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監管部門進駐多間比特幣交易公司,比特幣單日暴跌15%

刊登於 2017-01-12

央行檢查組先後進駐多個比特幣交易公司,就交易平台執行外匯管理等情況開展現場檢查。
央行檢查組先後進駐多個比特幣交易公司,就交易平台執行外匯管理等情況開展現場檢查。

隨着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温、中國外匯儲備持續下跌,中國政府的外匯管制正日益收緊。近日,監管部門又盯上了過去一年價格暴漲、備受中國炒家追捧、被視為資本外逃新渠道的比特幣(bitcoin)。繼上週央行約談三大比特幣平台負責人後,1月11日,央行下發通知,要求北京和上海的監管部門進駐「比特幣中國」、「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和萊特幣(Litecoin)交易平台,展開現場檢查。

央行聲明稱,此次行動將重點檢查企業是否超範圍經營,是否未經許可或無牌照開展信貸、支付、匯兑等相關業務,是否存在市場操縱行為。不過,比特幣中國(BTC China)首席執行官李啟元表示,監管部門的舉動意在提醒市場「央行控制着局面,不要讓價格變得瘋狂」。比特幣比價網站 CryptoCompare 創始人 Charles Hayter 則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政府的做法將產生積極影響,但短期內會影響交易量。

受這一消息衝擊,比特幣交易價格昨日一度跌至753美元,日內跌幅超過15%。

比特幣2009年由化名為中本聰的開發者以開源軟件的形式推出,是一種全球通用的加密貨幣。2013年12月,中國官方曾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不過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儘管不受官方鼓勵,比特幣在中國卻備受熱捧。

2016年比特幣漲幅超過120%,而比特幣行業追蹤機構 Bitcoinity.org 的數據顯示,過去6個月人民幣交易佔全球比特幣交易量的98%。市場普遍認為,這輪上漲最主要的推手便是缺乏資產轉移渠道的中國買家。買家可以在中國的比特幣交易所以人民幣換購比特幣,再在海外交易所以美元出售。

比特幣暴漲與人民幣貶值的相關性似乎也說明了這一點。2016年,人民幣幣值累計下跌超過6.5%,中國外匯儲備更在上月跌至3.011萬億美元,創下六年新低。監管部門不得不多管齊下,封堵資本外流的途徑,包括下調大額現金交易的報告標準、強化境內個人購匯監管等,去年11月多間媒體還曾報導國務院計劃限制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消息。

上海風投平台優領資本的創始人易理華認為,比特幣並不適合大額資金轉移。轉移幾十萬人民幣或許沒問題,但在所有中國國內網站都受到監管的情況下,如果金額過大,很容易引起監管部門注意。但這無阻中國炒家的熱情,1月5日比特幣幣值一度突破1129美元的歷史高點,並隨即引來監管部門的注意。

1月6日,監管部門相繼約談了火幣網、幣行與比特幣中國這3間比特幣交易網站的負責人。中國證券報的報導還顯示,監管部門正與業內人士討論設立第三方比特幣托管平台,確保比特幣交易的安全。

1月11日 財新網的報導則指出,1月10日,證監會曾牽頭召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部際聯席會議,會上提及部門交易所公然違反規定,開展連續集中競價交易,誘導大量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參與投資。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着相關交易所面臨的並非清理整頓而是徹底的清理,並不存在經過這次清理、推動比特幣交易平台資金第三方存管。

2100
比特幣的總量只有2100萬,這也使得比特幣幣值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

比特幣

Bitcoin 是一種全球通用的加密網際網路貨幣。與採用中央伺服器開發的第一代網際網路不同,比特幣採用對等網路開發的區塊鏈,開啟第二代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作為貨幣,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政府不承認其合法性。同樣的美國等國承認其作為貨幣的合法地位。比特幣是一種對等網路支付系統和虛擬計價工具,被一些人稱為數位貨幣,最早在2009年由化名的開發者中本聰以開源軟體形式推出。由於其採用密碼技術來控制貨幣的生產和轉移,因此比特幣也被認為是一種加密電子貨幣(Cryptocurrency)。在一般情況下,首字大寫的「Bitcoin」是指其所使用的科技和網路,而首字小寫的「bitcoin」才是指貨幣本身。比特幣是經由一種稱為「挖礦」的過程產生,參與者透過處理交易驗證和記錄來獲取作為手續費的比特幣,或取得新產出的比特幣。使用者利用個人電腦、行動裝置或網路上的電子錢包軟體來交易比特幣。比特幣可經由挖礦取得,也可用來交換貨物、服務,以及其他貨幣。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華爾街日報BusinessInsider財新網CNBC騰訊財經金融時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