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陳茻:談文言文價值,不能迴避的精英教育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現在多數的孩子從來也沒享受到古文帶來的美好,許多人從古典裏拾得感動,是早已脫離升學體系後的事。

台灣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委員提案,將文言文比例從45%-65%降為30%;課綱內必選的古文篇章,從現在的20篇降到10至15篇。提案一出,引發社會極大爭議。圖為中國位於浙江寧波市的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台灣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委員提案,將文言文比例從45%-65%降為30%;課綱內必選的古文篇章,從現在的20篇降到10至15篇。提案一出,引發社會極大爭議。圖為中國位於浙江寧波市的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攝:Imagine China

刊登於 2017-09-05

#文白之爭#陳茻#評論

文言文在高中教材中的比例是否需要調降,是台灣國文科教育長年爭吵不休的一大難題。

支持方或反對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立場也並非截然二分。支持古文的一方,或認為這是文化上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是以應在教育中保留。也有就語言上的傳承的論者,認為正確學習一套語言系統不該全然捨古就今。有人認為文言文有其美感,更甚者則斥當代文化為輕薄不足道。這些意見有的荒謬,有的卻不無道理。更有人指出,就現行教育體制與社會現況來看,草率刪除古文會造成教育現場過大的衝擊,甚至付出巨大的國家成本,這一點也確實不可不慎。

反對古文教育的一方也有不同的立場和原因。有人認為古奧的語法今不堪用,徒然浪費學子寶貴的精力與時間,也有人認為舊社會的思想早該被淘汰,多讀古文只會造就僵化或封建的一代,對民主社會有害。許多人雖不全然反對古文,但對於現今的貴古賤今的文白比例有意見(多指實際的教學時間而言,古文佔據半數以上的課堂,白話文卻往往被草草帶過)。此外,也有人認為古文支持者所欲加諸學子身上的價值,白話文教育早已可全面取代。

當然,毋須諱言政治因素也是影響兩方爭論的重要環節。許多人對於古文的愛好甚至是信仰,來自於一個古老的文化想像,這與歷史認同、民族認同有着密切關係。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