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美國財政部公布制裁伊朗措施,重點截斷革命衛隊海外行動資金

華府日前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財政部隨即公布新一輪制裁措施,其中針對伊朗革命衛軍(IRGC)的海外行動特種部隊「聖城軍」(Quds Force),冀截斷革命衛隊用以介入敘利亞內戰等地區問題的資金。圖為參加伊斯蘭禱告活動的數名革命衛隊高層官員。

華府日前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財政部隨即公布新一輪制裁措施,其中針對伊朗革命衛軍(IRGC)的海外行動特種部隊「聖城軍」(Quds Force),冀截斷革命衛隊用以介入敘利亞內戰等地區問題的資金。圖為參加伊斯蘭禱告活動的數名革命衛隊高層官員。攝:Atta Kenare / AFP /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5-11

美國財政部公布制裁伊朗措施,截斷革命衛隊海外行動資金

美國財政部今天宣布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措施——伊朗六名個人及三間公司被指賺取美元用於支助伊朗革命衛隊(IRGC),被美方凍結在美資產、禁止他們與美國公民或企業從事交易。另外,美方指責伊朗中央銀行參與協助伊朗革命衛隊收入美金。

伊朗革命衛隊成立於1979年,旨在保衛伊朗伊斯蘭政體體制,並逐步成為該國主要軍事、政治及經濟力量。據 BBC 報導,美方今次制裁主要針對革命衛隊的海外行動特種部隊「聖城軍」(Quds Force)。

據報,「聖城軍」編制約1.5萬名士兵,聯同革命衛隊一樣直接聽從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的號令,曾參與兩伊戰爭、1982年黎巴嫩戰爭、1992年波斯尼亞戰爭等,近年亦介入敘利亞內戰,協助敘國政權打擊伊斯蘭遜尼派叛軍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等。

華府自2007年將「聖城軍」列為「恐怖主義支持者」,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則形容「聖城軍」為「腐敗的恐怖軍事力量」。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特朗普近期致函中東盟友要求「做點事情」

自華府日前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中東地區局勢陷入緊張。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日前在社交網絡發文,指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致函多個波斯灣國家的領袖,信中強調美國已在中東地區花費7萬億美元,要求相關盟國「也做點事情」。

哈梅內伊批評,信件內容反映華府希望擁有一群奴僕。哈梅內伊未有透露他如何取得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通信內容,白宮亦未回應及證實事件。

但據《華盛頓郵報》引述一名華府匿名高級官員透露,特朗普確實在大約兩週前發信予波斯灣盟國,致函對象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以色列等。報導指,書信內容大致敦促盟國在敘利亞局勢等區內熱點多做些事情,並儘快解決沙特領導的聯盟和卡塔爾之間的紛爭。

事實上,特朗普過去曾多次公開要求波斯灣國家不要依賴美國,也曾多次提到華府已在該區花費7萬億美元,並形容這是個「錯誤」。

「青年新政」梁頌恆、游惠禎等五人前年闖立法會會議室,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

香港「青年新政」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游蕙禎及三名助理被控於2016年11月2日在立法會會議室外非法集結、以暴力方式闖入會議室,今天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

署理主任裁判官王詩麗指,五人明顯為共同目的而一同行事,在事發約20分鐘內,被告不斷重覆使用過分武力,導致多名保安人員受傷。她又指出,保安為立法會人員,有權維持立法會秩序;而被告不能以議員或議員助理身份作護身符、作違法行為。

梁頌恆及游蕙禎聽取裁決後於法庭外見記者,游蕙禎表示會視乎判刑再決定是否上訴,梁頌恆則表明會積極考慮上訴。

梁頌恆及游蕙禎於2016年分別循新界東及九龍西地區直選贏得立法會議席,但隨後因「宣誓風波」而被法庭裁定喪失議員資格;法庭當時宣布受理相關司法覆核後、審訊並裁決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曾就香港《基本法》第104條作出釋法。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已獲國家元首同意立即特赦安華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今天中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大馬國家元首已同意立即特赦「希望聯盟」實權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且安華獲釋後可立即恢復參與政治權利。

馬哈迪透露,他昨日(10日)聯同數名「希盟」領袖覲見國家元首,除進行首相等職位的宣誓儀式外,亦向元首尋求特赦安華,並獲元首立即答應。

安華為馬來西亞民主運動主要推手,於2008年大選領導在野「人民聯盟」取得國會下議院逾三分之一議席,但於2014年第二度被指控肛交,及後被判監禁五年;安華預定於下月刑滿出獄,但根據當地法例,任何人士在出獄後的五年來不得參與選舉。

本屆大選中,反對派協商組成「希盟」,並推舉馬哈迪為選舉領袖,但以安華為實權領袖。隨着「希盟」勝選,馬哈迪已宣誓就任首相,但他曾承諾安華出獄後可替過選舉爭取接任。同時,馬哈迪已經委任安華妻子、「人民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Wan Azizah Wan Ismail)為副首相,令旺阿茲莎成為馬來西亞歷來首名女性副首相。

高雄氣爆案:市政府及兩間公司共12人業務過失致死罪成,被判囚4年至4年10個月

2014年台灣高雄氣體爆炸導致32人死亡,12人隨後被控業務過失致死罪,今天全部被判罪成、判囚4年至4年10個月不等

2014年7月31日,高雄前鎮區一帶發生連環爆炸,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當局事後認定事故源於華運公司輸送丙烯至李長榮化工廠房的管道破損,導致丙烯大量洩漏。兩間公司以至市政府共12人隨後被起訴;至於時任高雄市長陳菊,因檢方認為無法具體指認她在指導上有疏忽,因此決定不予起訴。

至今天,高雄地方法院就案件作一審宣判,12人全部被判罪成。其中,時任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職員、現已轉任高雄市政府秘書長的趙建喬,以及另外兩名工程處前職員各被判囚4年10個月,李長榮化工廠前董事長李謀偉及該公司另外5人各被判囚4年,華運公司3人各被判囚4年半。

此前,市政府及兩間公司已跟事故死者家屬及傷者達成和解,三方合共撥出6億元新台幣救助金。

肯亞一座大壩決堤,致至少47人死亡、數十人失蹤

肯亞西部裂谷省首府納庫魯(Nakuru)一座大壩決堤,造成至少47人死亡、數十人失蹤;大水亦沖毁堤壩附近逾400間民居,逾百名居民需要緊急疏散。

當局調派救援人員搜索失蹤者,並出動推土機清理淤泥;由於大壩於晚上缺堤,多人在睡夢中走避不及而被活埋,當局預計死亡人數會進一步上升。

肯亞多個州郡自3月雨季以來暴雨成災,至今造成逾150人死亡、20多萬人無家可歸;今次缺堤事故後,當局已派人勘查另外六個大壩,以確保安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