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電影

我們已經生活在《攻殼機動隊》裏的未來嗎?

《攻殼機動隊》為我們作了絕佳的未來預演,自由意志還將決定一切嗎?

特約撰稿人 銀色快手 發自台灣

刊登於 2017-03-31

#電影

人心之異變也是一種妖怪,那一具又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可是我們?

《攻殼機動隊2017》劇照。
《攻殼機動隊2017》劇照。

衝着 Scarlett Johansson 與北野武的超強卡司,極其華麗的未來城市特效畫面,筆者搶在第一時間進戲院觀賞由 Rupert Sanders 執導的《攻殼機動隊2017》,它是經典動畫重新翻拍的真人版,雖然劇情部分稍有改動,但畫面上幾乎是神還原,這也是影迷們高度期待的吸睛重點,觀賞本片之餘,或許你需要一些背景知識來幫助理解這部電影非看不可的理由,以及1995年《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劇場版為何在影迷們心中被譽為 SF 神作,迄今無人超越。

《攻殼機動隊》是在描述2030年左右,全身義體化以及電子腦普及的未來時代,日本特種部隊「公安九課」是專門打擊新型態犯罪的鎮暴警察,他們偵察的案件極為複雜難辦,稱之為重案組一點也不為過。身為少佐的草薙素子是首位實驗成功的全身義體生化人,她的搭檔巴特探員則是身體局部改裝為義體的生化人,兩人都是冷血無情的終極兵器,便於執行罪犯的獵捕行動。

黑色,顛覆與 Cyberpunk

押井守版本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是一部充滿哲學意涵的科幻動畫。它是根據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於1989年首次連載的cyberpunk漫畫改編,這部漫畫當中所描繪的全新世界觀幾乎顛覆了人類過往以來對於「生命」的看法。

片頭一開始女主角站在高層大樓的天台往下方俯瞰,在獲取情報後決心隻身攻堅,運用熱光學迷彩讓身體完全透明融入城市背景之中的畫面令人印象相當深刻。接着還有幾幕場景是為了追蹤生化人駭客九世(原作為傀儡師)潛入城市狹小巷弄內,另外黑市交易與色情特種行業,這些場景都瀰漫着一股幽暗的黑色電影元素,像在廢墟尋找倖存者那樣,被社會體制排除在外的邊緣人,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

原本隷屬於公安九課探員的女主角為了追捕惡意操縱生化機器人的駭客罪犯來到這些龍蛇雜處的地盤,卻意外發現自己的身世很可能藏着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一切都是阪華機械企業的陰謀,讓人感覺身處於未來的高科技社會有種不安全感,來自於是否我們的政府和企業始終隱瞞了事實的真相,而我們只是商業考量下被愚民政策統治的傀儡,失去了選擇的自由意志,變成了一具又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

押井守版本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是一部充滿哲學意涵的科幻動畫。它是根據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於1989年首次連載的cyberpunk 漫畫改編,這部漫畫當中所描繪的全新世界觀幾乎顛覆了人類過往以來對於「生命」的看法;也為即將來臨的人機介面新科技,進行預言式的心理鋪墊;也影響了當年的華卓斯基兄弟(現在是變性後的華卓斯基姊妹)導演的《駭客任務》三部曲,讓觀影者對於虛擬網路世界產生了不同與以往的視角。

傳統的科幻小說向來忽略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不良副作用,而 cyberpunk 的出現作為一種自我修正與補足科技發展造成的生態失衡,針對所謂的「科技倫理」起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攻殼機動隊2017》劇照。
《攻殼機動隊2017》劇照。

Cyberpunk 原本是科幻小說的分支,故事情節主要圍繞着電腦駭客與人工智能在面對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通常設定在近未來的反烏托邦(anti-utopia)地球,帶着頽廢感並且令人恐懼的假想社會裏。主角必須為了正義放手一搏,勇於挑戰無良企業所代表的巨大體制,相關電影包括《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機器戰警》(RoboCop)、《駭客任務》(The Matrix)、《機器公敵》(I, Robot)皆屬經典之作。傳統的科幻小說向來忽略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不良副作用,而 cyberpunk 的出現作為一種自我修正與補足科技發展造成的生態失衡,針對所謂的「科技倫理」起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香港,死忠科幻迷朝聖地

原作漫畫裏的「新濱市」是以香港作為未來城市的構想藍圖。繁華的街市,五顏六色的廣告看板與霓虹燈,傳統菜市場、肉販和茶餐廳,骯髒頽廢的防火巷,生存要求極低的籠民⋯⋯這些印象構築了混雜着各色人種,社會失序的無國界感,帶有神秘詭譎的絕望氛圍,被當地居民視為落後的有機建築與傳統市集,看在創作者的眼中卻是科幻電影的絕佳素材。


這種背景的設定原初,根源於已消逝的九龍城寨給一般人的既定印象,那是全世界有史以來人口高度密集的住宅群(根據1988年的統計在不到1.6平方公里有將近五萬居民住在這裏),充斥着各種地下活動幫派組織、黑市交易,而且環境異常地雜亂無序,人們卻視若無睹的活着,在混亂之中卻帶着生猛的活力。這幾乎已成為反烏托邦世界的一種縮影,而香港也理所當然成為未來城市的一種象徵和隱喻,這與中環一帶的高層建築群形成強烈的對比與矛盾,讓城市地景有着豐富的層次表現更增添故事的戲劇張力,對於死忠的科幻迷而言,香港已然成為粉絲必訪的朝聖之地。

生化改造與平安時代的妖怪

而押井守版本的攻殼,讓筆者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主要是由川井憲次作曲,押井守親自填詞(仿自日本神道教中巫女祭祀用的古謠詞)由西田和枝社唱出震撼人心的靈魂之聲<傀儡謠>。歌詞很簡單,只有幾句而已,卻道盡了全片的神髓所在,不得不承認在川井憲次的配樂加持下,使得這部動畫作品一舉提升到充滿靈性的境界。

整首歌詞翻譯如下「若吾起舞時,麗人亦沉醉;若吾起舞時,皓月亦鳴響,神降合婚夜,破曉虎鶇啼。遠神惠賜。」究竟內容是什麼意思呢?旨在祝福草薙素子(全身義體生化改造人)與傀儡師(一支擁有自我思想的AI程式)之間的結合,將產生了新的生命體。歌詞最後一句也提到「虎鶇」的啼叫,意謂「異變的前兆」。生命的演化系譜可能因為生化改造和人工智能而全面改寫,我很喜歡這段歌詞,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祕氣息和安定人心的力量。

歌詞中出現的「虎鶇」是日本平安時代盛傳的一種合體妖怪,漢字寫成「夜鳥」(合為一字)音同努威,是一種叫聲極為悲愴的鳥,也被當作召魂鳥,如果有人靈魂出竅回不來的時候,就可以利用「虎鶇」的力量,把飄流在外四散的魂魄給召喚回來。

這樣的時代在攻殼機動隊的世界觀裏,早已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不容懷疑的現實,開發這樣的新產品當然有風險,但對於醫學上的治療也是有前瞻性的益處,不能否認科技就是這樣一體兩面的東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端看使用者的心態來決定。

人腦連接互聯網成真?

在傳統日本的泛靈思想下,萬物皆有靈,就連電腦、手機等3C消費產品和網路程式、生化機器人也是有靈魂的,所以這些人造零件組成的義體生化人以及人工智能的程式當然也可以視為有靈魂的物種,或是發生突變的妖怪,端看人們如何定義它的存在。

而身為義體生化人的素子,她並不想成為企業主所定義的商品或是武器,她也有自主的思想甚至情感。她希望自己是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機器,所以她會做夢,會出現現實不存在的幻覺,會有記憶錯置的畫面,會有記憶的殘存印象,這些足以證明她也是個有靈魂的生命體。所以《攻殼機動隊2017》影片中的駭客九世才會對她說:「那些人(指的是執行義體人實驗計畫的科學家以及企業本身)並不是賦予妳生命,而是奪去妳原本所擁有的生命。」這句話成為全片破案關鍵所在。

無巧不成書,真人版電影上映前夕,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創業家Elon Musk剛好要成立一家新創公司名為「神經連結」Neuralink,以此宣告人腦與電腦融合的人機介面時代來臨。這種神經纖網技術可以透過微型電極芯片,未來可植入人腦與電腦連結思想。這項科技將改變過去以來對於記憶、學習甚至夢境具現的可能性。

如果人腦直接與互聯網相連,可供參考的大數據資料庫會有怎樣猛爆性的發展,實在讓人既期待又憂慮。而這樣的時代在攻殼機動隊的世界觀裏,早已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不容懷疑的現實,開發這樣的新產品當然有風險,但對於醫學上的治療也是有前瞻性的益處。不能否認科技就是這樣一體兩面的東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端看使用者的心態來決定。

押井守是預言大師?

士郎正宗所描繪的未來世界,其實更接近東方的哲學思想。比方說莊周夢蝶,如真似幻;或是莊周才是夢裏的人物,而做夢的是蝴蝶。筆者想到科幻小說大師菲利浦‧狄克的小說《銀翼殺手》原名為《生化人夢見電子羊》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意思如出一轍。

又比方說,佛家所謂的萬般皆空,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虛擬與現實混同的未來世界裏,真實將不復存在,不管是軀殼(Shell)或是靈魂(Ghost)都可以複製、再生,上傳或下載,或進行不同載具或介面的移轉。這時候,是不是真實已經不再重要,電影裏的擴增實境,那些華麗無比的街景和立體成像廣告,就如同鏡花水月般迷惑人心,卻感到虛無荒涼。那真的是人們想要的未來嗎?

擁有自我意識的超腦(人工智能)則以一種無處不在,無遠弗屆,無所不能的姿態,侵入網路所構築的宇宙,可以滲透進入特定個體,擷取資料或竄改記憶。

1995押井守的版本,透過更為具像化的動畫,為我們勾勒出更為細緻寫實的未來場景,而現今的科技證明了世界正逐步朝向影片預言的方向發展,驚人的精準度讓人不得不佩服創作者的睿智洞見。2004年押井守又推出劇場版續集《攻殼機動隊2:Innocence》,同樣獲得影迷們的一致好評。劇中穿插了所謂「人形哲學觀」可謂迄今以來最完整的機器人論述,也就是說,如果你瞭解押井守如何詮釋 Ghost in the Shell 的世界,等於也瞭解了人類在創造機器人的所有邏輯思維以及「有機生命體」的新進化論。

仔細想想,除了舊約聖經<創世紀>篇章,沒有人真正參與過造人的過程,但從生化人改造換裝的電影開場,觀眾彷彿也共同參與了造人的過程。這個新生命體的演化階段,恰好讓人類用一種後設的角度去思考人類的存在與創造生命所歷經的思維演變;而擁有自我意識的超腦(人工智能)則以一種無處不在,無遠弗屆,無所不能的姿態,侵入網路所構築的宇宙,可以滲透進入特定個體,擷取資料或竄改記憶,這不就是傀儡師在做的事嗎?

這時候,是不是真實已經不再重要,電影裏的擴增實境,那些華麗無比的街景和立體成像廣告,就如同鏡花水月般迷惑人心,卻感到虛無荒涼。那真的是人們想要的未來嗎?

《攻殼機動隊2017》劇照。
《攻殼機動隊2017》劇照。

記憶做不到的,行動可以

假使連意識/靈魂都被奪去,剩下可活動的軀殼又有什麼意義呢?原本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旦注入有意識的電腦程式,彷彿從迷茫之中覺醒過來,這樣的自由意志實在令人駭怕,又有無法預期的驚喜。在這樣的設定下發展的攻殼劇情,從冰冷的機械裏灌注入情感和靈魂,倒讓人覺得像是解放心靈的一則未來啟示錄。

雖然主題是生化改造人和機械人,骨子裏又說中了人們的內心世界,我們仰賴着工作和金錢維繫的最低限度生活,不也是資本主義操縱下的人偶嗎?如果沒有了夢想,沒有了活着的意義和目標,那不就是傀儡般的人生?如今又有方便的網路,每個人都在街角和地鐵,無時無刻不在滑手機,我們被這樣的數位生活制約了,是該想想如何逃離網路成癮的控制了。

科技的未來,人心的未來,到頭來都是同一件事。

《攻殼機動隊》為我們作了絕佳的未來預演,而自由意志將決定一切。

《攻殼機動隊》為觀眾重新定義了生命存在的價值,就像影片中複述的那句話「緊抓着記憶,不會賦予你人格,是行動告訴你是什麼樣的人。」筆者覺得這是很振奮人心的一句話,我們必須從過往的記憶中解放出來,用我們的行動去創造一個理想的未來,無論是義體生化人也好,電子腦也好,或是兩者合體的新型態生命體也好,或許妖怪一直都存在人世間,只是形態隨着時代演進而有所變化而已,人心之異變也是一種妖怪,選擇成妖還是成魔,只在一念之間。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