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不是違法不違法那麼簡單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7-09-24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度作節錄或編輯。

1.Gardener,回應《李熠:冷淡對待李明哲案,談何台灣價值》

真的非常難過TW和HK對鄰國的人與事越來越不關注,如果所有世界的行動法則就是簡單保守的遵守當地法律,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存在。何況李明哲並不是挑釁式的違反當地法律,只是這個法律的口子可大可小罷了。和我的中國刑法老師交流,他表示:「煽顛是極為嚴重的罪行,因此只要有行為沒有影響也要重典。」在現代化國家手握組織軍隊重器,耳目四方八達的情況下,這句話是極度反常識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人的持槍自由不可能保護國民的原因)。這就是中國人的普遍面貌,而如今台灣人都要放棄他們的同胞的話,恐怕對錯的界限將更加模糊。

2.自由風,回應《林超英:香港,不堪一擊的城市》

不少香港人安逸的生活過久了,很多事情都覺得是必然存在的,take it for granted,結果漸漸連居安思危的意識都失去了。

城市的運作,是基於分工。每個人都有自己分內的工作,互補不足,最終達至多贏局面。然而我們的社會並沒有重視一些對這個系統的潛在威脅。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義,引來的是市民的怨氣,積累起來隨時可以癱瘓城市的運作。環境污染,極端氣候變化,為城市帶來一次比一次強的自然災害衝擊。

現在的情況是,少部分的人利用城市的便利,將自己的利益建築在蠶食城市的基本系統上。最悲哀的是,他們也許不用承受這些惡果——當現在的年輕一代要為這些自私者帶來的不絕後患煩惱時,這些禍首卻在享受人生之後安詳死去。

3.HHU,回應圓桌話題《我寫了一篇瘋傳網絡的文章,可以被視為我的學術成就嗎?》

在自媒體的時代,人人都可以就有興趣的議題發表意見。網絡上大多都是騙行外人的偽科學和傳聞。將學院派的觀點和想法帶入網絡不失為新時代的思維。

但說學術論文「八股」,與時代脱節,卻又不準確。每一個行業的尖端,永遠是由一小部分人帶領。大眾可以影響參與,但很難帶領學術開闢新領域。故學術論文根本就不是給大眾(無相關基礎)看的。之所以被視為「八股」,不過是因為程序複雜,格式嚴謹。但這正正是減少偽科學和假理論的程序。「時代脱節」完全是偽命題,只不過大多數人難以理解和參加其中而已。

至於網絡文章是否有學術價值,則完全在於研究的範圍和題目。如果作者是以其文章來展示網絡傳播的傳播性,而其文章帶來的效果驗證了他的預計,此文章則可以作為實驗看待,居學術價值。但如果研究者不過在文章中泛泛而談他的觀察和猜想,沒有實質證據,又或是大談他人的科學理論,此文章則不具學術價值。

4.陳奇諾,回應《颱風天裏,那個以命抵車的男人》

貧窮在物質和心裏上,需要家庭一代一代的洗刷和進步,社會給予的幫助總是無法照顧到所有人。之前看過一篇描寫印度貧窮的文章,他們的貧窮是在「精神」上的,既是有錢也不會用於投資自己的人生,比如打疫苗防止疾病,或者上學豐富知識,而是直接買點好吃的用完所有的錢,這種情況下,這些貧窮的人是世世代代永不翻身的。 看完這個故事心裏一酸,小兒子進了技校如果不努力,將來可能會成為流水線上的機器人,整個家族的希望可能就寄託在了考上大學的大兒子生上了,希望他能首先洗刷掉內心的「貧窮」,為整個家族帶來一些進步。

5.Earthwalker,回應《颱風天裏,那個以命抵車的男人》

「現在正是他要享福的時候。」很多家庭都遭遇過這樣的悲哀,父母操勞一輩子,兒女長大成人,正是父母開始享福的時候,但遭遇疾病或變故,「福」成為更遙遠的夢。

貧窮是這個國家的底色。除了物質上的無能為力,還有精神上的困頓。物質上其實比較簡單了,中個彩票撿塊金磚就能解決,概率很小,但碰上了幾乎肯定可以解決問題。但精神上被重重的鐵板壓迫着,或雙目失明處在迷宮之中,看不到方向。精神上的困頓,什麼能夠照來光明?

這是個難解的問題。這個國家自己就陷在精神的困頓之中。

6.牆奴,回應圓桌話題《我寫了一篇瘋傳網絡的文章,可以被視為我的學術成就嗎?》

傳播熱度與求真程度毫不相干,甚至有時候還相反。而論文期刊這種工業時代的學術成果展現形式,最終還是會被取代。另外,科學活動脱離社會公眾,是當代學術發展的致命問題之一。

需要強調的是,能取代論文期刊的,絕不是今天的網文!取代者,是隨着各行各業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的人類活動之後的產物,是一種超複合動態資訊體。而今天的互聯網相當於是它的最初期的基礎設施之一。當取代者出現之後,專業精英與大眾的分別就不存在了。

7.王立早,回應圓桌話題《貓咪是液體——搞笑諾貝爾揭曉!幽默感能幫助科學研究嗎?》

我想,幽默能幫助一切,好比如今政治表達。

最近看到一個商業領域的術語:邊際成本。賣電腦的永遠鬥不過賣軟件的,因為不管生產規模多大,一部電腦的原料成本總是有壓不下去的時候,這就是邊際成本。但軟件一旦開發,複製的成本微乎其微,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也就是抵消開發成本後幾乎淨賺。

社運亦然。海報、橫幅、上街,當然聲勢浩大。但這些同時也是巨大的邊際成本,參與者疲憊、市民會越來越覺煩擾、對手則以逸待勞,效果日差,社會也更加撕裂,最終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需要「邊際成本」更低的政治表達,一是創意(想想當年的打氣機)。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幽默。

幽默給人動力,幽默消解戾氣,幽默帶來傾聽,幽默使人明智而堅韌。

越是艱苦、越是漫長、越是孤獨、越是有價值的事業,幽默越必不可少。

8.yanggubv,回應圓桌話題《「離婚考卷」得80分,法官判決離婚無效,這樣好嗎?》

在很多歐洲國家,離婚都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雙方同意也沒用,需要先證明分居一年以上,再通過法院判決。相比起來中國離婚就簡單的多,兩人同意的話一天就完成,婚姻變得很兒戲。

我覺得正是這種簡單的離婚太多,地方法院才試著推出些新方法來糾正。這其實是值得肯定的,當然方法是不是太武斷我不判斷。如果離婚不能一天腦子發熱就發生,結婚是否也能謹慎些?這對個人和社會是有利的。

9.泡沫,回應《我們的教育是以愛為名的毀滅嗎?》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Albert Camus說:「真正值得討論的哲學話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每當出現了一起自殺事件時,我們都應該反思。社會的撕裂,世界的不公或許要比我們想像得要嚴重得多,而我們自身也可能不知不覺地參與到這一過程之中。對於中國大陸的教育問題,人們也有很多反思,但很多都局限於教學方式是否過於僵化、以至於扼殺而不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個角度。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話題卻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成人(包括父母和老師)的態度。在成人中心主義氾濫的世界中,學生的尊嚴和自由又有多少人關注呢?中國大陸有相當多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通過讀書而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但是他們真的有權利以自己的意志而強行左右他們的孩子的生活嗎?世界不是隻有一個維度,成功也不是隻有一種定義,那麼只要他們的孩子選擇的不是危害社會的道路,為什麼不放手讓他們選擇,實現他們自我定義的人生的意義(而不是父母所強行定義的人生的意義)呢?

10.Meowdown,回應《她入獄,他守田——香港農地的抗爭夫婦》

年齡差的確是很引人注目,可是郭永昌對豁然的愛可以解釋一切吧。因為愛她,所以嘗試接受她的理念,支持她的事業,也並不覺得自己是犧牲。本來只是個感人而普通的愛情故事,但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對自然的保護真的讓我好喜歡這群人啊。在這個大家都恨不得多賺點錢的時代,還有人在做「沒用」的事,也不會為帶來的後果而悔恨,香港太好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