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性別歧視可能造成男性心理健康問題

刊登於 2016-11-23

一名男性在店舖的廚窗前經過。
研究指,性別歧視可能會造成男性的心理健康問題 。

美國心理學會(APA)旗下學術期刊《諮詢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於11月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對女性存在性別歧視,比如追求花花公子式的生活或對女性有掌控欲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儘管研究結果針對各類不同的男性化特質存在差異,但總體而言,極其符合傳統男性化特質定義的人,心理健康更差並且更不願尋求心理幫助。

論文摘要

論文第一作者 Joel Wong 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IU Bloomington)諮詢與教育心理學副教授,他與合作者通過對1萬9453名參與者進行研究,試圖分析總共11類傳統的「男性化特質」(masculine norms)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

這11類男性化特質包括:求勝慾、保持情緒控制、冒險、參與暴力、發揮主導作用、花花公子式的生活、自我信賴、工作第一、掌控女性、輕視同性戀和追求社會地位。而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員將其分為3種狀況:負面心理狀況(例如抑鬱、焦慮、社交障礙等)、正面心理狀況(例如對生活滿意等)和心理求助(例如尋求心理輔導等幫助手段)。

Wong 等人發現,這些男性化特質中有許多都與負面心理狀況有關聯,而其中相關度最高的3類特質是:自我信賴、追求花花公子式的生活,以及對女性有掌控欲。Wong 認為,後兩類都與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有關,這說明性別歧視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問題,還很可能對男性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而在不同的負面心理狀況中,相比於抑鬱,符合傳統男性化特質定義的人更容易孤獨、對他人有敵意,以及存在社交障礙。

Wong 強調,他們的研究結果只是顯示了男性化特質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性,而非因果性。他指出,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特質」在現在看來都已經很過時了,因此符合這些特質的男性更不受人歡迎,從而導致他們的心理問題。他舉例稱:「放在過去,如果一個男人是花花公子,他的伴侶可能會忍氣吞聲;但在當今社會,這個男人更可能會被拒之門外。所以,這種人在現在或許比以前壓力更大。」

男性氣質

男性氣質(Masculinity,Manliness 或 Manhood),也稱作男子氣、男性化或男人味,是指通常與男孩或者男子相關的一組特質、行為和角色。男性氣質包括生理決定的因素和社會決定的因素,故男性氣質與解剖學上的男性不同,男性和女性都可能表現出男性化特質和行為。既有男性氣質又有女性氣質的人稱為雙性性格。傳統上,男性化特質包括勇氣、獨立和自信,儘管男性氣質受到諸多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地方和環境會有所變化。過度強調男性自尊和力量(通常與不計後果和責任相聯繫)稱為大男子主義。男性化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可以舉世通用的概念,但許多文化中都有「男性化」概念或成見,比如勇氣、自立、自信、強壯與領導力等。澳洲女性社會學家雷温·康奈爾(Raewyn Connell)將傳統的男性氣質定義為「霸權男性氣概」,在一些文化中,這是社會普遍認識中男性所應該具有的氣質。尤其是在父系社會中,這可以被當做男性統治權的保障,從而使得女性處於從屬地位。(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Health DayScience Daily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