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2017年內地新增3000萬共享單車,是創業藍海還是資本泡沫?

刊登於 2017-03-16

2017年3月1日,約三四千輛共享單車被扣押在上海市黃浦區車輛停放管理公司停車場。
2017年3月1日,約三四千輛共享單車被扣押在上海市黃浦區車輛停放管理公司停車場。

過去一年的資本寒冬中,共享單車無疑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受矚目和追逐的創業項目。根據騰訊科技的統計,共享單車領域兩大領軍企業摩拜單車與 ofo 已先後融資3.55億美元(約24.5億元人民幣)和5.8億美元(約40億元人民幣),小鳴單車、優拜單車等競爭者還在不斷入場。然而,隨着競爭加劇和資本瘋狂湧入,共享單車大躍進式的發展可能正製造新的泡沫;而曾獲政府大力支持的共享單車,也開始面臨監管阻力。

由於中心城區停放點容量趨於飽和,今年3月初,上海市交通委曾約談摩拜、ofo 等6家共享單車企業,要求「即日起暫停投放」。

此外,3月14日澎湃新聞的報導還顯示,上海市已編制共享單車團體標準,計劃於3月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標準對共享單車的使用年限、軟件要求、線下運營配置、押金退還期限等做出明確規定。這些要求包括:

  • 單車必須裝有 GPS 定位
  • 投入運營的共享自行車的完好率應不低於95%,電動自行車的蓄電池完好率應不低於98%
  • 每1萬輛共享單車需至少配備50人進行線下運營與管理
  • 共享單車運營單位對用戶使用過程中造成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不低於15萬元
  • 用戶年齡段應在12至70歲範圍內,身高應在1.45米至1.95米範圍內
  • 單車連續使用3年強制報廢,報廢車輛不允許進行拼裝、修理後再投入市場

一旦這些標準付諸實踐,無疑將大幅提高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

除了來自監管層面的壓力,在經歷持續數月的熱潮後,共享單車領域自身的泡沫也慢慢浮現。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官網的數據,2016年以來全國30多個城市已投放超過200萬輛共享單車,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將可能接近2000萬輛,共享單車的產能也可能達到3000萬輛。相比之下,過往中國每年生產8000萬輛單車,其中只有2500萬輛為內需。

在資本助推下,共享單車似乎成了令自行車產業起死回生的強心劑。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摩拜與 ofo 的預計產能均已超1000萬輛。雷克斯自行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澤風表示,由於共享單車訂單巨大,公司不得不新增7條流水線和500名工人。但與此同時,單車採購價格也因此不斷上漲,資金壓力正日漸困擾共享單車商;而參差不齊的供應鏈品質,同樣為共享單車的持續發展埋下隱患。根據騰訊科技的消息,目前 ofo 每輛單車採購價已超過300元,較2016年年底網上流傳的訂單增長40%。

太突然了,好像洪水爆發一樣,我只要做多少他們就要多少,那怕你給他100萬(輛)它都全要了。

雷克斯自行車總經理胡澤風

目前摩拜單車的產能主要來自無錫的自有工廠和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預計2017年兩個廠房的產量均能達到500萬輛。今年1月,摩拜單車還接受富士康(鴻海集團)注資,富士康還計劃為其開闢專門的單車生產線,預計年產量可達560萬輛。不過有分析指,富士康此前從未涉足過單車代工,從設備採購及調試,到供應鏈體系搭建、篩選及協同機制的建立,再到產線試運作都需要至少半年時間。

相比之下,ofo 的供應商包括富士達、飛鴿、鳳凰等傳統自行車廠。雖然產品性能相對穩健,但各個代工廠之間的生產線質量並不一致,供應鏈環節的品質控制存在更大不確定性。由於需求在短時間內爆發,多家工廠生產的單車不僅質量參差,甚至相比起正常下線產品的質量也有所下滑。一位產線工人甚至表示,「這些車如果是用來賣,整車廠肯定不會驗收。」

根據騰訊創業的估測,目前市場對共享單車的總需求量很可能只有不到2000萬輛。即便今年新增的3000萬輛共享單車全被市場消化,明年也可能產量驟跌。

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單車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共享單車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於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對這一新鮮事物也處於善意的觀察期。2014年,北大畢業生戴威與4名合夥人共同創立 ofo,致力於解決大學校園的出行問題。2015年5月,超過2000輛共享單車出現在北大校園。截至到2016年11月,已經有包括摩拜單車、優拜單車、ofo、小鳴單車、小藍單車、騎唄等在內的多家共享單車誕生並且都獲得了大量的風險投資。與「有樁」的公共自行車相比,這種隨時取用和停車的「無樁」理念給市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導致「小紅車」和「小黃車」的「亂佔道」現象更加普遍,城市空間的管理因而變得更加困難,這也就需要相應的管理規定出台。 (資料來自 MBA 智庫百科)

來源:澎湃騰訊科技虎嗅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