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來函:被民族主義淹沒的民主牆

民族主義教育的成功,讓國民失去了對邊緣地區、對異質文化和群體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失去了面對複雜現實具體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

2017年9月7日,親中團體「珍惜群組」十多人自稱以「家長」身份到中大抗議,期間與中大學生爆發口角對罵。另外有內地生在中大民主牆前聚集,張貼反港獨和「#CUSU IS NOT CU!」單張,部分「港獨」單張被撕下或被「#CUSU IS NOT CU!」單張遮掩,有學生會成員在場阻止,雙方爭執,情況一度混亂。

2017年9月7日,親中團體「珍惜群組」十多人自稱以「家長」身份到中大抗議,期間與中大學生爆發口角對罵。另外有內地生在中大民主牆前聚集,張貼反港獨和「#CUSU IS NOT CU!」單張,部分「港獨」單張被撕下或被「#CUSU IS NOT CU!」單張遮掩,有學生會成員在場阻止,雙方爭執,情況一度混亂。攝:林振東/端傳媒

白止善

刊登於 2017-09-13

中大民主牆事件過去將近一週了,陸港兩地的官方或民間關於此事的聲音基本上已充分發酵。在浩如煙海的言論之中,我無法徹底充分地分析這些言論所持的觀點與態度,但一個輪廓仍是清晰的,那就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依然是內地官方與民間的立場。

而作為一名剛好在近期來到中文大學求學的內地學生,近距離觀察到本次衝突漩渦,讓自己對持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立場的「同温層」有更真切的體認和反思。以下內容僅代表本人立場。

條件反射式的逢獨必反

概括起來,內地官方立場和民間主流民意是「逢獨必反」。

在事件發生後,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內地女生手撕港獨海報的視頻,其海外版發表了題為《清熱解「獨」 香港自覺自發》的評論,將港獨比喻為「毒」,並指「有的(內地)學生就站出來撕掉他們的海報,在社交平台發起『拒絕被代表』的行動,這些自發自覺的正義之舉便值得點讚和鼓勵」。而環球時報的評論自然還是其一貫以來的愛國民族主義立場。

內地網民也是抨擊和謾罵港獨派,即使是在本人潛伏的中大新生群裏,不少內地學生亦明確表露出批判,有的表示「亞洲不需要第二個新加坡」。

多年來內地無孔不入的愛國主義教育,教科書上「XX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典範論述,以及近年來官方意圖明顯的愛國和民族主義宣傳策略,已經收到了矚目的成效。

對此,安德森在《想像的共同體》中對官方民族主義的經典政策手段已有論述——國家控制下的初級義務教育,國家組織的宣傳活動,官方的歷史重寫和軍國主義,以及沒完沒了地再三確認王朝與民族本為一體。(註: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9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觀察我周圍的內地學生,他們在微信上的觀點和民主牆上的反擊,正反映出民族主義的狂熱。即便是一些來自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學生,在面對一個英文文本中關於中國與香港的分開表達,所表現的依然是自然而然的反感,卻沒有秉持社會科學應用的價值中立態度,對相關論述及其語境作更細緻的分析。在單一聲音的長期薰陶下,內地學生形成一種背靠強大祖國的身份認同,甚至是一種代表國家即我的劃一感。

但這種民族主義教育的成功卻值得反思,那就是讓國民失去了對邊緣地區、對異質文化和群體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失去了面對複雜現實具體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內地學生強調自己愛國不愛黨,但香港是國的一部分。但這種宣稱實際上充滿了被官方植入思想的痕跡,因為正是官方宣傳和歷史書寫,讓主權、統一成為一種毋庸置疑的真理,國民才會選擇「官方(他人)的論述」作為自己天然的立場。

官方民族主義已然內化於中國人民的民族激情之中。官民合流的中華民族主義,幾乎是「鐵板一塊」而又盛氣凌人,也就是這種特質讓「逢獨必反」成為民族主義中華人民的條件反射。

反思我族中心主義

對於內地和香港官方的「港獨違法」論述,以及言論自由邊界的問題,我相信現實遠比宣傳和公關辭令複雜,言論自由的問題並無定讞。我非專業人士,不想談論法律問題,只想對自己所身處的民族主義環境作自我反思。

在內地學生的成長環境中,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一次又一次地抨擊台獨、藏獨、疆獨以及如今的港獨。官方的宣傳口徑如上文所講,就是表達「XX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官方從不在自己的國民面前提及另外一些事實,比如曾經是清朝領土的蒙古國,在蘇俄的干預下獨立了,也不曾對中俄邊界上那些由於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割讓的領土。諸如此類的例子,都在挑戰「自古以來」的神邏輯,但都被選擇性地過濾了。

由於官方對宣傳和教育的操控,導致國民的歷史記憶遭受選擇性地「記住」或「失憶」,這個現象在關於社會記憶的研究中經常提及。而這種記憶塑造的結果之一,就是當下幾成鐵板一塊的民族主義情緒。

內地人在強國邏輯之下,將香港矮化成只顧著賺錢和發展、沒有自我身份認同的形象,甚至是「寄生蟲」。在港獨派正式出現之前,內地先是將香港之前的抗爭詮釋為不識時務、給面不要面;待港獨抬頭後,更將幾乎所有抗爭行為理解為企圖獨立。這種種詮釋,描繪出一個頤指氣使、剛愎自用、我強我有理的暴發戶形象。

手撕海報的女生發文表示,「現在不怕了」、「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反映出的是強國等同強民的身份認同。撕海報的「威武」與被輿論圍攻的「害怕」構成了一組矛盾統一的內核,這也正正是官方民族主義當中「曾經被欺侮」與「現在盛氣凌人」的內核,兩種心理實則一體兩面。當我們被「從此強大起來」的自大沖昏了頭,便容易忽略了被我們攻訐的對象,他們的歷史和文化,他們的社會和人民的生存狀況和思想聲音。

我族中心主義讓人缺少了對邊緣地區、少數族群的聆聽和反思。我們不問「點解」,不檢視自己做了什麼,而苛責香港社會的抗爭,在被蓄意製造的中港對立之中,我們視香港同胞為仇敵,我們不幸滑入了被官方工具化的民族主義陷阱之中。

出於對祖國的愛,是人之本能,由我族中心出發去理解周圍世界亦自然而然。然而,我們也應時刻警惕,民族主義乃是一被建構的政治概念,裹含著引向極端的毒素。因此,我們需要理解與反思。

回到包括此次民主牆事件在內的中港矛盾上,站隊表態永遠容易。但是要反思,其實第一步也不難,聆聽對方,換位思考,將心比己,相信便能接觸到香港同胞們的心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