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進擊的坪林:傳統茶鄉的華麗轉身

就像凜冬終於過去,大地生機緩慢甦醒,人口老化與青壯年人口嚴重外移的坪林開始轉變,充滿自信地讓世界看見自己的文化樣貌。

文:王維玲|攝影:賴建宏

刊登於 2018-03-29

#Pick-Up

離台北不到30分鐘的車程,隨著交流道一個轉彎,冷不防一片沁人心脾的綠意撞進了眼底。在一片雲霧繚繞中,山不枯團隊成員帶著訪客來到自家的有機茶園體驗「上山野放」,拋開緊迫的日常,彎下腰來貼近土地、除草、施肥,在一點山風泥土、一些遼闊視野的自在氛圍中,來自台灣、法國、荷蘭、以色列、日本的旅人們,身體比大腦更早體認到茶鄉坪林的魅力。

過去人們想到坪林,第一個浮現的印象就是文山包種茶,當地居民有八成從事與茶葉種植、產製與銷售相關工作,但是在雪隧通車之後,過路旅客大幅減少,即使是假日,老街商區的人口也稀疏寂寥;曾經固定來坪林品茶、買茶的顧客也一年比一年減少,風光一時的坪林著實沉寂了一段時間。

危機,同時也是轉機。高速公路開通影響了過路經濟,卻也讓坪林的對外連結更加容易,不只帶來更多對茶文化有興趣的旅客,也讓年輕人更願意返鄉定居、工作。自2011年開始,孤寂冷清的坪林又開始慢慢熱鬧了起來。

先是台大城鄉所教授張聖琳帶著學生進入坪林,試圖以城鄉規劃的角度為坪林在地產業找到新的可能性,而有些參與課程的學生就此被坪林的山水「黏住」,畢業之後陸續成立「藍鵲茶」、「山不枯」等茶葉品牌。差不多同一時間出現的,還有坪林第一家結合住宿與在地旅行的金瓜三號,帶領旅客回歸自然,深入體驗茶鄉文化。

除了外部年輕人開始進入坪林,展開創新實驗,許多在城市求學、打拼的「茶二代」也開始回流,有些人選擇發展有機生態茶園,也有人選擇在上一代努力的基礎上,加入新的行銷語言與包裝設計,與不同世代的消費者溝通,甚至成立「坪林茶業青年協會」,凝聚在地茶二代的向心力,共同成長。

這些年輕人的故鄉、學經歷、專業都各不相同,但是卻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渴望過著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由自己來定義所謂的成功。也許只是好好種下一棵茶樹,好好泡出一杯茶,好好招待一位參觀茶園的旅人,或是依循著大地的節奏過著樸素的生活,就像凜冬終於過去,大地生機緩慢甦醒,人口老化與青壯年人口嚴重外移的坪林開始轉變,充滿自信地讓世界看見自己的文化樣貌。

新茶世代:連結、轉型、創新

細觀坪林的青年創業熱潮,與其說是一群年輕人厭倦了都市的喧嚷,轉而希望尋找一個避世的桃花源,不如說他們是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姿態,致力於連結城市與鄉村、傳統與創新、台灣與國際,激盪出全新的可能性。

山不枯團隊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這個由台大學生郭名揚、楊賾駿、李佳璇、蕭定雄、陳世仁、楊佳軒及莊宇雋在2015年共同成立的茶葉品牌,其實早在2011年就已隨著台大城鄉所深入坪林,希望從城鄉規劃的角度,為坪林在地產業找到新的可能性,

一開始,他們希望善用坪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觀光,「我們和許多茶農合作過體驗營,除了做茶、製茶之外,也做了介紹坪林人文生態的地圖,但是我們發現,茶農最關心的還是茶葉銷售問題。」楊賾駿表示,為了進一步深化和在地茶農的關係,當時他們嘗試幫茶農重新設計包裝茶葉,讓過去通常只和盤商合作的茶農開始體認到在價格之外,原來消費者也願意為價值埋單。

山不枯團隊也開始思考,是否可能以「茶」為新的切入點,一方面協助坪林茶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間又能回讓更多人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試圖在坪林推動友善環境的農法,進而帶坪林茶產業走向永續生態發展的方向,從茶園管理到茶葉焙製,郭名揚等人花了許多時間和茶農溝通,透過減藥及無藥栽培的方式,讓茶葉達到無農藥檢出的標準。

郭名揚坦承,一開始他們在找合作茶農時並不順利,有人覺得這群年輕人根本不懂茶,也有人擔心他們收了茶卻賣不出去,不如賣給盤商比較保險,為了說服茶農,一群完全不懂茶的外行人,努力向茶葉專家學習,並就這樣花了幾年的時間想盡辦法了解茶產業相關的知識,從閱讀大量書籍、向專家及在地茶農學習請教,到在市集擺攤接觸消費者,終於慢慢取得在地茶農的認同。

而在深入的田野調查與學習茶相關的過程中,山不枯團隊也發現,環境友善的多元價值,也能夠展現在製茶的工藝上。楊賾駿指著眼前的兩杯茶湯,「過去在高山茶與比賽茶的熱潮下,台灣各地的茶農大多採用輕發酵的製茶技術,但我們認為經過重發酵的茶湯味道更加溫潤,在製程上也更適合無農藥的友善農法。」透過復興與改良這種「老手路」的工法,山不枯團隊希望提供消費者另一種茶湯滋味的選擇,也讓台灣的茶藝文化呈現更加多元的樣貌。

一路走來,雖然遭過過許多不如預期的挫折與挑戰,但是山不枯以一步一腳印的節奏,走得愈來愈穩健。自去年底開始,除了契作之外,他們也成立自己的茶園,以有機的方式栽培茶葉,希望可以透過實際的示範,讓更多茶農願意一起加入改變的行列。

「台灣要有東西可以與世界溝通,對我們而言,台灣茶是最好的媒介,連結了台灣自然環境與人文工藝。」不論是推廣對環境更加友善的農法、改良傳統製茶工藝,或是帶領各地的旅客進入茶園,山不枯所做的每件事看似都環繞著茶產業,實際上他們目標卻更遠大,除了茶之外,坪林的土地、天空、水源,都是他們想要分享給更多人的元素,「身體力行,進入台灣的山林,實際去體會與土地連結生成的文化」,山不枯團隊眼神堅定,「這就是屬於台灣的價值。」

在坪林,展開一場與茶的不期而遇:

● 山不枯「野放日」

每月兩次,跟著山不枯團隊一起上山,參與有機茶園管理、或茶廠相關維護工作,沒有緊湊的行程安排,只要盡情放空,讓颯爽山風陪你整個下午。在暢快淋漓的流過汗後,大家一起坐下來喝杯茶,享用點心。 預約方式:請關注山不枯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ea.sanpuku/),在活動二日前報名,不收取任何費用,也請參與者記得自備水壺與不怕髒的衣褲。

● 白長青茶作坊

茶葉生產製造已經傳承到第五代,第五代白俊育茶退伍後返鄉向父親學習製茶,並用年輕世代的方式推廣茶園,藉由品牌行銷讓更多人認識包種茶。茶園可眺望連綿群山,景致優美。淡季時開放茶園觀光、製茶流程觀摩、品茶等容,需事先電話預約。 電話:(02)2665-7279 地址:新北市坪林區漁光里坪雙路二段18號 營業時間:9:00-17:00

● 金瓜三號

一群熱愛旅行的青年選擇在坪林紮根,推廣在地友善農食、規劃深度體驗假期,重新打造茶鄉旅遊生態,帶給旅人一趟有意義的學習之旅。金瓜三號提供 各式茶山體驗行程安排、茶鄉創意料理、五感茶席等服務,活動與餐食皆須事先預約。 地址:新北市坪林區金瓜寮3號 電話:0911-750-603 營業時間:10:00~20:00(週三休息)

● 綠光農園

完全使用有機栽培的茶園,產出的茶種包括對綠茶、佳葉龍茶、文山包種茶、烏龍茶、東方美人茶以及最多人喝的紅茶。園主還在茶園裡種植了各種植物,因此也吸引許多昆蟲和鳥類造訪,還能觀察到翡翠樹蛙生態。如果想要體驗採茶、製茶,請先與農園主人預約。 地址:新北市坪林區漁光里大舌湖11-2號 電話;0915-766-611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請先預約

● 坪林茶博物館

定期推出各種茶相關主題特展,為了讓旅客能夠實際感受茶的奧妙,館方在體驗館規劃出「五感體驗」空間,設置茶多酚實驗室、茶席文化區、DIY手作區,邀請人們透過觸摸、嗅聞、聆賞、動手作等充滿趣味的方式,探索茶世界的無窮奧妙。此外,位於本館庭園內的雅緻「茶藝教室」也會定期邀請茶人前來與大家品茗說茶、舉辦各式茶會。 地址:新北市坪林區水德里水聳淒坑19-1號 電話:(02)2665-6035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7:00,週六及週日 09:00-17:3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