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高鐵、大橋、市鎮、海濱,香港很快會變成什麼樣?

上千億,數百億的大型工程遍布香港各地,有些將大幅改寫城市地景,有些則直接抹平香港的邊界,當港珠澳大橋與高鐵均在2018年通車,香港會變成什麼模樣?

端傳媒 香港組

刊登於 2017-04-13

香港地未來變化。
香港地未來變化。

近年香港,到處沙塵滾滾,上千億,數百億的大型工程遍布各地。有些將大幅改寫城市地景,有些則直接抹平香港的邊界。未來五年,新特首林鄭月娥任期內,香港的面貌會發生的變化?你意識到了嗎?

正在進展的12個超大型工程,5個都關乎中港融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以及屯門赤鱲角連接公路)將在陸地上架起兩條通路,直接連通香港和內地城市;河套區將成為深港邊境上的產業試驗區,試圖融合兩地技術和人才;而新設的蓮塘口岸將成為深港邊境上最東邊的一個口岸。這五大工程項目,未計預算尚未明確的河套區,至少耗資2846億港元。

機場第三跑道已經開工,耗資1415億,堪稱香港歷史上最貴的基建項目,據稱落成後的2030年,每年可處理1億人次客運量以及900萬噸的年貨運量。

在香港本土,新界東北發展區、啟德發展區和東涌發展區將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成為三大新區,估計可為約68萬人口提供住宅;而中環新海濱和灣仔北角新海濱,則準備在大片填海新土地上打造一片「世界級海濱」。

未來數年內,這些大型工程就將紛紛落成。當港珠澳大橋與高鐵均在2018年通車,舊區大規模改造,香港會變成什麼模樣?

西九文化區。
正在興建中的西九文化區面積達40公頃,預算不斷超支。

西九文化區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面積達40公頃:包括藝術公園建築工程、戲曲中心、M+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

  • 預算:

2008年立法會批出216億元。12年底,西九管理局指預算成本需471億元,將以公私合營,私人贊助及籌款等形式支付;其中故宮文化博物館將由賽馬會捐助35億。

  • 落成年份:

第一期設施由16年起逐步啟用

  • 效益:

政府表示,將為香港提供一個文化地帶,促進本地藝術界互動、合作與發展

  • 爭議:

整體設計方案非建築或規劃界的首選,被業界批評設計欠新意;故宮文化博物館被批評未經任何諮詢就上馬。

機場第三條跑道。
正在興建中的機場第三條跑道。

機場第三跑道系統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填海拓地約650公頃,興建面積超過280000平方米的三跑道客運大樓、57個停機位,一條全長3800米的跑道,以及滑行道、全長2600米的旅客捷運系統。

  • 預算:

約1415億港元:49%由銀行借貸及發行債券;33%為機場業務溢利;18%向機場使用者,包括乘客及航空公司收取。

  • 落成年份:

2022年啟用

  • 效益:

政府預計,每年將可額外處理3000萬人次的客運量,到2030年處理年客運量約1億人次及年貨運量900萬噸。

  • 爭議:

專業人士指出,第三跑道與內地空域重疊,如內地政府不放寬空域,第三跑道將淪為大白象工程。

高鐵。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最新預算為864億。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長約26公里、以隧道形式興建的高鐵香港段;佔地約11公頃的西九高鐵站:包括海關、出入境及檢疫,地下軌道區和9個長途月台及6個短途月台等設施。

  • 預算:

2009年預算為650億,16年的最新預算為864億,費用由政府與港鐵承擔。

  • 落成年份:

2018年底通車。

  • 效益:

政府預計,高鐵每年為市民節省3900萬小時的交通時間;未來50年內,鐵路運作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達900億港元(以高鐵為乘客所節省的時間來換算)。

  • 爭議:

本土團體批評,高鐵假高速,車費昂貴,低估成本,高估效益,拆毀菜園村等。

港珠澳大橋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一條長29.6公里、採用橋隧結構的雙程三線分隔車道,其中一段為長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兩個隧道人工島。

  • 預算:

09年呈交立法會的預升約為90億;截至2016年1月,項目撥款達至1177億元。

部份資金由香港(50.2%)、內地(35.1%)及澳門(14.7%)三方共同承擔,另外220億向銀行財團借貸。

  • 落成年份:

2017年底。但有資深傳媒人指,工程需2019年才完工。

  • 效益:

2008年預計16年通車後,每日的交通量為9200架次。放寬跨境車輛配額制度後可達14000架次。

  • 爭議:

民間團體批評,政府的估算沒有考慮中港私家車牌的門檻,高估實際的交通量。

屯門赤鱲角連接公路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連接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長達9公里的新道路,並直接連接深圳灣口岸、新界西北及香港國際機場的公路。

  • 預算:

2007年預計由政府出資200億元。最終落實以19億960萬元進行詳細設計、工地勘測及前期工程,以及447億9840萬元進行建造工程。

  • 落成年份:

北面工程需於2020年才能完工,而南面連接路則會於2019年上半年完工。

  • 效益:

從屯門南往返香港國際機場,現時約30分鐘的車程將縮短至約10分鐘。

蓮塘口岸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深港之間的第7個陸路口岸,需平整約23公頃工地,建造長約11公里的連接路,改善一部份長約4.5公里的深圳河,和重置相關的邊界巡邏通路;以及重置竹園村。

  • 預算:

2007年政府預計斥資96億,2015年預算約為338億。

  • 落成年份:

預計2018年底

  • 效益:

預計在2030年,每天約有20600車次及30700人次使用。

  • 爭議:

本土團體質疑,計劃是為將新界東北的新發展區與大陸的融合,並指蓮岸的流量估算已經過時。

東涌新市鎮發展計劃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填海工程開拓約 130 公頃土地,以作東涌東發展及建造主幹道公路 (P1公路); 另外以土地平整工程開拓約 10 公頃的土地,作東涌西發展、基礎設施工程,如污水及海水抽水站、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和防洪設施等。

  • 預算:

15年政府預計為7億3千萬;17年有傳媒指,工程造價為205.7億。

  • 落成年份:

預計2023年有首批居民入住。

  • 效益:

計劃將提供約 49400 個住宅單位,能容納約 14萬4400 人口。計劃亦會提供約50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辦公室用途,32萬7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零售用途,以及 五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酒店用途。同時,預留土地作康樂、教育及社區用途。

  • 爭議:

沒有預留土地興建市政街市,市民批評計劃沒有照顧居民需要。

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佔地87公頃,土地將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的附屬公司負責上蓋建設、營運、維護及管理;而河套區的基礎設施則由香港政府負責,總樓面面積可達120萬平方米;地區將發展為高等教育、高新科技研發設施及文化配套設施,小部分作商業用途,不設住宅。

  • 預算:

2009年預算整個工程需要 5470萬元,當中3370萬由港府支付。

  • 落成年份:

預計2021年移交第一幅已平整的土地作上蓋發展。

  • 效益: 為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預計每年有約570億元的經濟貢獻、製造約5萬個職位。

  • 爭議: 民間團體批評,規劃時指土地為「高等教育為主」,簽定協議時卻單方面改為發展高新科技;有人質疑工程地點偏遠,吸引力不大。

中環海濱。
中環海濱。

中環新海濱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20.3公頃土地,主要包括中區填海計畫第三期和灣仔發展計畫第二期的填海土地;計畫分為八幅用地發展。

  • 預算:

未確定

  • 落成年份:

未確定

灣仔北角新海濱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約19公頃的陸地和約22公頃的水體,同時以填海開拓約12.7公頃的土地,包括建造長約1.57公里的海堤、建造新渡輪碼頭及政府永久直升機坪等。

  • 預算:

約為46億港元。如計算中環灣仔繞道和政府直升機坪項目在內,總造價約為105億港元。

  • 落成年份:

預定於2017年起陸續完成

  • 效益:

工程計畫發展為世界級海濱長廊,為灣仔帶來19公頃的休憩用地

啟德發展區

  •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總規劃面積超過320公頃,作社區、房屋、商業、旅遊和基建用途。

  • 預算:

2009年的立法會文件顯示,三組工程及七個改善工程項目合共913億。

  • 落成年份:

2021年完成所有工程。

  • 效益:

為9萬名居民提供住所

  • 爭議:

啟德發展區只留了24%土地用作興建公屋,未有善有土地資源。

新界東北發展區

-佔地面積及基建內容:

由公私合營形式發展,佔地787公頃,為古洞北等的農地劃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作為住宅和商業發展用途。

-預算:

13年預算為1200億

-落成年份:

預計首批居民於2023年遷入,2031年完成所有工程。

-效益:

提供約5萬4千個住宅單位,約15萬市民。

-爭議:

私營負責的48公頃土地,可繞過多個程序,提交換地申請並自行發展。

如果你願意付費成為我們的端會員,請按這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