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法國舉行了2017年總統大選的第一輪投票。根據96%的開票結果顯示,溫和左翼候選人馬克隆(Emmanuel Macron)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候選人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勝出,分別獲得了23.9%和21.4%的票數,兩人將於5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中爭奪總統一職。
法國兩輪投票制
本次選舉被稱為法國「史上最難預測大選」,因為呼聲最高的前4名候選人支持率差距極小,落敗的兩名有力競爭者——溫和右翼的共和黨參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和新近崛起的極左翼參選人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也均獲得了將近20%的支持率。

本屆大選也被認為關乎法國及歐洲的未來走向。身為疑歐派的瑪琳勒龐曾聲稱,若當選總統就舉行脫歐公投,並表示不僅在政治上脫離歐盟,而且在經濟上也退出歐元區。親歐派的馬克隆則呼籲加強與歐盟之間的合作,被認為是與歐盟價值觀最吻合的候選人。
在票數完全點清之前,菲永提前發表了演說承認敗選,並號召自己的支持者在下一輪投票中支持馬克隆;法國另一大黨社會黨的參選人阿蒙(Benoît Hamon)也在落敗後表示支持馬克隆。
梅朗雄也在 Twitter 上表示,「等到正式的結果出來後,會尊重投票結果」。不過儘管他的主張和意識形態與瑪琳勒龐幾乎完全對立,但他也沒有表現出支持馬克隆。此前亦有民調顯示,約40%的梅朗雄支持者曾表示,若梅朗雄首輪落敗,他們就在第二輪誰也不投。
此前已有多家民調公司指出,本屆法國總統大選儘管首輪投票選情膠著,但若馬克隆和瑪琳勒龐進入下一輪,則馬克隆當選的機會遠高於瑪琳勒龐。
我聽到了法國民眾的懷疑和憤怒,這也是兩大黨(社會黨和共和黨)今晚雙雙落敗的原因。我了解你們的期盼,我希望能夠成為你們的總統、所有法國人民的總統、所有面臨民族主義者威脅的愛國者們的總統;成為一名致力於保護、改革和建設的總統;成為一名保護最弱勢群體的總統。我將需要你們的投票和信念的支持。
年僅39歲的馬克隆可謂法國政壇的精英代表,他在巴黎的精英學校亨利四世高中完成了中學學業,之後又在巴黎第十大學、巴黎政治學院、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等名校攻讀哲學、財經等專業,並曾擔任奧朗德政府的金融顧問和經濟部長。
過去無參選經驗的他,以清新的政治素人形象、意圖改革法國官僚主義等訴求,成為政壇新星;其親歐的自由派外交路線,也使自身成為西方國際媒體的寵兒。在負面新聞方面,馬克隆曾一度被傳媒報導涉及婚外同性戀情緋聞,但在他出面否認後,分析認為此消息可能源於俄羅斯試圖干預親歐盟的馬克隆問鼎總統之位。
而在2011年接替父親成為「國民陣線」黨魁的瑪琳勒龐,則因其法國優先、反移民、反自由主義等極右立場,被冠以「法國特朗普」的稱號。4月17日,瑪琳勒龐在巴黎出席集會時就曾向約5000名支持者公開表示,大量移民為法國帶來的「並非機會而是悲劇」,並聲言一旦上台執政,將暫停所有合法移民項目,以阻止「瘋狂的、不受控制的、拖後腿的局面」。
瑪琳勒龐還同時深陷兩宗調查,包括涉嫌挪用歐洲議會34萬歐元公款支付國民陣線員工薪金,以及發布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暴力照片,被歐洲議會剝奪刑事豁免權。
就在首輪選舉前3天,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發生槍擊案,再度使國家安全、移民等問題成為舉國關注焦點。這次事件也被視為會對瑪琳勒龐的選情有利。
馬克隆主張對於受迫害的難民更加開放,並在槍擊案後強調「別屈服於恐懼、對立以及恫嚇」。瑪琳勒龐則在新聞會上呼籲關閉清真寺,並表示要將政府安全機構掌握的「激進分子」名單上的人剝奪國籍並驅逐出境。
向我解釋,為什麼我們應該冒險把他們(移民)留在我們的領土上。
除此之外,金融時報指出,包括國家財政、高失業率、公共部門的角色等問題,也都是形塑本屆法國總統大選以及未來法國走向的關鍵議題。
如果你願意付費成為我們的端會員,請按這裏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