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編讀手記

全球新聞業的2016:那些將影響我們觀察世界的重要時刻

回首2016,新聞界從最根本的專業操守,到最關乎生存命脈的產業形態都遭遇挑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思考、決策都將受到深遠影響。

端傳媒實習記者 張楠茜 王靜儀 編譯

刊登於 2017-01-03

#編讀手記

特朗普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的勝利。
特朗普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的勝利。

說起2016年的世界,無論是看新聞的,還是做新聞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深呼吸、長歎氣。

這的確是過山車般的一年,「黑天鵝」事件一再發生的一年,讓人對當下困惑對未來茫然的一年。每天通過網絡洶湧而至的信息讓人們馬不停蹄地同步著世界各地的困境和焦慮:難民危機持續,反恐戰爭艱難,右翼勢力抬頭,英國公投「脱歐」,美國選出了特朗普,名人大家密集辭世……

凡此種種驅策著人們反思,是什麼構築了我們每個人的日常信息圈?其中的信息製作、篩選和傳播,如何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思考和決策,從而帶來社會力量的起伏?我們可否突破「資訊同温層」「信息舒適圈」,知道自己的「有所不知」,並成功獲得補足?

而從新聞報導者的角度,2016年,客觀、平衡、全面這些專業圭臬是否得到堅守和實踐?爭奪讀者眼球和點擊的各種報導技巧吸收了哪些經驗教訓?傳媒產業和資本流動預示著怎樣的趨勢和未來?

美國傳媒研究機構Poynter的首席媒體記者James Warren整理了2016年全球新聞業最重要的時刻,以及一些傳媒大佬們的看法,不妨聽聽他們怎麼說:

特朗普地震之後,新聞如何繼續專業?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給新聞界帶來一場地震,引發公眾對於新聞專業主義的熱烈討論。

新澤西州立大學蒙特克萊爾傳媒學院主任、MSNBC.com的創始主編Merrill Brown認為傳統媒體在大選的新聞報導沒能盡到應盡的職責,她說,「一系列基本假設,迎合了數百萬的投票人,引導了特朗普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的勝利。這些假設包括:特朗普是象徵改變的成功天才商人,他的對手希拉則代表了腐敗的現實。這些迷信不是假新聞的產品或者社交媒體的惡作劇,而是因為:國家媒體未能及時適當地報導選舉,未能儘早向投票人提供特朗普的詳細歷史,操之過急一夜夜地報導特朗普集會,以及未能以正確的視角呈現郵件醜聞。」

關注生化醫藥的新聞網站STAT的執行編輯Rick Berke似乎更願意樂觀地往前看,她一直在觀察新聞機構是如何用更有創意的方式,來提煉和策劃對特朗普新政府的報導的。「許多文章開始轉變為新聞信(newsletter)。STAT關於特朗普的醫藥科學政策的『特朗普的30秒』,是目前我們用戶增長最快的新聞信。不論是通過時事通訊、視頻還是新聞通知,競爭中的新聞產品都會變得更平易近人、也更容易為讀者所消化,這會給特朗普時代的新聞報導增加新的價值。」

高客死了:名人隱私權打敗新聞自由?

美國博客網絡傳媒「高客傳媒」(Gawker Media)以揭露名人明星隱私出名,2012年因曝光摔角手Hulk Hogan的性愛視頻,被Hogan以侵犯隱私權告上法庭;今年3月,法庭宣布高客敗訴,開出1.4億美元的賠償判決,高客不久後宣布破產。

原告Hogan背後有硅谷超級富豪Peter Thiel的1000萬美元秘密資助,很多人認為Thiel此舉是他懷恨高客九年的復仇:高客旗下的硅谷八卦新聞網站Valleywag曾在2007年曝光Thiel是同性戀者,惹得當時還沒有完全公開出櫃的他非常憤怒。Thiel認為,高客的爆炸性新聞是「恐怖份子行為」,這會毀掉很多人的生活。

「高客傳媒」,2012年曝光摔角手Hulk Hogan的性愛視頻,被告上法庭。圖為Hulk Hogan。
「高客傳媒」,2012年曝光摔角手Hulk Hogan的性愛視頻,被告上法庭。圖為Hulk Hogan。

《赫芬頓郵報》華盛頓記者站主任Ryan Grim對此評價:「媒體人的現狀危機四伏。」體育新聞網站Deadspin的資深作家Hamilton Nolan則說,「這是一起億萬富豪秘密出資的復仇訴訟⋯⋯此案給仇恨新聞報導的有權有勢者起訴媒體做了一次『良好示範』。」

雖然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具有新聞價值且涉及公眾利益的媒體報導,而且美國歷史上法律保護言論自由、媒體勝訴名人的案件也不在少數,此案的判決結果卻偏向保護名人隱私權。美國布法羅大學法學教授Samantha Barbas認為,「在此案中,名人的隱私權勝過了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這可能會成為法律的轉折點。」

在宏大敘事邊緣重拾聆聽的藝術

Mike Barnicle認為,在這個剛剛結束的美國大選年之中,媒體人似乎忘記了聆聽的藝術。她是常駐波士頓的專欄作家,也是MSNBC晨間新聞談話節目Morning Joe(「早安,喬」)的嘉賓。

「沒有什麼事情會比親自處於一個巨大故事的邊緣,以及與陌生人談論他們的生活、恐懼、希望、夢想、困難和普通生活的潛力,更來得有價值、有啟迪、有教養意義和有意義。不要用錄音設備,不要用筆和筆記本。你只需要與人們進行簡單而隨意的聊天,而不是做他們所認為的傲慢的、精英的、無法觸碰的、複雜的新聞人。」

運動員們來了:體育新聞的社會復興

2016年的國際體壇,NBA巨星高比拜仁退役、傳奇拳王阿里去世、舒拉寶娃因興奮劑退賽⋯⋯在中國大陸,體育運動員如傅園慧、張繼科等人成為社交媒體上粉絲眾多的網紅。

NBA巨星科比於最後一場球賽中發表談話。
NBA巨星科比於最後一場球賽中發表談話。

Kevin Merida是The Undefeated (ESPN旗下的運動和流行文化網站)的編輯,他注意到體育運動員越來越願意發聲,他說,「我們正在目睹運動員們的社會復興。與過去幾十年相比,現在的運動員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更有力量且更有創意地影響著整個社會。我相信,我們報導他們的方式也因此而永遠改變了。」

Tom Rogers——WinView(雙屏電視同步平台網站)的執行主席、Tivo(數字視頻錄像機公司)的前任總裁——觀察到,體育賽事視頻直播近兩年愈發受觀眾的歡迎,「 2014年排名前100位的電視直播中,只有14個是體育賽事;一年之後,前100個電視直播中,91個都是體育賽事。」

AT&T鯨吞時代華納,誰是媒體的最強盟友?

2016年傳媒行業最大的一樁收購案是美國無線電信公司AT&T以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公司。結果是,時代華納公司著名的品牌如CNN,HBO和華納兄弟影業都被納入AT&T旗下。

數碼傳媒和廣播公司Vice Media的創始人Shane Smith認為AT&T對時代華納的收購可能代表了一種未來趨勢:電信公司和科技巨頭進行合併。

美國無線電信公司AT&T以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公司。
美國無線電信公司AT&T以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公司。

他說,「我認為AT&T對時代華納的收購是會對整個媒體行業產生影響的一件大事。這將對電信公司和移動平台發出一種暗示:『和你的有錢鄰居保持一致』。Sprint、 Vodafone和其它公司會說,『我們也需要這樣來進行競爭』;媒體公司則會說,『我們必須擁有4000億的市值,而不僅僅是400億』,它們還會認為,如果自己想要存活下來,就必須與更大的公司進行合併。也許電信公司會和蘋果、臉書或者谷歌這樣的公司合併,而這將帶給媒體行業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

廉價視頻來了,電視怎麼辦?

DirecTV是自美國的一項直播衞星服務,給家庭訂戶發送數位衞星電視信號──公司現在也被AT&T買下了。訂戶每月只需交3美元,就可以通過DirectTV看到100個頻道的節目,每月交5美元,就可以得到HBO流媒體服務,Tom Rogers認為,DirectTV的這些服務,以及蘋果電視的免費服務,將攪亂全球視頻世界的現狀,而這種破壞可能是史無前例的。

Jon Steinberg是Cheddar.com(被視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的數字版)的創始人,BuzzFeed的前最高行政官,他同樣注意到了新趨勢的出現。「Sling TV, DirecTV Now, Sony Vue, Hulu's live以及YouTube謠傳的『分類定價』產品,都以無情的步伐突然出現。再加上臉書和推特的現場直播,我確信視頻直播給電視帶來的挑戰,正如當初電視給印刷報紙所帶來的挑戰那樣。」

訪客到DIRECTV參觀體驗。
訪客到DIRECTV參觀體驗。

結語

新聞面朝未知,報導已知,而這些「已知」,又會作為信息通貨,影響著整個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和抉擇,將「未知」塑造為未來的「已知」,成為未來的新聞。新聞的道德、操作、形式和介質,都必然會隨著時代的脈搏,不斷地面對質疑、挑戰和重塑,深遠地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觀察、認知、思考、決策。

回首2016,新聞界和他們的讀者一起面對了不少出乎意料的「已知」,新聞界自身也感受到了多樣而強大的挑戰——從最根本的專業操守,到最關乎生存命脈的產業形態。無論是返璞歸真地重新強調事實核查、平衡報導、中立聆聽,還是前瞻未來地思考視覺需求對文字產品、網絡傳播對電視傳播、獨立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新聞界的生態調整已經開始,一如我們面前最大的「未知」——2017年,也開始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