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英國下議院三讀通過議案,為授權政府啟動脫歐程序掃清主要障礙

刊登於 2017-02-09

最新動態

經過長達5日的辯論,英國下議院於2月9日以494票贊成、122票反對,三讀通過議案,授權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台譯:德蕾莎・梅伊)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與歐盟展開不超過2年的脫歐談判。

按照程序,相關議案還要交由上議院於2月20日審議。由於在下議院審議過程中,反對派議員提出的所有修訂案均未獲通過,而整體議案獲得的贊成票也遠超反對票,因此有分析估計,議案在上議院很有可能同樣順利獲得通過。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上議院有可能爭取議會在脫歐談判中享有更多話語權,而令法案推遲一週獲批;不過,這將無礙文翠珊按其承諾、於今年3月底前正式向歐盟提出脫歐意向。

今晚,我們見證了一次歷史性的表決,大多數人支持我們就退出歐盟以及在未來與歐盟各國建立強而有力的新型夥伴關係展開談判。

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David Davis)

儘管議案在下議院以大幅票數差距獲得通過,但5天激辯仍然暴露出英國政壇就脫歐方案的重大分歧。蘇格蘭民族黨(SNP)多次表示,蘇格蘭在英國脫歐過程中遭到忽視,警告這可能觸發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

至於最大在野黨工黨,儘管該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就贊成議案下達「緊急指令」(three-line whip),但也有52名工黨議員投下反對票。

被視為工黨下任黨魁熱門人選的 Clive Lewis,更在投票表決前辭去影子內閣商務大臣的職務,以擺脫工黨的投票意向綑綁。他表示:「我不能違背良心,投票支持一項最終會損害我有幸代表、熱愛、以及稱之為家的那座城市的法案。」

英國獨立報引述資深工黨成員稱,下議院審議脫歐方案以來,Clive Lewis 等多名工黨影子閣員、前座議員紛紛違背黨指令而投下反對票,郝爾彬在工黨內將進一步被孤立。

2月2日報導:英下議院一面倒同意啟動脫歐程序,工黨為「硬脫歐」背書引發不滿

經過兩天辯論後,英國下議院於當地時間2月1日晚上二讀通過議案,授權政府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即向歐盟提出脫歐申請及展開不超過2年的談判;相關議案接下來還要經過委員會審議、下議院最後表決、上議院表決等多重關卡,才能正式完成國會授權程序。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台譯:德蕾莎・梅伊)亦向國會宣布,將於當地2日發表白皮書,闡述政府擬訂的脫歐策略。

相關議案在下議院以498票贊成、114票反對的大比數獲得通過,儘管接下來關卡重重,但衛報根據下議院二讀票數的大幅差距,預料國會授權程序能趕及在2月份完成。文翠珊此前曾承諾,將在今年3月底前啟動脫歐程序。

不過,多個在野黨派已經揚言會在接下來的國會辯論中提出更多修正案。預料文翠珊初步發表的「硬脫歐」方案,仍然會面臨國會多項修正。

今次議案於上週才提交國會,這源於英國最高法院在1月24日裁定,政府必須交由國會投票表決通過後,才能啟動脫歐程序。在主導權變相落入國會之下,外界一度質疑,文翠珊能否按她提出的時間表啟動脫歐,以及她提出的「硬脫歐」方案最終會否被國會修改得面目全非。

英國首相文翠珊提出了「歐洲聯盟法案」,請求議會通過。
英國首相文翠珊將在倫敦時間2月2日闡述政府擬訂的脫歐策略。

在野工黨為「硬脫歐」背書而陷入分裂?

1日下議院二讀表決中,政府提出的議案未受太大考驗,反而最大在野黨工黨卻出現嚴重的內部分歧。此前,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對黨內下達「緊急指令」(three-line whip),要求該黨議員投票贊成議案。不過,最終共有47名工黨議員違背指令、投下反對票,其中包括為投反對票而辭任影子內閣職位的 Rachael Maskell 及 Dawn Butler,以及另外13名前座議員。

表決後,郝爾彬強調工黨內部贊成與反對議案的比例超過三比一,在接下來的各個表決階段,工黨會提出更多修正案:「工黨提出的修正案都是真正的議程。來自各黨派的全體議員所面對的挑戰是,擬訂一個能保障英國的最佳方案,同時不能無條件地協助文翠珊,讓她把英國變成廉價避稅港。」

工黨整體立場引來了其他反對「硬脫歐」的在野黨的不滿。自由民主黨黨魁 Tim Farron 批評工黨領袖高舉白旗投降,成為保守黨及其「硬脫歐」方案的啦啦隊,愧對未來世代。威爾斯黨(Plaid Cymru)西敏宮黨團領袖 Hywel Williams 則形容工黨立場令人失望,強調今次表決的並非是否脫歐,而只是以怎樣的形式脫歐,批評工黨不必急於為政府的「硬脫歐」方案背書。

蘇格蘭民族黨(SNP)西敏宮外交事務發言人 Alex Salmond 則指,未來一週的辯論更加關鍵,其中就政府脫歐政策的質詢將更深入仔細,而各方亦會密切關注、評價政府如何回應在野黨提出的修正案。

來源:BBC衛報金融時報now 新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