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報告指中國大陸網絡輿論管控分散化、不穩定,顯示中共黨內派系意見分歧

刊登於 2017-02-24

儘管中國互聯網受到嚴重限制,但移動設備和電子商務仍到廣泛應用。圖為中國居民正在使用他們的手機。
有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政府的言論管控呈現出分散化、不穩定等跡象,並非想像的那麼有效。

中國大陸的網絡防火牆(Great Firewall of China)在誕生近20年來不斷升級,一直被當局視為阻斷境外信息傳播的有效工具,與之相配合的境內網絡輿論引導也愈發頻繁。不過,華盛頓郵報近日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政府的網絡管控並非想像的那麼有效。

美國密芝根大學政治學教授 Mary Gallagher 及其博士生 Blake Miller 在這篇報告中,通過分析了杭州 G20 峰會南海仲裁案天津大爆炸這3起近兩年引起熱議的公共事件中的網絡評論,識別出當局通過受僱評論員(俗稱「五毛黨」)偽造的言論並提取被刪除言論,指出中國政府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管控呈現出分散化、不穩定等跡象。

我們的研究顯示出,中國政府的信息管控比想像中更加多變及分散。中國控制信息的能力令人驚奇,但權力的分散令整個系統很難真的嚴格控制(輿論)。

報告結論

報告通過分析中國大陸約5000萬條網絡言論,指出其中至少六分之一是由當局偽造的。研究人員認為,五毛黨和刪帖員在社交媒體上就個別事件表現出的「立場」並不一致,顯示出「中國共產黨內部不同派系勢力之間的意見分歧」。

報告舉例稱,2015年8月天津港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後,五毛黨負責在社交媒體上大規模表達「傷感」情緒,並發表對犧牲的消防人員表達敬意的帖文;網絡監管部門則負責刪除對政府表達憤怒情緒的言論。兩者互相配合,成功「消除」了這次公共輿論危機。

當時爆炸事故發生後,一些網民針對消防員死傷原因、政府災後處理、爆炸物毒性以及危險品倉庫環境評估等提出質疑,但許多聲音都被刪除或被五毛黨的評論淹沒。端傳媒也因為發表多篇事故報導,網站在上線僅10天後就被防火牆屏蔽。

然而,在南海仲裁案議題上,報告表示五毛黨與網絡監管部門的行為並不一致。位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去年7月裁定,中國政府在南海主張的「九段線」沒有法律依據,中國在黃岩島一帶爭議海域的行為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隨後,五毛黨在網絡發表許多民族主義言論,包括「直接開戰」、「菲律賓XX」等。

但報告指出,網監部門希望僅表達南海相關海域屬於中國的態度,淡化對抗情緒,因此在南海仲裁案議題上刪除了很多五毛黨言論。報告分析指,這顯示出中國宣傳部門對於這起事件的反應準備不足,中共黨內關於如何處理這起事件存在分歧。

中國的網絡審查體系除了「內憂」還有「外患」。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國際貿易問題專家 Claude Barfield 近日在一份報告中建議,總統特朗普應該指派貿易代表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的網絡防火牆提出全面訴訟。Barfield 指出,全球流量排名前25名的網站中,包括 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在內的8家都被中國大陸屏蔽。他認為,這一做法具有「歧視性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特徵。

7.31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1月22日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將近7億。

中國網絡防火牆

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 of China,常簡稱 GFW,俗稱防火牆),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其互聯網邊界審查系統(包括相關行政審查系統)的統稱。此系統起步於1998年,其英文名稱得自於2002年5月17日 Charles R. Smith 所寫的一篇關於中國網絡審查的文章。隨着使用的拓廣,中文「牆」和英文“GFW”有時也被用作動詞,網民所說的「被牆」即指被防火長城所屏蔽,「翻牆」也被引申為瀏覽境外網站的行為。(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華盛頓郵報美國之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