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讓你在博物館中變身「間諜」,紀錄劇場反思當代監控議題

刊登於 2017-01-12

圖為2016年5月20日,一個人走在布魯克林博物館內。
紀錄劇場「最高機密」目前正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進行。圖為布魯克林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總會看見有人戴耳機聆聽導覽內容。但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Brooklyn Museum)近日出現了另一群有着特定任務的聽眾,他們小心翼翼地從耳機指示及展覽品中找出線索,在扮演間諜的過程中找尋同伴,卻又在科技的全面監控下無所遁形。藉由「演出」,他們親身體會了數碼時代的監控議題。

這齣名「最高機密」(Top Secret International)的紀錄劇場(documentary theater)由德國劇團「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創作,現在正於紐約雷達外藝術節(Under the Radar)亮相。

在身歷其境的互動式戲劇裡,創作者讓觀眾化身為演員,將數碼時代的現象如政府監控、大數據及黑客加以戲劇化,並藉由藍牙科技輔助,讓他們在觀看藝術中學習間諜的生存之道。

豐富了這場空間與聽覺體驗的是一系列在「最高機密」播放的採訪,來自世界各地的前情報員、吹哨人如斯諾登。這再次地提醒我們,監控技術的背後那真實的人類聲音。

藝術與文化媒體 HyperAllergic 評論

在開始時,每個參與者都會收到一本特別厚的「筆記本」,記載着各樣的秘密任務,而身上的藍牙裝置則會根據你的位置給出進一步的信息及指引,並播放國安局成員、以色列大使及關心隱私的舉報者談論監控議題的訪問摘錄,有時也會問你些私人或雙面刃的問題,例如:你最大的恐懼是什麼?為了拯救他人性命,你是否願意用暴力取得信息?藉此,創作團隊暗示了情報人員面臨的倫理困境。

而約90分鐘戲劇中,觀眾可能需要用到特殊街頭暗號,以便與其他「間諜」夥伴聯繫並接收重要文件;也可能遇到與其他玩家協作製造一個短暫「暴動」的任務。在博物館中,參與者會混在一般觀眾裡,使難度變得更高。

在遊戲的最後,每個「間諜」會收到有關他們活動的報告,並會發現他們拿在手中的筆記本,其實是一直監控他們行蹤的手機。

你是其中的一份子,這齣表演呈現了我們所在的處境:你無法離開它。你無法拒絕也不能逃脱,而這就是人們真實經歷的事。

「最高機密」創作者 Helgard Haug

藉由讓觀眾由一位毫無頭緒的旁觀者變身肩負重任的「間諜」,「最高機密」的創作者之一 Helgard Haug 表示,他想反映現代人處於時時受監控的恐怖情境中,無法拒絕且無法脱身。

但「最高機密」並不是為了鼓吹大眾反對監控,Haug表示,他們希望這次經驗將帶出更多有關蒐集信息的做法及必要性的對話。因為在這個議題上並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不是如某些人所願那樣關閉中情局就萬事大吉。

聲音

間諜心理是需要演練、打磨、表現的東西,而藉由在「最高機密」裡飾演主角,你正在親身體驗着這些。

藝術與文化媒體 HyperAllergic 評論

紀錄劇場

「紀錄劇場」作為一種創作形式,重點在於引用的素材內容的「真實性」及「歷史感」。題材內容大至時代環境,小至個人成長經歷的探究皆可入題,端看創作者關注的面向為何。透過訪問真實事件的當事人,可以探索個人聲音與經驗在藝術上表現的可能。對個人經驗的挖掘,往往也指向整個群體的命運,抑或令人重新想起特定的政治或歷史情境及事件。然而,在運用「真」人、「真實」地點、歷史事件與故事作為創作素材時,也必然會面對「何謂真實?什麼又是真相?真相是建構的,問題在於從誰的角度詮釋、又代表了誰的觀點」等問題。(資料來自端傳媒整理自台北藝術節網頁)

來源:HyperAllergic紐約時報Brooklyn Paper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