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朝鮮半島劍拔弩張:彭斯稱戰略忍耐時代已經終結,北韓回應核武不是幻象

刊登於 2017-04-18

2017年4月17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訪問分隔韓朝非軍事地區(DMZ),並從瞭望台往北韓方向觀看。
2017年4月17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訪問分隔南北韓非軍事地區(DMZ)。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於4月16日抵達南韓,開展為期3天的訪問。針對近日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局勢,彭斯於17日到訪駐韓美軍基地時表態稱,為確保南韓民眾安全,對付北韓不會排除任何選項,「對北韓進行戰略忍耐的時代已經結束。」不過北韓官員強硬回應,稱會持續試射導彈,不惜發動「全面戰爭」。

這是彭斯今年1月就職以來,首次開展為期10天的亞洲行第一站。他於17日下午會晤南韓總理、代總統黃教安,就應對北韓近期的挑釁行為交換意見。隨後雙方共同發布會談結果,表示如果北韓再有任何挑釁,將對其採取「懲罰性行動」。

此外,雙方還確認,將確保「薩德」導彈防衞系統的早期部署和運行。彭斯同時指責了中國為阻撓「薩德」而對南韓進行的經濟施壓。這一議題在當前顯得極為微妙,因為美國正尋求中國在處理北韓問題上的支持,但中國堅持認為「薩德」會影響自身的國土安全。

對於彭斯的表態,北韓方面也進行了強硬回應。17日,北韓副外相 Sin Hong-chol 在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稱,北韓的核武器絕對不是「幻象」,也不是用來交易的商品,他呼籲特朗普政府「睜開眼看看這世界」,如果美方膽敢採取任何侵略行動,北韓軍隊將予以毫不留情的打擊。

另一名北韓副外相 Han Song-ryol 接受 BBC 採訪時更表示,「我們將週復一週、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進行更多導彈試射」,如果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就發動「全面戰爭」。

朝鮮閱兵儀式中首次亮相的北極星1型潛射中程彈道導彈。
4月15日,北韓閱兵儀式中首次亮相的北極星1型潛射中程彈道導彈。

北韓於15日舉行閲兵式,慶祝前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誕辰105週年,並在活動上公開展示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等武器;就在彭斯16日抵達南韓前數小時,北韓又試射了一枚中程導彈,但以失敗告終。

南韓軍方認為,北韓或將於25日(人民軍成立85週年紀念日)前後再次試射彈道導彈。截至目前,北韓已違反聯合國決議,進行了5次核試驗和一系列導彈試射,雖然多次失敗,但北韓當局仍未放棄發展核武器和導彈武器的計劃。

現在到了儘我們所能,採取除了軍事選項以外各種行動的時候,以嘗試和平解決問題。我們正與盟國、夥伴及中國領導層合作制訂一系列選項。

美國新任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16日稱

16日,美國新任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透露,儘管此前向朝鮮半島海域派遣航母戰鬥群,但總統特朗普目前並未考慮採取軍事行動。他表示,「現在已達成國際共識,包括中國領導層在內,我們認為這種局面不能再繼續下去」,而美國正與盟國及中國領導層合作制訂「一系列選項」。

路透社分析指,美國當前無外乎有四種選項:經濟制裁、秘密行動、外交磋商和動用武力。但麥克馬斯特譴責北韓最新一次導彈試射是「破壞局勢穩定的挑釁行為」,並聲稱美國保留所有選項。但他同時強調,目前應該動用一切除武力以外的方式和平解決這一問題。

據美聯社引述美國匿名官員透露,美國確定的對北韓政策是「最大限度的施壓和爭取參與」,目前白宮的工作重點是在中國幫助下加大對北韓當局施壓。4月12日,特朗普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明確表示,若中國願在北韓問題上合作,美國不會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並在貿易協定上作出讓步。

正在佛羅里達州度假的特朗普於16日在 Twitter 先後發言稱,「如果中國與我們在北韓問題上合作,我為什麼要稱它為匯率操縱國?讓我們走着瞧吧」、「我們的軍隊正迅速變得更強大,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坦白講,我們無路可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7日重申,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他並表示中方提出了「雙軌並行」(指解決半島問題應該堅持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並行)的思路和「雙暫停」(指北韓暫停核導活動,同時美國與南韓暫停大規模軍演)的思路,希望將各方重新拉回談判桌。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於14日表示,朝鮮半島「大有山雨欲來之勢,這種危險局面的確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和警惕」。他強調,「中國一貫堅決反對任何加劇局勢緊張的言行。歷史一再證明,武力解決不了問題,對話才是唯一出路。」

聲音

美國準備入侵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的魯莽行動已達到嚴重的階段,朝鮮已準備好應對美國想要的任何形式的戰爭……為了自衛,我們將動用強大軍力,採取最強烈的反擊來抵抗挑釁者。

4月11日北韓外務省的一名發言人表示

這個國家,自以為是個大國,卻跟隨美國步調起舞。

北韓官媒朝中社2月不點名批評中國

如果你願意付費成為我們的端會員,請按這裏

來源:衛報路透社韓聯社華盛頓郵報半島電視台BBC中國外交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