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英雄末路?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7-12-24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YiKay,回應圓桌話題《中國擬立英烈保護法,誰是英雄,何謂英雄?》

「白頭山天降偉人,什麼你說這個不算偉人,不好意思我們依法治國,你侮辱偉人,跟我們走一趟吧。」

以前只能扣個不愛國,侮辱民族精神的帽子,現在確實有法可依了倒是,算是一種進步吧(笑)。

從法律本身的意義上講,當法律本身定義就模糊,這個界限在當下的我國是由政府或者說領導意志來揣測,所謂天威難測,這個法律本身立下來就是當口袋罪用來治理話多的出頭鳥的。

從所謂「英烈」的話題來講,所有的文化和傳統都是來需要社會上每個個體的自發的尊重和繼承。

是的,當「英烈」需要立法來尊重的時候,當政府堵上所有人的嘴的時候,當學術上的討論被扣帽子甚至強力機構威脅來強行阻止的時候,「英烈」其實在我們的心裏已經死了吧。更何況這些「英烈」本來就是藝術加工得多難經得起推敲吧。

從中國傳統文化,到中藥、武術、英烈以及抵制西方節日,這些個治理思路都是一脈相承,就是表示我國跟西方不一樣,我們也不適合西方的制度。就是領導人個人意念強加在整個國家的體現,說來也是諷刺,我以前最多覺得中國威權而非極權,現在這個界限真是越來越模糊,可能從來都是極權,只是現在更赤裸裸了。

最後吐個槽,當一個國家需要立法愛國的時候,這個國啊,[攤手]。

2. 恆久一心,回應圓桌話題《中國擬立英烈保護法,誰是英雄,何謂英雄?》

這個時代一般不會有人閒着蛋疼去跟逝者較勁,因為跟活人撕逼就能吸引眼球了。所以我覺得能拿出合理的證據的學者或者網民對於「英烈」歷史的質疑的出發點是對真相的探求,而非侮辱或者惡搞逝者。而官方一刀切地給他們扣上「歷史虛無主義」的帽子完全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塑造出共產黨過去為人民犧牲了很多的印象,從而將所謂的貢獻延續到現在,讓人民繼續擁戴共產黨,那些「英烈」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都只是工具而已,但象徵着共產黨書寫歷史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不容草民侵犯。而通過立法的方式正當化,其實就是對言論自由的進一步限制罷了。

3. 緋紅杏白,回應《那條走着走着就會有學生死掉的路(上):誰將壓力逐步升級?》

中學時,看到跳樓新聞我真的笑出來:看!又少一個競爭對手了。現在看來我們當時都是變態的。

人都是有盡力避免不確定性的傾向。所以都會父母盡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用最好的資歷。但這正正把一大堆訓練成了考試機器。入到大學後都找不到自已的方向,如廢人一個。再加上向社會上流的機會很少,機會必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和把握,而一直只懂被動考試的他們根本在大學的幾年浪費時間機會。父母拼盡心思為子女帶來的優勢,最終多是揠苗助長,反倒扼殺了孩子的將來。

這錯誤的價值觀鼓勵了欺詐,注重表面回答能力、但卻對社會需要年輕人擁有的知識和創意卻完全忽視。考試更重應試技巧,不重實際應用。我今年大學四年級,又重考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卻考得比中六時更差。原因是我寫的文章「不合規範」、口試回答「向度不足」卻不重深度討論;功利的教育道路把人的存在意義壓至只剰下商業價值時,社會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

4. rhrm,回應《那條走着走着就會有學生死掉的路(上):誰將壓力逐步升級?》

這不是教育體系能解決的問題,無論如何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去一流大學。應該問的是為什麼所有父母都會抱定同樣的價值觀,都不得不逼子女擠唯一的獨木橋,或者更深入地想,為什麼每個人都不得不努力擠進金字塔頂,選擇平凡的職業為什麼就大概率地沒辦法過體面有尊嚴的生活?

5. 彷徨,回應圓桌話題《美國耗資千萬調查UFO掀爭議,我們應否更積極探索神秘?》

自身的文明水平不夠的話,還是把錢投在提升文明層次、縮小世界各地文明程度差距更為適合。比如說在中國,我見到UFO的概率,可能比見到選票要大一些。(當然,不是那種指定候選人的選票,是貨真價實的)

我始終堅信,宇宙中比我們更高層次的文明世界,一定是自由的、博愛的,而不是什麼黑暗叢林。以人為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文明,不會有持久的創造力;要麼偷竊、要麼拿市場換技術。這樣的文明囿於自身限制,也只能在宇宙的偏安一隅苟且了。

我們自身的文明高度,決定了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文明高度。我覺得可能如此吧。

6. 不配,回應圓桌話題《美國耗資千萬調查UFO掀爭議,我們應否更積極探索神秘?》

探索神秘也好,科研也好,我始終對其抱有最積極的看法。就這樣舉一個例,我們拿現在的各國來看,窮國的人是窮到我們覺得完全沒有享有生而為人應有的尊嚴,發達國家的窮人再窮至少有很多最低保障。而一旦科技再往前跳躍幾次,即使很可能貧富懸殊等不公平仍然存在,但那個時候的「窮人」,也許都比今天站在人類頂端的人過得要好。

7. 大員乃一國,回應圓桌話題《新黨王炳忠等人涉違反台灣國安法被帶走,是合情合法,還是「綠色恐怖」?》

今天不管台獨或統派,在有明確刑訴條文可參照情況下,就法論法。

今天又不是服貿那種混沌的法律關係或者往年在無條文可參照下的爭議。況且我覺得檢方實務作法一貫如此。如果對實務作法有垢病,是尋求修法。而非和稀泥,說立場不同。

8. 牆奴,回應圓桌話題《歐盟法院說Uber是的士公司而非科技中介,你認同嗎?》

對於新事物,就應該用新概念去定義,而不是一味地往舊概念上去套。當然,保持法律的連貫性還是很有必要的,但這應該是以新舊之間的共性為基礎的,而不是僅僅參照舊的或盲目追求新的。

9. vonk,回應圓桌話題《現代詩成為台灣出版業新貴,都是因為「晚安詩」?》

或許是

新詩的文青感

新詩令人遐想

新詩令人感到幽默

新詩令人感同身受

戳中時下的年輕人

10. SlashShi,回應圓桌話題《現代詩成為台灣出版業新貴,都是因為「晚安詩」?》

並不覺得碎片化閲讀有什麼不好,比較擔憂的應該是閲讀的碎片化。其中微信公眾號最為典型,為了博取點擊率常常斷章取義,以為讀了幾句金句就好像了解了整本書和作者。其實這種脱離語境和上下文的內容,在我看來毫無意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