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不是人類!這種螞蟻或許才是地球上最早的「農夫」

新英格蘭大學研究人員:「螞蟻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得多,我們將其叫做『超級生物』」

端傳媒記者 張可 綜合報導

刊登於 2017-05-09

眾所周知,螞蟻這種最早在上億年前就出現的生物,是具有社會生活習性的。按照不同任務分為工蟻、雄蟻和雌蟻的蟻群,得以長期生存的原因包括依靠社會化的組織來改變棲息地、尋找資源和增強自我防衞的能力。

有些種類的螞蟻也會破壞農作物,甚至入侵人類房屋內,比如紅火蟻就是著名的入侵物種之一。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奇特的生物居然也會像人類一樣「耕種」。

不久前,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在線學術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發表德國慕尼黑大學科學家的一篇論文,指出南太平洋群島國家斐濟(Fiji)有一種螞蟻,在遠在人類農耕文明開始之前的300萬年前,就會主動培育植物,並棲居在上面以獲得保護。

人類進行農業耕種的歷史可追溯至1.2萬年前,科學家近幾十年也發現我們並非地球上唯一會進行農耕的物種。而現在,螞蟻或許才是地球上最早的「農夫」。

這項研究非常獨特,這種螞蟻懂得如何傳播種子,然後有意識地進行種植、培育。螞蟻以植物作為庇護,又作為食物;同時,植物也需要螞蟻傳播擴散種子。

美國昆蟲學家 Brian Fisher

慕尼黑大學研究人員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斐濟群島上的凹頭臭蟻屬(Philidris nagasau)螞蟻,已主動「培育」至少6種穗鱗木屬(Squamellaria)植物,後者附生於其他植物或樹上生長,無法從土壤中直接獲取養分。

斐濟螞蟻會種出適合自己居住環境的植物。
斐濟螞蟻會種出適合自己居住環境的植物。

奇妙的是,這些螞蟻會從完全成熟的植物上收集種子,經過搬運後將其插入寄主植物的縫隙中進行種植。一旦挑選了理想的種植地點,螞蟻會全程監控植物生長過程,避免其被飢餓的掠食者吞食。

而植物長出的幼苗會形成一些中空的「小屋子」,螞蟻會專門在此排瀉,來為幼苗提供養分。更加獨特的是,這些「小屋子」不斷擴大後,還能為路過的工蟻和永久性蟻群提供棲息地與保護。

當果實生長出來後,螞蟻會吃掉果肉,而將種子保存下來用於未來的耕種,剩下的地盤則用來當作自己的新家。研究顯示,螞蟻培育的作物在寄主樹上形成一個居住網絡,上面布滿螞蟻蹤跡,蟻后居於中心位置。

論文作者重建了螞蟻和植物的演化歷史,他們認為,與此前觀察到的螞蟻-植物共同棲居所不同,在新發現的這種互動關係中,螞蟻和植物相互依賴、無法獨自存活。

澳洲新英格蘭大學研究人員 Kirsti Abbott 指出:「螞蟻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我們將其叫做『超級生物』,就是因為蟻群網絡和人類的大腦運作很像。跟人類社會系統相比,蟻群中的信息流動簡直是誇張,因此這項發現並不會讓我吃驚。」

除螞蟻外,有為自己種植食物能力的生物屈指可數。比如雪蟹,牠們會在自己的爪子上種植細菌;而樹懶則會在自己的皮毛上種植藻類植物。

15-25 %
地球大部分陸地的生態系中都有螞蟻,牠們佔陸生動物生物量的15%到25%。

斐濟

斐濟共和國為位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以東、湯加以西、圖瓦盧以南的群島國家,由330個島嶼組成(一半為無人島,而維提島和瓦努阿島兩個主要島嶼的人口佔全國的87%)。國家名稱是源自湯加文中的「島嶼」,並且轉為斐濟文中的「Viti」。(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ArsTechnica洛杉磯時報新科學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