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華爾街「無畏女孩」雕像將與銅牛再戰一年,銅牛作者抗議侵犯版權

刊登於 2017-04-14

華爾街銅牛雕塑藝術家希望撤除「無畏的女孩」雕塑。
站在華爾街銅牛雕像前的「無畏女孩」銅像。

紐約市著名地標之一華爾街銅牛(Charging Bull)正準備向它面前的挑戰者——一個雙手叉腰、下巴抬得很高的女孩銅像開戰。4月12日,銅牛的創作者、意大利裔藝術家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召開記者會,抗議這座名為「無畏女孩」(Fearless Girl)雕像的出現篡改了銅牛的藝術含義,進而侵犯了自己的版權和商標權。

今年國際婦女節前夕,一座約1.3米高的女孩雕像出現在比她大上好幾倍的華爾街銅牛面前。她腳下的牌匾寫着「了解女性的領導能力,SHE(她)能締造改變」。SHE 既指代表女性的「她」,也代表一隻同名的交易所買賣基金。贊助「無畏女孩」雕像的道富環球顧問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指出,雕像的用意在於喚起人們對全球領導層性別失衡問題的關注。

25 %
根據道富環球的調查,美國最大的3000家公司中,至少25%的公司領導層全是男性。

「無畏女孩」出現後人氣急升。按原定計劃,雕像只展出到4月2日,但在大量媒體關注、社交媒體上廣傳合影以及至少2個網絡聯署的強烈要求下,紐約市政府同意將雕像的展覽期延長至2018年2月。

但事件令莫迪卡頗為不滿。在這場關注性別平權的對話中,華爾街附近佇立近30年的大銅牛成為代表男性霸權的反面形象。莫迪卡認為這有悖於自己的創作初衷。1987年,美國爆發所謂的「黑色星期一」股災。兩年後,莫迪卡自己花了35萬美金創作了銅牛,作為「繁榮及力量」的象徵物,給美國人打氣。當時,紐約警察很快就把這座未獲得政府許可的銅牛雕像給搬走了,但迫於公眾壓力,銅牛最終回到了華爾街,成為紐約市的著名標誌。

莫迪卡批評女孩雕像受到公司資助,完全是「商業噱頭」。而他的代表律師 Norman Siegel 則指紐約市政府在有關「無畏女孩」的決策中從未諮詢過莫迪卡本人的建議,認為這一做法將侵犯莫迪卡的商標權及版權。他已經依照《資訊自由法》要求政府公布與這一決策相關的文件。

康奈爾大學女性資源中心(Cornell University Women's Resource Center)助理總監 Kate Harding 並不同情莫迪卡。她表示,人們喜愛「無畏女孩」雕像,並不是為了雕像背後的贊助商,而是因為她代表了一種「清新的、具包容性的、為正義抗命、勇氣」等受21世紀推崇的價值觀,而銅牛展現的男子氣概則更屬於過去的紐約。

而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則在莫迪卡記者會結束後不久,在 Twitter 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正是因為男人不喜歡女人佔據了他的位置,我們才格外需要『無畏女孩』的存在」。

聲音

莫迪卡的初衷並不是要用銅牛來表達男性主導的價值觀。但如果他這次真的成功把「無畏女孩」的雕像給趕走了,那麼銅牛就真的成了這種價值觀的象徵了。

網絡媒體 Quartz

黑色星期一

黑色星期一是指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的股災。當日全球股市在紐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帶頭暴跌下,引發金融市場恐慌,及隨之而來1980年代末的經濟衰退。事後金融界人士都認為股災把當年過高的股價和市值一次性從市場中消除,而香港則於1989年上半年成立證券及期貨監察事務委員會,以糾正1987年下半年股災導致的危機。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靈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如果你願意付費成為我們的端會員,請按這裏

來源:路透社MarketWatchQuartz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