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特首選戰

何其堅:獲習握手45秒,梁振英或成治港「太上皇」

今天這場很可能經中央精心部署和安排的「政治騷」,對現已幾乎板上釘釘的特首選舉還有進一步的啟示。

刊登於 2017-03-13

#香港特首#2017香港特首選戰#香港

習近平與剛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行政長官梁振英於會內握手。
習近平與剛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行政長官梁振英於會內握手。

3月13日,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閉幕,行將卸任的香港特首梁振英不僅以98.6%的高票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還在主席台上獲得國家主席兼黨核心習近平駐足握手寒喧前後45秒。同時包括總理李克強、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及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內的七名政治局常委,以及另外十餘名政治局委員亦跟他一一握手,令他成為整個政協閉幕儀式上的「主角」,預示着梁振英的工作獲得中央高度肯定,不但其「潛在」案件或將煙消雲散,他還很可能以「太上皇」的姿態,「指點」未來五年主政香港的特首。

周一上午9點半,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政協閉幕儀式尚未開始,大批記者在主席台上云云國家領導人及政協常委中找不到梁振英的影子,只見面向主席台的第一排最左側預留了一個空座位,未有人落座。

高票晉身國家領導人

大會議程之一,是增補梁振英為政協副主席,是一項「等額選舉」,一個席位和一個候選人梁振英,全場兩千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即場投票。結果,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和16票棄權,高票獲增補為副國級的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領導人系列。當投票結果獲得確認後,只見梁振英從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分別向台下及台上鞠躬致意,臉上並未綻露笑容,似乎一路掩藏着心底的興奮,表現得相當謹慎。

梁振英人未坐下,先有另外兩名政協副主席劉曉峰及陳曉光與他握手道賀,然後他端坐在第一排全國政協主席和副主席行列中,為他預留下來的最後一張紅色椅子。梁振英成為了全國政協第22名副主席後,甫坐下,就認真地閱讀預先放在桌上的政協今年政治決議等文件,一派謙虛謹慎的樣子。

大會經過表決今年的政協政治決議後不久,有工作人員特別走到新座位上的梁振英旁邊,帶他到主席台的過道上預先站立等候。主持人宣布大會閉幕的話音剛落,習近平第一個站立起來,然後徑直走到梁振英站立的位置上,與他握手聊天,前後居然持續了一共45秒。

平常的45秒,轉瞬就過,但習梁在主席台上握手交談的這45秒,不但顯得相當漫長,還向外界釋放了重要而明確的政治訊息。尤其是當習近平在過道上與梁振英握手之時,其餘身為黨的領導人的政治局常委及委員均不敢自行離開,於是一個挨一個地,排隊與「主角」梁振英握手道賀,成為一個獨特的政治景觀。

高度肯定梁路線與政治忠誠

回顧12年前全國政協閉幕的2005年3月12日,當香港前特首董建華連同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梅穎,以及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榕明三人獲增補為政協副主席時,雖然也曾與當時包括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政治局常委握手,但都只是短暫交談,並未如習梁交談之久。

習近平這一握,不僅主席台上的國家領導人看在眼裏,還令海內外的千萬觀眾都明白,這意味着中央對梁振英過去幾年治港工作的高度肯定,證明梁在港的政策,貫徹了中央的治港意旨。正如內地《解放軍報》早前曾透露,惡名昭彰的中央軍委前副主席郭伯雄和徐才厚貪污了多少億元,其實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政治忠誠問題。

以此觀之,且莫說梁振英收受 UGL 那5000萬港元與其特首職務是否有利益衝突,又或是否有觸及稅務上涉嫌違法違例等情況,以中國當局今日「政治先行」的做法和規矩,以梁振英今日在主席台上受到的「禮遇」,退一萬步,即使他真有問題,中央也會保住他。關於這一點,幾已無懸念。

曾俊華爭逐特首,還有意義嗎?

這「短短的」45秒,是梁振英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不僅很大機會讓梁在纏擾他的 UGL 事件中「甩身」,還令他挾政治上的認許和肯定之勢,足以以「特首太上皇」的姿態,對下任特首作出「指點」,其對香港政治和局勢的影響,都將是深遠的。更何況,梁振英目前還只有62歲?預料在未來十餘二十年間,他都將在香港政壇「發光發熱」。

此外,今天這場很可能經中央精心部署和安排的「政治騷」,對現已幾乎板上釘釘的特首選舉還有進一步的啟示。眾所周知,「薯片」曾俊華與梁振英在政見上有不少的差異,這一點,從梁對曾俊華辭職後的「單單打打」,以及曾俊華向董建華及曾蔭權兩位前上司道謝而偏偏不感謝梁振英這些「小事」上已清晰可見。

對梁振英在政治上的高度肯定,是否意味着中央不認許與梁「不咬絃」的曾俊華讓香港「休養生息」路線呢?同時又是對林鄭「梁振英2.0」方略的支持?換個角度看,當曾俊華看見中央對梁振英如此肯定的畫面時,心裏又將作何想法呢?會不會想到,既然梁振英將來很可能在治港事務上成為「太上皇」,當貢獻香港的方向和做法迥然大異時,如此努力爭逐特首寶座,到底又有什麼意義呢?

(何其堅,自由撰稿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