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10月份對人工智能(AI)在社會與公共政策方面的現狀與未來發布白皮書之後,12月20日,美國白宮再次發布名為《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經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的白皮書,就人工智能對經濟領域的影響作出預測與建議。
白皮書圍繞人工智能將如何驅動社會生產自動化,探討了美國勞動力市場及宏觀經濟領域的危機與轉機。報告稱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普及,一些目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勞動將實現自動化,這將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失去工作——特別是在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中,或許會加劇美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經濟鴻溝。
但白皮書也強調指出,人工智能對於提高美國的勞動生產率至關重要,並且最終可能導致工作時間更少,平均工資更高,生活質量更優。因此,該報告認為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實際上有賴於更多地採納人工智能技術。
而為了調和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與將付出的社會成本之間的矛盾,報告認為美國聯邦政府應該擴大在技術領域的教育投入,以及提高失業救濟金的發放範圍,給予因經濟轉型而失業的群體更多支持與幫助。
怎樣用政策來應對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生產潮流,將是下一屆政府及其繼任者面臨的重大挑戰。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改變美國的就業市場,改變人們可以從事的職業和所需要的技能。所有美國人都應有機會參與解決這些挑戰,無論他們是作為學生、工人、管理者,還是技術領袖,或者僅僅是作為公民在政策辯論中發表意見。
華盛頓郵報認為,白宮的報告恰好在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誓就職前一個月發布,意味着奧巴馬希望他的繼任者能執行這些政策建議,比如給予失業人群更多保障。但也有分析認為這似乎不可能發生,指美國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已經在摩拳擦掌,打算削減一些現有的福利項目以減少政府支出,就等特朗普上台了。
人工智能的影響範圍未有定論
近年來不同機構進行的同類研究,對於將有多少工作崗位會因人工智能而流失的預計差別很大。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6年的研究估計,就包括美國在內的21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水平而言,在未來20年內將有9%的工作崗位完全消失,但更多的就業形態會被人工智能改造,並不會消失。然而來自牛津大學的兩個學者在2013年進行的研究中認為,在未來20年內,美國47%的工作崗位有被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取代的風險。
預估數字的巨大差異說明,人工智能對經濟領域的影響存在理論定義與研究方式等諸多爭論。而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某些行業——例如交通與農業——似乎急於擁抱人工智能的到來,但其他行業對該技術的採納相對較為保守。人工智能將以多快的速度、怎樣的方式到來,受到許多複雜因素的共同影響。
聲音
如果這些受威脅的工作真正地消失掉,數百萬美國人的生活將被顯著改變,並可能在短期或更長的時間內面臨相當大的經濟壓力。
當我們關注人工智能時,最大的憂慮是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投入,我們的生產力就將沒有足夠的增長。而任何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投入,都將導致生產力有更多的增長。
白皮書
來源: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TechCrunch、WhiteHouse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