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套上一隻來自丹麥的指環,從指間感受理性與感性的弧度

銀器製作是一種透過了解銀質的物理條件,以巧手工藝和出眾妙思進行創作,本身已具備理性和感性的思維,再加上對大自然的觀察入微,並充滿詩意地把創作寄情月光中。

刊登於 2016-12-15

大概1920年代Georg Jensen先生和一眾工藝師攝於品牌銀器工坊。
大概1920年代,Georg Jensen先生和一眾工藝師攝於品牌銀器工坊。圖:品牌提供

對於來自丹麥,可能是北歐設計最出名的品牌Georg Jensen,我是心存愧疚的。

愧疚的原因,是我早於1990年代初購買的第一件「Georg Jensen」產品,其實是一件A貨。還記得那時在銅鑼灣一間錶行裏看見一枚簡潔摩登的女裝手鈪形腕錶,鏡面錶盤的設計,上面只得時分兩針,沒有錶帶,只有全鋼手鈪作270至300度橢圓設計,讓穿者可在尾端空間把腕錶塞入手腕,既簡約又聰明的概念,甚是喜歡,二話不說便買來送給女朋友。

之後不記得過了多少時候,才知道她的真身是於1967年面世的Bangle 326,是瑞典籍著名工業及珠寶設計師Vivianna Torun Bülow-Hübe為Georg Jensen設計,甫推出便已成女裝錶經典,可惜當年我有眼不識泰山,還未知道這個品牌,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冒犯了,想來該情有可原吧?

跟着不知道是否為了彌補的關係,便開始留意Georg Jensen。其實說彌補也不全對,因為之後我買給女朋友的首飾,幾乎全都來自Georg Jensen,原因無他,那時真的在坊間找不到像他們那麼簡潔並具雕塑感的設計,那股兼具現代及矜貴的氣質魅力,起碼在配飾行內絕無僅有。

知性風格

1967年誕生的Bangle 326經典女錶,由瑞典籍著名工業及珠寶設計師Vivianna Torun-Bülow-Hübe設計,至今已被稱為“Vivianna” Watch。
1967年誕生的Bangle 326經典女錶,由瑞典籍著名工業及珠寶設計師Vivianna Torun-Bülow-Hübe設計,至今已被稱為“Vivianna” Watch。圖:品牌提供

也許這便是百年積累的成果。Georg Jensen自1904年創辦至今,觀乎其由銀器、家品到珠寶腕錶及節慶裝飾等設計,除了在1920-30年代因為受到當時Art Nouveau及Art Deco的美學影響稍有比較複雜的花樣圖案設計外,一直都能貫徹丹麥以至北歐那種知性美學的傳統和堅持,是介乎感性和理性之間的一種精妙拿捏。

可能是北歐地理位置的影響吧,她沒有南歐意大利充滿感性的激情,亦沒有中歐德國充滿理性的邏輯,反而因為偏離歐洲,更能發展出一套糅合感性和理性,並作出最好取捨的平衡,提煉出自成一派的審美觀。

2000年面世的“Fusion”指環系列,因為其優美而充滿可能性的配搭空間而成為品牌熱賣。
2000年面世的Fusion指環系列,因為其優美而充滿可能性的配搭空間而成為品牌熱賣。圖:品牌提供

如果要我舉一個例子解釋,我立刻便會聯想起Georg Jensen於2000年推出,由丹麥工藝設計師Nina Koppel於1987年便設計了的Fusion指環系列,由兩個至多個幼小指環組合而成,以像砌圖遊戲的圖案設計拼合位置,有象徵感性的弧形線條,亦由象徵理性的平直線條,簡單的概念便能賦予穿戴者根據不同組合抒發不同情緒的演繹空間,難怪現已成為品牌最受歡迎的指環系列。

Reflections雙重意義

於1904年以個人名義創辦Georg Jensen的Georg Jensen先生造像。
於1904年以個人名義創辦Georg Jensen的Georg Jensen先生造像。圖:品牌提供

兩年前美國著名設計評析專家Murray Moss替Georg Jensen編撰了一本名為《Reflections》的專書,紀念品牌誕生110週年(由紐約Rizzoli出版),書名簡直是神來之筆,很傳神地總結了品牌基因及哲學。

Reflections一字本身便有理性和感性的雙重意義,理性一面自然是形容光線反射這種物理現象,感性一面則是對一些物事現象的沉思和感悟。書中更引了當年Georg Jensen先生如何形容他的銀器作品的說法,大意是,「我的銀器所映射的光,就像丹麥黑夜裏的月光般優美動人。」銀器製作是一種透過了解銀質的物理條件,以巧手工藝和出眾妙思進行創作,本身已具備理性和感性的思維,再加上對大自然的觀察入微,並充滿詩意地把創作寄情月光中。

Georg Jensen先生於1935年離世,我認為他最大的功績,除了為品牌奠定了平衡正向的知性基因和充滿大自然靈感的簡潔美學,更重要的,可能便是開創和品牌以外的不同設計師或雕塑家合作的先河,讓這種不斷迸發創作火花的傳統得以承傳至今。

Crossover始祖

1938年面世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線條圖案銀製水壺,由瑞典皇室成員Sigvard Bernadotte伯爵設計,系列中好些設計至今仍在生產,圖中水壺更延伸成為Thermos暖壺版。
1938年面世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線條圖案銀製水壺,由瑞典皇室成員Sigvard Bernadotte伯爵設計,系列中好些設計至今仍在生產,圖中水壺更延伸成為Thermos暖壺版。圖:品牌提供

Georg Jensen首位創作夥伴丹麥畫家及設計師Johan Rohde(1856-1935),他為Art Nouveau新藝術風格的華麗裝飾注入簡約筆觸。數年後,天才橫溢的繪圖員Harald Nielsen則帶來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Georg Jensen先生逝世後,瑞典皇室成員Sigvard Bernadotte伯爵則為品牌於1938年設計了首批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線條圖案銀器,當中好些設計至今仍在生產,其中一個水壺更延伸成為Thermos暖壺版。

之後數十年分別有雕塑家Henning Koppel、銀器設計師Arno Malinowski、建築師Arne Jacobsen和Verner Panton等等以大膽破格和原創設計,挑戰銀器製作的傳統,他們全部來自丹麥。有趣的是,在Georg Jensen的珠寶首飾範疇,則由一眾女性設計師主導,包括珠寶及家品設計師Astrid Fog、家具設計師Nanna Ditzel和雕塑家及珠寶設計師Vivianna Torun Bülow-Hübe及Henning Koppel女兒Nina Koppel等。

來到21世紀則有2015年為Georg Jensen推出限量版銀器茶具的著名工業設計師Marc Newson,還有不幸於今年離世的建築大師Zaha Hadid設計了一系列充滿建築美感的首飾,與及剛於秋季面世、由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了一組限量生產充滿東方審美觀的日式純銀茶具等等。

能夠吸引這些世界級創作人一起合作,足見Georg Jensen積累百年所沉澱的魅力。其實今天要舉出一個來自北歐,以獨步天下的設計風格和重視手工藝的生產哲學,風騷遊走於家品、珠寶、腕錶及裝飾品等講究生活品味的範疇的品牌,絕無僅有,今天的Georg Jensen已發展為在12個國家超過100家精品店的國際化知性生活美學品牌。

21世紀嶄新動作

美國世界最佳廚師Dominique Crenn。
曾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丹麥著名導演Susanne Bier。圖:品牌提供
伊朗專業越野賽電單車手Behnaz Shafiei。
澳洲著名喜劇演員Sarah Kendall。圖:品牌提供
澳洲著名喜劇演員Sarah Kendall。
美國世界最佳廚師Dominique Crenn。圖:品牌提供
挪威次中量級拳手兼WBA、WBC及WBO世界冠軍Cecilia Braekhus。
挪威次中量級拳手兼WBA、WBC及WBO世界冠軍Cecilia Braekhus。圖:品牌提供
曾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丹麥著名導演Susanne Bier。
伊朗專業越野賽電單車手Behnaz Shafiei。圖:品牌提供

難怪於2013年,Georg Jensen會被Investcorp和Nautica品牌創辦人朱欽騏(David Chu)垂青予以收購。現任品牌主席及創作總監的朱欽騏,隨即發表全新首飾系列,在品牌傳統基礎上加入黃金、鑽石和色彩豐富的彩色寶石。2014年,朱欽騏發表Georg Jensen全新男裝和女裝腕錶系列,與及一系列男士配飾。2015年,全球首間品牌生活概念空間Georg Jensen Hus於北京開幕,除有展示品牌頂級銀器作品外,更首度開設品牌餐廳及茶座,透過丹麥靈感美食為我們呈獻一道又一道的丹麥生活美學風景。

然後到了2016年初,品牌宣佈禮聘在北歐擁有豐富市場及零售經驗、來自瑞典的Eva-Lotta Sjöstedt出任行政總裁,為品牌史上首位女CEO。新官上任當然滿腦嶄新主意,其中一個前所未見的年度品牌計劃,便是首度以來自全球的傑出女性為主角,一改以往只用模特兒演繹的做法,為品牌帶出「忠於自我、堅毅自強」這一直的傳統理念。

全新品牌計劃以「You Can Never Be Too Much You」為口號,情商了多位打破常規、在各自專業領域中皆有出色表現的傑出女士為主角,她們分別為曾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丹麥著名導演Susanne Bier、挪威次中量級拳手兼WBA、WBC及WBO世界冠軍Cecilia Braekhus、澳洲著名喜劇演員Sarah Kendall、伊朗專業越野賽電單車手Behnaz Shafiei及美國世界最佳廚師Dominique Crenn。

五位堪稱21世紀女性榜樣的女士為品牌拍攝了一段影片(https://youtu.be/pXpDrWCJ1fo),分別在網上及傳統媒體平台發表,她們都從不讓任何人標籤自己,以個人信念開創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每位女士更有度身訂造的標語,承接了「You Can Never Be Too Much You」這個大方向,同時以不同變奏賦予個別的獨特詮釋。

丹麥著名導演Susanne Bier便以「You can never be too demanding」為副標語,以闡述她對拍攝工作的高要求。挪威冠軍拳手Cecilia Braekhus以「You can never be too strong」來喻示她拳擊的力度和爆發力。伊朗越野電單車手Behnaz Shafiei則為「You can never be too provocative」,反映出她所生活的伊朗國度是如何禁制女性的活動,例如禁止女性騎電單車,她要以行動來衝擊這種封建思想。澳洲著名喜劇演員Sarah Kendall以「You can never be too loud」,來形容她備受推崇的「棟篤笑」舞台表演項目本質上需要的創作態度。美國世界最佳女廚師Dominique Crenn則以「You can never be too ambitious」,以表揚她一直在男性主導的廚師世界裏的努力,結果贏得世人認同。

其實早在看見「You Can Never Be Too Much You」這句標語的時候,腦海中立刻便聯想起已故美國著名時裝大家Diana Vreeland在一次訪問中所說的話,「You don't have to born beautiful to be widely attractive」。這句說話的背景是她在講述自己樣貌因為鼻子頗大而叫人留下印象,但她卻絲毫不會覺得有問題,反而認為那才是她的特色,可以的話,她會選擇更加強調她的大鼻子,而不是想方設法隱藏。

“You Can Never Be Too Much You”品牌計劃視頻影片。
「You Can Never Be Too Much You」品牌計劃視頻影片。圖:品牌提供

而Georg Jensen這次品牌計劃起用的「You Can Never Be Too Much You」便好像上述名言的21世紀延續篇,它們的語境底蘊都是一脈相承的,便是只要你相信自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便應該更加勇往直前,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和對生命的激情進行到底。

而這些影片的拍攝手法流暢嫻熟,很可以展現活出自我人生的正向價值觀。看着她們穿梭在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間,亦不約而同地讓我感受到,她們都能表現出一種淡定和成熟的知性美,有自信,但不自滿,彷彿今天的成功是全靠她們自己努力換取,底氣充足,自然能夠散發叫人眼前一亮的魅力光芒。

感謝Georg Jensen的新CEO,一上場便為我們帶來既獨特又悅目的品牌計劃,除了充分展現出她的創新及領導能力,還為品牌注入了既承傳知性基因,又刷新大家印象的時代元素,實在為這個百年品牌帶來嶄新的品牌體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