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香港滄桑、補天裂……中國人對香港的「集體回憶」是如何形成的?

中共建構新的香港史論述,是為了解決香港人心回歸的問題。那麼,中方只需要向香港人宣傳這套論述便可以了,為什麼還要向中國大陸的群眾宣傳?

2017年7月,尖沙咀中心掛滿中國國旗及特區區旗,以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

2017年7月,尖沙咀中心掛滿中國國旗及特區區旗,以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 攝:林振東/端傳媒

方志信

刊登於 2017-10-16

#方志信#評論#香港研究

9月初香港中文大學的港獨宣傳風波,引發了校園內前所未有的中港學生公開集會對峙,標誌着所謂的「中港矛盾」已經提升到另一個高度,因為過往未曾有如此數量的中國學生公開表達其政治意見。

事件引起中國學生的反彈,固然與他們認為其言論自由被打壓,以及拒絕被學生會代表有關,但相比之下「港獨」似乎更加觸動中國學生的神經。觀乎他們的網上言論,我們不難發現當中充斥着「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歸祖國是民族大義」、「香港的成功離不開祖國支持」等經常出現在官方媒體的論述。

如果這些論述是一個被建構的結果,那麼我們有兩個問題需要處理:第一,這套論述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第二,這些論述為什麼那麼「入屋」(深入民心)?

什麼是國族的歷史論述?

歷史學家只是要表明,過去究竟是怎樣的。

Leopold von Ranke

歷史為何會是一種「論述」?19世紀著名的德意志歷史學家蘭克(Leopold von Ranke)曾經提出,歷史學家不過「只是要表明,過去究竟是怎樣的」。蘭克反對當時盛行的啟蒙史學觀和黑格爾抽象的歷史哲學分析,認為歷史學家需要盡量收集史料,全面和客觀地探討歷史事件背後的關聯,避免把個人偏見投入歷史書寫。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