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監管部門雷霆打擊險資投機後,萬科危機解除,停止引入深圳地鐵

刊登於 2016-12-19

2016年11月16日,中國山東,一個行人在萬科的廣告板前走過。
萬科公告稱雖然終止與深圳地鐵的資產重組,但依然看好「軌道+物業」模式,未來也將繼續以「城市配套服務商」為發展方向。

萬科股權爭奪大戲至今已逾1年。為迫退資本槓桿極高的「野蠻人」寶能系,今年3月,萬科管理層曾試圖引入深圳地鐵重組股權結構,不過,該方案一提出便遭寶能、華潤等幾大股東反對;而隨着近期監管部門加強對保險資本的管控、寶能系陷於新困境,萬科的股權警報似乎已解除。12月18日晚,萬科公告終止此前與深圳地鐵的協議。而此前一日,恆大集團也公開表示,他們無意也不會成為萬科的控股股東。

根據萬科的公告,萬科已與深圳地鐵於12月16日達成終止股份購買的協議。公告稱,交易終止對公司短期財務狀況不會帶來實質不利影響,而終止合作的原因是公司部分主要股東對交易方案一直未能達成共識。萬科亦表示,在一個月內不會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6月17日萬科公布的方案顯示,萬科當時計劃向深圳地鐵非公開發行超過28.72億股A股,購買其所持前海國際100%股權,進而獲得前海國際旗下的前海樞紐項目地塊和安托山項目地塊。交易完成後,深圳地鐵將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持股20.65%。

但是半年之後,這一計劃最終被取消。談到萬科與深圳地鐵分手原因,第一財經引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的分析稱,一方面是萬科股權危機已基本過去,而當初與深鐵的合作是由於萬科管理層的戰略思路被打亂,決定較為倉促;此外,不排除當初引入深圳地鐵僅是萬科應對股權之爭的一個重要籌碼,萬科和深鐵協調終止協議的成本不高。嚴躍進還提到,隨着恆大集團頻頻買入萬科股票並表態對萬科是財務投資而非戰略投資,萬科的股權壓力驟減,此前部分既定協議和安排也可以暫緩。

不過,也有行業分析師指出,雖然萬科終止了與深圳地鐵的重組,但並不意味着萬科管理層會放棄引入「盟友」。

寶能系萬能險業務面臨監管壓力

監管部門對保險資本的嚴厲態度似乎是萬科局勢變化中最重要的因素。12月3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曾公開表態,斥責「野蠻收購」行為。12月5日,保監會更下發監管函,限制寶能旗下的前海人壽開發萬能險業務,並責令前海人壽針對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更禁止前海人壽在三個月內申報新產品。

你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槓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了行業的強盜,這是不可以的……你在挑戰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底線……這根本不是金融創新。

證監會主席劉士餘12月3日怒斥「野蠻收購」

根據財新週刊的報導,「寶能系」舉牌萬科的資金累計涉及4層槓桿,其中相當重要的融資工具便是萬能險。除萬能險外,「寶能系」還透過循環股權質押、券商收益互換大幅融資,2015年10月至11月,寶能系中的深圳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就曾以其持有7.28億股萬科股票融資80億人民幣。

前海人壽部分萬能險的保障部分為0,部分網銷萬能險則提供超過7%的年化收益,遠高於市場理財產品和銀行利率;僅1000元的最低購買限額,更帶來極強的吸金能力。高收益率預期的背後是巨大的投資壓力,為了覆蓋成本,保險公司不得不選擇激進的投資策略;而鑒於監管層介入和保戶退保的隱患,為了保證資金鏈不斷裂,保險公司也不太可能考慮長線投資。

事實上,除了萬科,南玻集團、中國建築、伊利公司和格力電器等企業都曾面臨保險資本的掃蕩,這類「快進快出」的投資的背後風險也日益受到矚目。

12月13日,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態稱,保險資金一定要做長期資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資金炒作者;要成為善意的財務投資者,而不做敵意的收購控制者。項更警告,下一步將實行險資舉牌備案制,監管部門還將禁止使用槓桿資金進行股權收購,某些保險公司「約談十次不如停業一次,不行還可以吊銷牌照」。

聲音

恆大、寶能被保監會約談,反映的信號是萬科局面已經明朗了一點,但顯然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利益各方將繼續博弈。未來萬科股權大戰依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

來源:第一財經騰訊財經證券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