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解嚴30年

專訪鄭南榕之女鄭竹梅: 如果我被迫待在加害者的位置,我會怎麼做?

我並不認為父親是死於白色恐怖。我父親的死,是為了爭取言論自由。這個悲劇發生的當下,台灣其實已經解嚴了。所以,台灣並不是因為解嚴,一夜之間就變得開放、進步、自由的。我們對自由的追求,應該要持續前進。

「看到那間總編輯室,我總覺得,爸爸還在那兒。」

「看到那間總編輯室,我總覺得,爸爸還在那兒。」攝:張國耀/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陳虹瑾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7-07-17

#台灣解嚴#台灣#解嚴30年

1987年,中華民國解除全球第二長的戒嚴令(長達38年,僅次於敘利亞戒嚴48年的最高紀錄)。在解嚴之後兩年的1989年,知識分子鄭南榕自焚身亡,成了台灣民主化抗爭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鄭南榕於尚未解嚴時,創辦著名黨外雜誌《自由時代週刊》,在警備總部的查禁、沒收和新聞局的停刊處分下,總共更換了18次執照,也堅持出版,為台灣民主與獨立鼓呼。解嚴之後,他於1988年在週刊上登出《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隔年初收到「涉嫌叛亂」傳票。他說「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抓的到我的屍體」,於雜誌社自囚後,點火自焚身亡。鄭南榕的遺孀葉菊蘭當時還是政治素人,從此離開廣告業、踏入政壇。時年9歲的鄭南榕之女鄭竹梅,則以自己的一生,見證了台灣民主化的歷程。

今年是解嚴30週年,也是二二八事件70週年。今年,也是台灣政府第一次將鄭南榕遇難的4月7日,定為「言論自由日」。當年那個在黨外雜誌社長大的小女孩鄭竹梅,如今早過而立之年。她是如何長大的?如何面那個被國民黨政府指控為「叛亂犯」的父親?又如何看待台灣的轉型正義進程?近日,端傳媒專訪鄭竹梅,談談在那個年代,身為「叛亂犯」女兒的故事。

以下為經過整理的鄭竹梅口述摘要: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