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發達國家人均壽命將顯著延長,十幾年後出生的南韓女嬰預期壽命將超過90歲

刊登於 2017-02-23

研究顯示人類壽命顯著延長。
據香港衞生署數據,2015年時出生的香港女嬰平均預期壽命為87.3歲,男嬰則為81.4歲。

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幾十年來一直穩步提升,但過往研究普遍認為上限為90歲。不過2月21日刊載於醫學雜誌《刺針》(Lancet,台譯:《刺胳針》)的研究論文預測,至2030年時,南韓女嬰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有望超過90歲。

僅僅十幾年前的世紀之交,許多研究人員還認為人類平均壽命永遠不會超過90歲,但公共衞生與醫療保健的成功顯然將幫助我們突破這一上限。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C)教授、論文第一作者 Majid Ezzati

該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RC)與美國環境保護局(EPA)資助,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綜合21種不同的數學模型,分析了35個工業化國家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間接考慮了改變預期壽命的各種不同因素——吸煙率、肥胖率、醫療進步等,嘗試對未來做出明確的預測。

所有35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都可能增加,而南韓名列榜首。研究認為至2030年,南韓新出生女嬰有90%概率預期壽命超過86.7歲,並且有57%概率超過90歲,而2010年時出生的該國女嬰預期壽命僅為84.2歲。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C)教授、論文第一作者 Majid Ezzati 指出:「透過投資有利於民眾的衞生與教育系統,南韓政府力爭惠及每一個人。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更好地處理了高血壓問題,同時該國也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緊隨南韓之後的是法國,至2030年時其新出生女嬰的預期壽命為88.6歲,日本女嬰則以88.4歲位列第三。此外,研究團隊認為至2030年時,南韓、澳洲和瑞士新出生男嬰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概率大於95%,超過85歲的概率大於27%。

但美國相對遜色,肥胖率、出生時母親與嬰兒的死亡率、兇殺及缺乏獲得平等醫療保健服務機會等綜合因素,導致該國人均預期壽命增長比研究中的大多數國家更慢。2030年時美國新出生女嬰的預期壽命為83.3歲,與克羅地亞和墨西哥的女嬰相似;新出生男嬰的預期壽命為79.5歲,與捷克的男嬰相似。論文指出,美國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唯一沒有全民保健制度的國家,「美國不僅健康不平等程度高,而且某些人口亞群的預期壽命處於停滯或甚至下降趨勢」。

雖然論文沒有提及香港,但據香港衞生署數據,過去40多年間香港的嬰兒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也一直平穩增長,2015年出生的女嬰平均預期壽命為87.3歲,男嬰則為81.4歲。

另外,論文作者也承認他們的預測是建立在假設各國繼續平穩發展的基礎之上,而不確定性特殊事件的發生將大幅度改變預測,好的方面比如癌症疫苗取得巨大突破,壞的比如突發事件導致局部乃至世界大戰。

75
日本老年學會在2017年1月發表報告,建議年屆75歲或以上者方可被稱為「老人」。

聲音

我們將活得更長的事實意味着,我們需要考慮加強醫療服務與社會保障系統,以支持具有多種健康需求的老齡化人口。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C)教授、論文第一作者 Majid Ezzati

人均預期壽命

人均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當前的分年齡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它以當前分年齡死亡率為基礎計算,但實際上死亡率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人均預期壽命是一個假定的指標。這個指標與性別、年齡、種族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常常需要分別計算。人均預期壽命是我們最常用的預期壽命指標,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是度量人口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的指標。(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衛報BBC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