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戰火中的女孩》攝影師黄功吾退休後,再談戰爭與攝影

「我希望有一日,照片能夠停止戰爭。」

端傳媒攝影部 姚尚勤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04-09

#影像

《戰火中的女孩》
《戰火中的女孩》

「我希望有一日,照片能夠停止戰爭。」「我想我有你所說的那張照片。」當時黃功吾(Nick Ut)與同在美聯社共事的哥哥說。

那張照片就是人所共知,名為《戰火中的女孩》(Napalm Girl)的越戰照片。

照片標題寫道:「1972年6月8日,一架南越軍戰機空襲懷疑敵方越共軍的匿藏地,誤投汽油彈至南越軍隊及民居。南越軍隊從後緊隨一批受驚逃跑的兒童,包括九歲的潘金淑。受驚的女童一邊逃離,一邊脫下著火的衣服。」那女孩的手、腳、身體各處都燒傷了,當時黃功吾認為女孩命不久矣,在拍下這張照片以後,就把女孩帶到醫院去。

這張照片後來刊登在《紐約時報》頭版,一時轟動全國。不久,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退軍,有不少人認為黄功吾的影像,結束了這場戰爭。黃功吾也憑這張照片在1973年贏得普立茲獎。

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壓抑共產主義全球擴張,派軍南越協助對抗越共軍。在這場戰爭中,傳媒左右了大眾對戰爭的認知。越戰初期Eddie Adams拍攝那張南越軍官在西貢街道槍殺越共的照片,向美國那種大義澟然潑了一盤現實的冰水。電視新聞直播將一幕幕戰爭駭人的畫面傳送到每家每戶的客廳,戰爭突然變得貼身具體,一時美國人對越戰新聞的關注到達了沸點。電視、攝影中攝下戰事死傷,無辜平民的慘況,讓美國人對這場「客廳裡的戰爭」愈變反感。直至越戰後期,黄功吾的越戰女孩,再這種情緒推向高峰。是美國社會當時對媒體的狂熱,給予影像特殊的重量,與其說黄功吾的照片改變歷史,不如說時勢也選擇了黄功吾。

攝影的確有種特殊的重量,至少在當時它比電視直播更能牽動情緒,或許,這力量是來自時間靜止的無法逃避。相對一秒廿四格的眨眼而過,攝影似乎強逼觀眾吸收歷史凝固某一刻的所有細節,一個赤祼狂奔的女孩、左邊嚎哭的男孩、後面被濃煙覆蓋的地平線,在你注視的同時他們又幽幽回望你,低聲道出現實的沉重。引用Susan Sontag更浪漫的講法:「能夠永遠保存死亡發生那一刻,只有相機才可以做到。」

戰地攝影要震撼我們的視覺,以死亡去觸動我們的神經,激發觀看者的人性,然而過多的血腥只是換來人的麻目。很早之前Sontag就說過影像不一定激起同情,也可以埋沒良知:「影像讓人震驚,影像叫人麻目」。當ISIS上載斬首片段,路透社用instagram story報導摩蘇爾反抗軍與IS的對戰,敘利亞男孩Omran Daqneesh在送上救護車的片段在社交媒體瘋傳,還有什麽能夠撼動人?

截至攝影書《Libyan Sugar》
截至攝影書《Libyan Sugar》

對於這一點,當代攝影師各自以不同的手法重新演譯戰爭與攝影。戰地攝影師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攝影集《Libyan Sugar》表面環繞利比亞內戰,更貼切點應該說是一位戰地攝影師的自述。由內戰傷者在急救床上留下的血印,到自己被擊中受偒的自拍,以及母親寫的短訊,編織出一個戰地攝影師緊湊又荒旦的「日常」。如果說那些死亡的影像,只是重覆舊有戰地攝影傳統追求的震撼,那麽Brown把自身都拍攝在內,就透過打破新聞攝影追求「客觀」的金科玉律,去平衡這種舊有理解戰爭的幼稚框架。交互觀看兩組影像,似乎比一般由旁觀者角度出發的新聞攝影更能描寫戰爭真實的一面。報導戰爭的同時,他又毫無保留揭示自己當初對戰爭的獵奇與天真,填補了傳統戰地攝影欠奉的自我批判。

截至攝影作品《Infra》
截至攝影作品《Infra》

另一邊廂,Richard Mosse幾年前的一輯《Infra》,以16mm紅外線底片拍攝剛果內戰。連年內戰戰線不斷變動,剛果人漸漸變成漂泊的部族,大屠殺、大規模強姦時有發生,但當Mosse得知消息時,所有也已經消聲匿跡,根本沒有東西可拍攝,只剩下剛果長年茂密的森林。在Mosse的作品中,一大片森林染成了紅色,但沒有猙獰沒有鮮血。他拍攝的軍人謐靜平和,臉容在紅色的背景下更為突出,似是故意要製造出平靜的畫面。雖然拍攝的題材是戰爭,但這裡Mosse想強調的並非戰爭的殘酷,而是對紀實攝影的批判,提出對真相、對客觀甚至對紀錄本身的疑問。事實是,他也質問自身作為攝影師在戰爭當中的角色,他曾說:「我對攝影感到矛盾⋯⋯拍攝尤如一種捕獵,我逃不出攝影,但無論怎樣看,紀實攝影本身就是一種由他者觀看世界的傳統。」

無論如何,戰爭與攝影似乎走不出一種固有的致命矛盾。不想製造過剩令人麻目「震撼」影像,就難免以個人、藝術或形以上(meta)的角度出發, 卻又衍生出正當性和客觀性的質疑。拍攝戰爭的目的又是什麽?在這個年代,我們不能再以直接天真的眼光觀看戰地攝影。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上至少曾經有一張照片停止了一場戰爭。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