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競逐歐亞:中國一帶一路、歐美絲路野心、俄國歐亞夢與日本經濟走廊

「一帶一路」各國之間究竟是互補還是互相競爭,不但需要分析具體項目的商業價值和投資者的影響力,也需要了解各國對歐亞大陸的戰略,很難一概而論。

2017年5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歡迎宴會」,其中晚宴的餐具。

2017年5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歡迎宴會」,其中晚宴的餐具。攝:Wu Hong/AFP/Getty Images

余家豪

刊登於 2018-04-23

#余家豪#評論#一帶一路

德國《商報》日前報導,歐盟二十七國駐中國大使聯合撰寫報告,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利自由貿易,偏袒中國企業,並且分化歐洲國家,用詞嚴厲。目前歐洲報告事件仍在發酵,但適逢中美展開貿易戰,一石激起千重浪,讓人不禁反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究竟怎看待這倡議。

「一帶一路」基本上是中國對未來歐亞區域一體化的願景,中國希望藉着該倡議,提升歐亞地區在基礎設施、政策、貿易、金融和文化等五個領域的關聯度,其影響覆蓋發展、經濟、安全及地緣政治地等多個範疇,猶如復興古代「絲綢之路」的同時,亦有助中國解決一系列國內緊迫的問題,包括產能過剩、二三線城市發展落後、周邊地區安全問題等。「一帶一路」的投資將提升沿線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長遠來說難免會帶來政治影響,例如營造有利中國崛起的國際格局,因此引來絲路各方關注。

中國並非第一個提出類似倡議的國家,歐美俄日等勢力無論在經濟或者政治上,都對歐亞地區尤其是亞洲有根深蒂固的興趣,各自亦有不同版本連接歐亞地區的倡議和計劃,主要分別是,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經濟支持和宣傳力度比較大。整體而言,「一帶一路」計劃裏的投資涉及多方合作,亦代表多方利益和競爭,各國之間究竟是互補還是互相競爭,不但需要分析具體項目的商業價值和投資者的影響力,也需要了解各國對歐亞大陸的戰略,很難一概而論。

歐美要求一帶一路遵守國際標準

美國和歐盟長期對亞洲政經局勢發展感興趣。美國的新絲路計劃(New Silk Road Initiative),主要針對南亞和東南亞的基建投資機會,並在中東發揮傳統影響力。歐盟也在其全球戰略報告中,也提到了類似的策略。就市場和基礎設施整合而言,歐美均比中國更具經驗。歐盟在1990年代建立了全歐網絡,加強歐洲市場的聯繫,推動市場一體化,並且整合交通、能源和通訊等網絡。換句話說,就是透過投資把歐洲各個地區的基礎設施網絡聯繫起來,加強歐洲各國間的經濟和社會凝聚力。美國在歐亞大陸也有大量基建投資,現在新計劃集中在阿富汗及其鄰國,以及透過印度太平洋經濟走廊,將南亞與東南亞連接起來,加強區域發展和穩定。歐盟亦有歐盟—巴基斯坦五年合作計劃等方案,以供應鏈、能源、物流、地區治理、反恐等方為主要目標。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