訊是──那些得出和官方歷史詮釋不盡相符的研究者,恐會面對來自國家機器的審訊。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