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歐盟召開成員國領袖峰會,並通過決議將對俄羅斯的制裁延長6個月。這一制裁最早於2014年因應俄羅斯吞併烏克蘭東部克里米亞(Crimea)而開始實施,此後每半年商議是否延長;期間,俄羅斯持續支持烏東分離主義武裝組織,及馬來西亞航空 MH17 客機於2014年7月在烏東上空懷疑被親俄武裝擊落後,歐盟曾加強相關制裁措施。
在16日的歐盟峰會前,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及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呼籲延長制裁,並批評俄羅斯至今未有遵守2015年2月簽訂的《新明斯克協議》(Minsk II)、維護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平。波蘭則建議將制裁延長12個月;另外,意大利及斯洛伐克主張解除制裁,以減少歐洲出口損失。最終,歐盟還是通過了延長制裁,且維持每6個月檢討一次。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就歐盟延長對俄制裁表示歡迎:「對於歐洲領袖團結一致、堅定不移地致力於恢復烏克蘭的主權及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領土完整,我衷心感謝。」
另外,隨着特朗普(Donald Trump)履任美國總統的日子(2017年1月20日)逐步迫近,他會否採取較親俄的政策,引發外界憂慮。有歐盟高級官員對路透社記者指,假如歐盟今次不延長對俄制裁、或採取較慣例為短的制裁期限,有可能會鼓勵特朗普親俄的立場。
不過,默克爾對傳媒強調,今次決定延長對俄制裁,是建基於對現狀的考慮,而非對新任美國總統可能採取什麼政策的猜測。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亦強調,當下為時尚早,根本無法對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對俄政策做出負責任的評估。
在歐盟峰會上,俄羅斯對東歐的威脅,以及其對敘利亞內戰的武力介入,也是各成員國領袖熱烈討論的議題。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除了敦促歐盟增大對烏克蘭的支援力度,也對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軍事部署表達憂慮。俄羅斯被指最近於波羅的海周邊海港城市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部署空軍巡邏行動及導彈設備。
此前,歐洲理事會已落實「歐洲防禦行動計劃」(European Defence Action Plan);16日的峰會上,各國同意在2017年加快執行計劃中擬定的軍事防禦路線圖,其中包括統一歐盟各國正使用的部分軍備。不過,英國曾批評歐盟統一軍防、甚至未來建立歐盟軍隊的計劃,將與北約(NATO)效能重疊,因此反對相關計劃;分析指,隨着英國確定將脫離歐盟,歐盟軍事趨向一體化的障礙將得以清除。
另外,歐盟領袖在峰會上強烈譴責敘俄聯軍對阿勒頗(Aleppo)等城鎮的轟炸行動。默克爾形容當地醫院被炸毁是「糟糕的事」,並對聯合國未能調停敘利亞內戰感到痛惜;自俄羅斯於2015年10月協助敘利亞政權轟炸反對派以來,歐盟至今未就此對俄羅斯採取新的制裁。
《明斯克協議》及《新明斯克協議》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