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喚醒深埋於年輪裡的情感,重新將「記憶」傳承下去

『在陳年的臺灣檜木裡,乘載了數十年的迭代,不差店以工匠的精神喚醒埋藏在年輪裡的情感,以手工木製食器的樣貌,搭配著料理者的用心,繼續述說著未完的故事。』

刊登於 2018-05-30

#Pick-Up

臺灣檜木的歷史刻痕

檜木是高級但稀有的木種,主要生長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區域,目前全世界有六種檜木,包含日本扁柏、日本花柏、美國紅檜以及美國黃檜,而臺灣很幸運地擁有臺灣紅檜(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與臺灣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兩種,尤其臺灣紅檜還是特有種。

若從臺灣的林業史來看,自西元1886年起,滿清政府就在臺灣設置伐木局開採木林,這些木材主要用於造船、建築、家具及雕刻,但主要都是使用楠木、樟木或烏心石等;直到1912年阿里山鐵路竣工後,較高海拔的檜木也開始被採伐,這些檜木材質優良,富含檜木醇,氣味芳香且不易腐朽,是非常好的建造材料,品質甚至好過日本檜木。於是日治時期時,臺灣檜木被大量運用於建造神社、廟宇、船隻、一般房舍與家具等。

在日治之前,房屋的建材大多就地取材,如茅草、竹材、黏土、磚瓦與石材等,而在木材方面,多使用福衫、肖楠、龍眼木或樟樹等常見樹種;在大量開採檜木後,主要的木構造材料改以檜木為主,以榫卯相接,建構成擱檁式、穿斗式與抬樑式古厝,而這些檜木稍加保養後,就可以使用50年以上,至今仍古色古香地座落於臺灣各地。

來自老屋的靜靜問候

臺灣在地品牌「不差店手工木食器 Notbadshop」的創辦者,木工藝家彭元均的老家也是使用臺灣檜木裝修,早前整修時,清出了許多的陳年檜木,這些檜木依然香氛且完好,仿佛是在靜靜的等待他,希望讓這些富含回憶的檜木重新溫暖大家的生活。

民以食為天。不差店認為,能讓自己在飲食過程中,感到滿意的木製食器非常稀少,但彭元均不願意為了創作而伐木,於是重新利用老家的檜木,一刀一鑿地慢慢刻出心目中的最理想的食器,雖然每月產量屈指可數,比不上能大量製造的工廠。但就是因為這份純手做慢工細活的感情,反而能讓檜木傳遞更多溫暖,也讓他得到最大的成就感。

以不差的樣貌,重新述說著未完的記憶

古厝的老檜木都蘊含豐富的故事,陪伴過家族的迭代,見證村莊與城市的發展,這些感情都深深遺留在陳年檜木中。而不差店將檜木重新製成食器,把這些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文化傳遞給使用者,以「不差」且極具親切感的樣貌,重新回到餐桌。

藉由這些陳年檜木所設計製造的湯勺、筷子或叉子等,在飲食的過程中先透過眼睛見證檜木獨一無二的優美紋路,接著以手感受渾厚扎實的線條與質感,在將食物送進五臟廟時,順著食器的弧度與線條,體驗最樸實自然的材質,於此同時,緩緩散發的檜木醇香味捲入鼻腔中,舒緩來自生活的緊張情緒和壓力,這些都是不差店希望傳遞給使用者的非凡體驗。

在老厝裡沉睡了數十甚至數百年的時光、默默撐起一個家庭的臺灣檜木,通過不差店的技藝,讓那深埋在年輪裡、來自臺灣這塊土地的感情得以被喚醒,並以不同的形式,承載著工匠精神以及料理者的用心,重新將這份「記憶」傳承下去。

更多體驗,請至端Mall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