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being queer台灣同婚法案

護家盟、信望盟、幸福盟......他是誰?他們為什麼害怕同性婚?

對注重家庭價值的人來說,同志婚姻的動機相當可疑。當同志遊行有人倡議廢除《刑法》227條時,他們對性解放十分反感。

特約撰稿人 何欣潔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6-12-27

#台灣同婚法案#台灣#LGBTQIA

對於同志運動來說,自己只是爭取保守的「單偶婚姻」權利,明明是在「守護家庭價值」;對反同運動來說,同性戀的說詞只是在「裝乖」,意在解放。
對於同志運動來說,自己只是爭取保守的「單偶婚姻」權利,明明是在「守護家庭價值」;對反同運動來說,同性戀的說詞只是在「裝乖」,意在解放。

「下一代幸福聯盟」(幸福盟)號召的上千名群眾聚集在立法院正門前的中山北路上,整整齊齊高聲喊着口號:「婚姻家庭、全民決定」「停止審查、交付公投」。響應前來的群眾大部分為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士,許多民眾受訪時均不約而同地強調:自己是一位公民、「我們不是護家盟」、反對同性婚姻的不只是教會,而是「每一位公民」。

「公民」,成為抗議現場最重要的關鍵字,從台上的主持人、彬彬有禮的新聞聯絡人,乃至情緒激動的母親,都不斷重複「我們是公民!」「打開大門、公民進去!」

教會變政黨,教友變公民

在台灣,同性婚姻權益的議題約莫在2000年前後開始比較廣泛地討論。在這一波同性婚姻攻防戰中,台灣人最熟悉的主戰部隊要算是2013年成立的「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護家盟),基督教教會和教友一直是護家盟的主力。

護家盟只活躍於社運場合;然而實際投身選舉,以隱晦反同婚的主張「捍衛家庭、保護兒少」來測試民意支持度的,是2015年創立的「信心希望聯盟」(信望盟)。這個政黨由基督教背景的政、商界人士結合教會組織籌備而成,努力打造自身新形象:將「教會」和「教友」轉身化為「政黨」和「公民」。

信望盟在選舉期間的主張非常清楚,是「捍衛家庭、保護兒少」,投票的選民高度認同此一價值,相當程度可以被視為「守護家庭價值」的認同投票。

因此,如果從2016年信望盟的得票結果看來,得票數最高前3名的區域,分別是:新北新店、新北板橋、台北文山;但得票率最高的,則在台東縣延平鄉,得票率為10.33%,當地平均每10人當中,就有1人票投信望盟。

雖然這可能是因為,信望盟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伊藍‧明基努安出身延平鄉,產生了加強效果,不過,除了延平鄉之外,台東各鄉鎮信望盟得票率也普遍落在6-8%之間;以數據上來說,信望盟是國民兩黨以外,這裡「真正的第三勢力」。選舉期間記者走訪部落,出現最密集的都是國、民、信望盟的旗幟,偶爾才會看到一、兩幀時代力量原住民候選人高潞‧以用的文宣。

對於同志運動來說,自己只是爭取保守的「單偶婚姻」權利,這明明也同樣是在「守護家庭價值」,不解為何還會受到阻攔。但對反同運動來說,同性戀的說詞只是在「裝乖」,實際上是項莊舞劍、意在解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波反同婚的運動中,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原住民一直都是一支令人難以忽略的力量。在12月26日幸福盟舉辦的集會中,就有原民主持人改編〈我們都是一家人〉歌曲帶動唱,載歌載舞。一位參與集會、不願具名的族人說,「日本人、國民黨也沒有要改掉我們對爸爸媽媽的稱呼,民進黨竟然要改掉,這是破壞我們的傳統!我不能接受!」

關鍵在於對於不少族人(尤其是負擔部落照顧工作的牧師)來說,眼見許多部落家庭長期因為貧窮而處於失能狀態,父母酗酒、離婚、職災重傷或致死、家庭暴力,導致孩子無人照料,身心健康出現狀況,即便有社工、教會力量介入,仍難以修復家庭破碎所帶來的惡果。因此,「守護家庭價值」這樣的口號,深切觸動不少原住民的心弦。

對這些注重家庭價值的人來說,同志婚姻的動機相當可疑。下一代幸福聯盟的網站「台灣守護家庭」上有一篇名為〈同姓婚姻與多人婚姻〉的文章( https://taiwanfamily.com/2131 )寫道,「同志運動在爭取同性婚姻只是一個開始,而支持同性婚姻的論據也同樣支持多妻多夫的結合,甚至人與獸的結合,所以同性婚姻與多人婚姻、摧毀婚姻,只有一步之遙。爭取婚姻權是希望透過社會對同性婚姻的認同,從而徹底摧毀傳統婚姻的概念。」

這也是同志運動與反同方彼此對話難有交集的關鍵之一:對於同志運動來說,自己只是爭取保守的「單偶婚姻」權利,這明明也同樣是在「守護家庭價值」,不解為何還會受到阻攔。但對反同運動來說,同性戀的說詞只是在「裝乖」,實際上是項莊舞劍、意在解放,這一解放,便會出現「滑坡效應」,毀家滅婚,讓更多孩子得不到良好的照顧。

這樣的焦慮不僅瀰漫在原住民之間,漢人父母也同樣反彈。「我不是基督徒,我是一般台灣人,一夫一妻制就是我們祖先給的制度。我真的不是對同性戀憤怒,我是對性解放反感,性解放,那我先生在外面多P怎麼辦?我們把孩子交給學校,他學了一堆奇怪的性知識,我要怎麼辦?」在行動現場不斷高呼口號、活力十足的永和潘小姐,再三強調自己不想「被外遇」,所以反對性解放。

此外,一些曾在原生家庭遭遇缺憾的女性,也是26日抗議現場翻牆進立法院的生力軍。一位來自中部、年約四十歲的女性,在現場聲淚俱下地說,「因為我們家生了很多女生,我是老么,所以我爸爸媽媽不要我,送我去給領養,我的養父對我很好,他告訴我什麼是愛,要愛人如己,所以我要告訴同志運動,家庭真的很重要!你不可以毀了它!」

改變家庭制度應更有建設性

代表信望盟在台中參選市議員的葉春幸,有相當類似的家庭故事。葉春幸家中10姊妹,她是家中大姊,母親為了傳宗接代而努力生產,最後仍無法得子,最後父親外遇、母親癲癇,妹妹被送養而與家人分離。在參選期間,曾有同志寫信去痛批葉春幸「歧視同志、傷害同志」,葉春幸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公開信回應:

「深入了解我的人,會知道我曾凝視同志的苦難……在傳統父權思想重男輕女的環境中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我深刻體會歧視所帶來的恐懼和無力,這也是為什麼我變賣一切,投身公益,我想跟弱勢的人群站在一起,幫助他們活得有尊嚴有價值。」

但是,這份對於同志的愛,同樣也能成為「反同運」的論據。葉春幸寫道:

「然而當我發現……同志遊行有人倡議廢除《刑法》227、多元成家三法爭議不斷,我決定不再沈默。」

另一位信望盟的不分區立委參選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同樣也不斷強調自己對家庭功能失調的擔憂。黃迺毓也說,「我看到很多孩子從小真的就是(跟父母)分離,天天都在撕裂,當他慢慢得不到他需要的那個依附、依戀,他就會學習用冷漠來包裝自己。」她認為,「很多人想改變家庭的制度,我知道那是有原因的。可是改變的方法,應該更有建設性。」

信望盟的另一位參選人李莉娟是高階警官退休。這是她自己的工作經驗:「當你抓到槍擊要犯的時候,你去跟他們聊,你人生是從什麼時候,為什麼會走上這一條不歸路?我發現這些槍擊要犯的後面,都是隱藏着一個破碎的家庭,還有破碎的童年。」

「許多人的家庭已經很破碎了,婚姻中的背叛、失功能的家庭遍地都是,要讓這些缺憾合理化,還是去恢復、去保護?我選擇後者。我認識的同志朋友……他們也都不贊成激進的性權主張,常感覺在搖旗吶喊之後,有誰真正為同志朋友的未來着想?」葉春幸如是說。

就「家庭是國家的基礎」而言,挺同、反同雙方的立論,或許並沒有相去太遠。雙方在同樣「護家」的說法下,最後竟得出了南轅北轍的政治主張,這真是極其弔詭的結論。

這些守護家庭、守望孩子的心聲,在信望盟大安區候選人曾獻瑩的政見中,進一步提出「家庭主流化」為具體解決方案。

曾獻瑩主張,婚姻是國家的基礎,「國家應該投資人進入婚姻,給他婚假,給他配偶喪葬補助,給他生育津貼,國家才能永續發展。」如果家庭制度不夠完善,就會衍生諸多社會問題,甚至動搖國本:「像現在台灣就是太久沒做好家庭政策,我們生育率全世界最低,離婚率全世界前3名,人口老化速度最快,人口結構變成倒三角形,年金會倒。」

「一個國家為什麼要特別保障婚姻?舉例來說,國家為什麼不保障友誼,你今天要跟好朋友斷交,需要去法院嗎?你跟他的友誼可能比任何夫妻關係都還要堅固喔,國家為什麼不保障這個?好朋友過世為什麼沒有好朋友喪假?婚姻為什麼要?」曾獻瑩認為,關鍵就在於婚姻會給國家帶來公共利益,「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它會帶來社會的穩定和源源不絕下一代的勞動力,幫助年輕人可以成家,讓他安定了,就會去拚經濟。這有時候是很現實的。」

對於反同團體提出同志婚姻恐將毀家廢婚的憂慮,同婚法案的主力推手,民進黨立委尤美女說,「我們整個社會福利的輸出,本來就是以家庭為單位,家庭則是以婚姻為基礎,所以只要沒結婚、就不能進入家庭,就沒辦法去享有這些權利。」

她強調,「只要源頭樞紐一轉,讓同志享有婚姻權利,那理所當然願意成家的人就會有家庭、社會福利等種種權利。」

換言之,就「家庭是國家的基礎」而言,挺同、反同雙方的立論,或許並沒有相去太遠。雙方在同樣「護家」的說法下,最後竟得出了南轅北轍的政治主張,這真是極其弔詭的結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